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社
分享热门教育资讯,解决孩子教育难题。
发布时间: 2024-06-28 03:42:58
明末清初几何学来源于《周髀算经》的勾股之学。
勾股定理的内容为:在任何一个平面直角三角形中的两直角边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的平方。
《周髀算经》的介绍:
《周髀算经》原名《周髀》,算经的十书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并证明了勾股定理。
《周髀算经》采用最简便可行的方法确定天文历法,揭示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囊括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包含南北有极,昼夜相推的道理。给后来者生活作息提供有力的保障,自此以后历代数学家无不以《周髀算经》为参考,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几何发展历史:
几何一词源于《几何原本》的翻译。《几何原本》是世界数学史上影响最为久远,最大的一部数学教课书。《几何原本》传入中国,首先应归功于明末科学家徐光启。徐光启和利玛窦《几何原本》中译本的一个伟大贡献是确定了研究图形的这一学科中文名称为几何”,并确定了几何学中一些基本术语的译名。
几何学开始的最早记录可以追踪到公元前2世纪的古代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早期的几何学是有关长度、角度、面积和体积的经验性定律的收集,这些都是因为实际需要(比如勘探、建筑、天文和一些手工业)而发展的。最早的已知有关几何学的文本是埃及的莱因德纸草书(公元前2000-1800年)和莫斯科纸草书(约公元前1890年),以及古巴比伦的泥石板(公元前1900年)。比如,莫斯科纸草书上给出了如何计算棱台体积的公式。埃及南部的古代努比亚人曾经建立了一套几何学系统,包括有太阳钟的早期版本。
几何学来源于什么的勾股之学
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认为西方的几何学来源于《周髀算经》的勾股之学。
勾股定理的内容为:在任何一个平面直角三角形中的两直角边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的平方。
《周髀算经》原名《周髀》,算经的十书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的采用最简便可行的方法确定天文历法,揭示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囊括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包涵南北有极,昼夜相推的道理。
给后来者生活作息提供有力的保障,自此以后历代数学家无不以《周髀算经》为参考,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认为西方的几何学来源于什么的勾股之学
来源于《周髀算经》的勾股之学。
《周髀算经》的第一章叙述了西周开国时期(约前 1000年)的周公姬旦与商高的对话,商高说:“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三和四时,弦则为五。)
矩就是曲尺,由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尺做成。由曲尺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称为勾股形,直尺短的一边称为“勾”,长的一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即径隅)。
商高所说的勾长为三,股长为四,弦长必定是五。这是勾股定理的一个特殊例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很早就已知道勾股定理了。
该书上卷第一部分借周公向商高学算谈论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对话,介绍了勾股定理和地面上的勾股测量以及表、圆和方的使用。第二部分,则假托荣方向陈子求教并谈论日影的对话,讲述了学算的道理和用勾股定理测量天体的方法。下卷载列与太阳的周年运动有关的计算,并讨论了利用日出日落的观察来确定子午线的办法。
还介绍了古代天文学派别之一——“盖天说”的理论,并详尽描述了我国古代测量岁时的长度、二十四岁气、天文南北线、太阳半径、北极四游、二十八宿距离的方法。从现代天文学角度衡量,这些方法还都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