目前有多少人学俄语
全国的数目不了解,只能就我所在的学校说一下。
专业学俄语的人数比过去几年应该说有上升的趋势,我是2002年入学的,我们学校俄语专业只有一个班(我们学校是top10的工科大学),我这届18人,我们上届只有3个人,2000年那届是6个人,我们下届是14人,再下届好像是18人还是20人,总体来说是增加的趋势。
我感觉现在专业俄语翻译还是不少的,因为俄语也是个不大不小的语种,而且除了俄罗斯之外,前苏联的一些加盟国家也与中国有很多合作,对俄语的需求还是很大的,一般俄语专业的学生找工作还是不难的。
至于公外俄语生,应该是越来越少了吧。现在大多数的中学都开展
英语或
日语,俄语渐渐淡出中学外语教育的舞台了~
为啥俄语那么冷门、就业那么差还有那么多人学?
俄语这个专业放在东北三省或是新疆,其实并不冷门,但放在远离俄语国家的省份就显得有点儿冷门。对于小语种专业的人而言,俄语也一点儿都不冷门,但对于非外语专业特别是理科专业的人而言,确实冷门了。
有很多人学俄语,并不是出于自愿。举个栗子,大学坐标东部某较发达省份,当时我们班一共有30个人,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二是被调剂的,而我也贡献了这其中的三分之二。
就我分析学俄语的人比较多,可能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历史因素一:俄语在老一辈特别是我们父母辈的心中还是有一定分量的,毕竟他们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会说两句俄语,比如хорошо,在为自己的下一代选择语言专业的时候,相比于更小众一点儿的语言,比如缅甸语、
阿拉伯语、
泰语等等,可能会倾向于俄语。
历史因素二:中苏友好时,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俄语专业,虽然后来取消了很多,也有很多俄语老师转行教英语和其他科目,但是仍有不少高校的外语学院都保留了俄语专业,虽然比中苏蜜月期缩减了很多,但是也已经比其他小语种无论是在师资规模还是专业设置上都要成熟一些。
现实因素一:俄语虽然只是一门语言,但是苏联解体后,它对应已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前苏联的二十几个国家,相对而言,至少从理论上而言,无论从就业面还是应用前景都要更加广阔一些,我有个朋友学的缅甸语,只能对应缅甸一个国家。
现实因素二:中俄关系至少在政治层面,一直比较友好,社会公众对俄罗斯这个国家至少印象不错 ,普大大在中国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哈哈。普通人会自然地将俄语与俄罗斯联系在一起,选择专业上自然会受些影响。
现实因素三:去俄罗斯国家留学学费便宜很多,而且俄罗斯的教育也还不错,至少有苏联老大哥的底子,所以有一部分人也是为了留学便宜而选择俄语专业。
以上是我浅薄的分析,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不过,一门专业无论是冷门还是热门,如果专业素质和能力不争取走在前列,都只能变成其中的大多数。
现在中国人学习俄语的人数比例是多少
中国人开始学习俄语 掌握俄语在中国可以找到很好的高薪工作。因此现在有60多名中国的大学生在俄罗斯赤塔国立师范大学学习俄语。据赤塔州媒体援引赤塔州国立师范大学国际关系部的消息称,在这里学习俄语的中国大学生的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在这里学习俄语的费用是150美元/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交纳了这些学费。因为许多中国人在这里学习俄语只有1-2个学期,而不是两年,他们主要是为了掌握口语。媒体补充说,目前大约有40名中国人在赤塔国立师范大学同俄罗斯的大学生一起在面授部学习俄语。同时掌握俄语的人数比例也已达到43.3%
中国到底有多少人正在学习俄语?中国到底有多少人在俄罗斯留学
中国现在学习俄语的人数也是比较多的 在俄罗斯留学的也很多 但是真正能学习好俄语的人数很少 想验证的话 很简单 找个俄罗斯人直接对话 就能听出来 让俄罗斯人按照平时的语速说话。如果这样子的话 很多大学的说不定都过不了。学习好的人接触广的实践多的人 语言都会很好。
乌市会俄语?的人多吗?都是些什么人物?
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从国内和国外都有体会所以在我看来真的很明
首先你要从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去考虑 乌鲁木齐是中国连接欧亚大陆的桥头堡城市其中尤以中亚为重 所有到中亚五国的航班都要经过乌鲁木齐 因此乌鲁木齐在与中亚连接的这个环节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此一般这些招牌都是为了那些来自中亚的采购者 这点我是有亲身体会的 除了哈萨克斯坦 由于中国离他们事实上比俄罗斯还近 所以他们一般采购一些轻工设备尤其是食品加工方面的设备 都会去乌鲁木齐采购 而到了乌鲁木齐对于他们从采购的角度来说和到了北京上海没有本质区别 因为北京上海的工厂要想打开中亚包括俄罗斯市场不可能不在乌鲁木齐开设分店 所以有什么需求一般在乌鲁木齐就能解决 如果需要特殊设备仪器的 订好货后可以直接从内地发往中亚各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