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求艺 学习方法

朱元璋和陈友谅在哪里决战

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

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大军来援,即撤洪都之围,东出鄱阳湖迎战。一场规模空前激烈异常的生死大决战,就此在鄱阳湖面展开。

二十日,两军在康郎山(今江西鄱阳湖内)湖面遭遇。时陈军巨舰联结布阵,展开数十里,望之如山,气势夺人。朱元璋针对其巨舰首尾连接,不利进退,将己方舰船分为20队,每队都配备大小火炮、火铳、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枪、神机箭和弓弩,下令各队接近敌舰时,先发火器,次用弓弩,靠近敌舰时再用短兵器进行格斗。

次日,双方展开激战。朱军大将徐达身先士卒,率舰队勇猛冲击,击败陈军前锋,毙敌1500人,缴获巨舰一艘。俞通海乘风发炮,焚毁陈军20余艘舰船,陈军被杀和淹死者甚众。但朱军伤亡也不少,尤其是朱元璋座舰搁浅被围,险遭不测。战斗呈胶着状态。从早晨至日暮,双方鸣金收兵,战斗告一段落,双方互有伤亡,不分胜负。

经过1个多月的对峙,陈友谅被困湖中,军粮殆尽,计穷力竭。于是孤注一掷,冒死突围。

八月二十六日,由南湖嘴突围,企图进入长江退回武昌。行至江西湖口时,朱军以舟师、火筏四面猛攻,陈军无法前进,复走泾江,又遭傅友德伏兵阻击,左冲右突,打不开生路,陈友谅中箭而死,军队溃败,5万余人投降。友德操轻舟荡其锋,身被数创,战益力,手杀数百人,复与诸将遨击邀于泾江口(今安徽宿松南),陈友谅败死。

鄱阳湖之战:

鄱阳湖之战又称鄱阳湖水战、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

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朱元璋和陈友谅间的鄱阳湖之战,有着怎样的进程?

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的鄱阳湖之战进程如下。

一、战前部署

两支军队在江西鄱阳湖境内的康郎山相遇。当时陈军的战船连成了一条长达十余里的大船,“望之如山”,声势骇人。朱元璋将自己的战舰分成二十组,每组配备大小火炮、火铳、火箭、蒺藜、神机箭、弩箭、朱元璋命令舰队在接近敌人的战舰时,先开火,后用弩箭,近身后用短剑拼杀。

二、两军交战

清晨,徐达率领朱军遵从朱元璋的策略迎战,率领船队,勇往直前,击溃陈军的先锋,斩杀一千五百名敌人,缴获一艘巨大的战舰。俞通海乘风破浪,将陈军的战舰烧了二十多艘,陈军伤亡惨重。但朱军也死伤惨重,朱元璋的战船被围困,险些丧命,

双方从清晨打到了黄昏,谁也没有占到便宜,只好鸣金收兵。

三、火烧战船

朱元璋亲自率领水军迎战,但陈友谅的战舰太过庞大,在战斗中占据上风,始终未能取胜。这时,朱元璋的幕僚郭兴提议采用火攻,以解决陈友谅战舰首尾衔接不方便的问题,得到了赞同。

到了黄昏,陈友谅的座船被七只小艇击中,火光借着风力,将数百艘大船烧成灰烬,将士们也死伤大半。陈友谅的两位哥哥和大将陈普略都被烧死。朱元璋乘胜追击,又斩杀了两千多名敌人。

四、陈友谅突围失败

此后,双方僵持了一个多月,双方人马各有攻守,陈友谅陷在鄱阳湖,粮食也快用完了,他决定拼死突围。

陈友谅从南湖口逃出,试图从长江向武昌撤退。到了江西湖口,朱军以舟师、火筏从四面八方围剿,陈军不能再进,退守泾河,被傅友德埋伏,陈友谅的军队左冲右突,杀不出一条生路,陈友谅中箭而亡,而后陈友谅大军溃不成军,五万多人归降。

温馨提示:
本文【朱元璋和陈友谅在哪里决战】由作者教育大视野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5 牛求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