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08-12 13:32:48
一、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选编这则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的理解寓言的寓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说教法
1、根据教材的特点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并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以成功达成目标。
四、说学法
1、让学生品读重点句,感悟人物特征,体味人物心理想法,感受人物态度变化。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寓意。
五、说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啊?大家一起回忆回忆,(课件出示图片)什么是寓言呢?
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这则寓言叫《扁鹊治病》(板书:扁鹊治病)
[目的是通过对之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做一个复习,引出对寓言的解释,顺势导出课题。]
2、教师出示课件,介绍扁鹊。
(二)、初读感知
1、带着下面的问题第一遍读课文: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
2、再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过渡:课文大意我们已经了解了,那文中的这两个人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出示扁鹊和蔡桓公图像)
(三)、细读研讨
1、汇报交流。引导分析扁鹊和蔡桓公的特点。
快速默读课文,谁来说说你眼中的扁鹊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回答。
边读边用曲线画出能证明他是名医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这里我的设计打破常规,不逐段分析,而是以“名医”为线索,让学生在找句子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扁鹊,能归纳他的特点。]
(板书:扁鹊医术高明)形容一个人医术高明,我们还学过哪些词?(出示课件)课件显示: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对症下药起死回生杏林春满
2、这些成语都是对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医生的高度赞美,而扁鹊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名医,请同学们带着赞美之情一起来读读这些成语吧。(齐读)希望大家能牢牢地记住这些美妙深远的成语,并把它们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3、这么好的医生怎么就没治好蔡桓公的病呢?分析原因:课文中扁鹊几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蔡桓公是怎么说的?
大家再浏览一遍课文,根据课件中的表格,小组合作试着表演扁鹊与蔡桓公的对话,同时体会两个人物的心理。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怒发冲冠勃然变色愤愤不平咬牙切齿暴跳如雷怒气冲冲怒火冲天恼羞成怒拍案而起火冒三丈怒不可遏怒火中烧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气急败坏大发雷霆)
这里让学生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积累,并通过这些词语形象地体会到人物的心情。
[课文的主要部分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学习,品读扁鹊和蔡桓公各自表现的句子,让学生感悟人物的特征,体会人物品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
4、因为蔡桓公对扁鹊的不信任、不高兴、不理睬,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才是导致他病死的直接原因。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也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5、当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病入骨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你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6、汇报交流,教师顺势引导提问:蔡桓公的病是一下子就不可救药了吗?他的病根到底在哪里?[这个设计是让学生理解寓意打基础。]
7、蔡桓公根本就不相信扁鹊,(相机板书:固执己见讳疾忌医)可扁鹊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劝说蔡桓公治病呢?说明了什么?(板书:医德高尚)[这个问题的讨论,是让学生从扁鹊的坚持和担心中体会扁鹊高尚的医德。]
8、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生活中,我们身边有蔡桓公这样的人吗?
(四)、拓展想象
如果能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蔡桓公的身上想到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并进行拓展练习,是要进行知识的迁移,将寓意升华,提高分辨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作业
1、把《扁鹊治病》这个寓言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2、课外读《伊索寓言》。[作业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课文内容,整合课外资源,开阔眼界。]
六、板书设计
这课的板书,我以归纳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得出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的道理。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学习这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教学的重点是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本区一直在实施二五五教学模式,所以我这节课的设计也是“二五五”的模式来进行,从设计学案到预习新课,小组合作展示,我都尽量遵循“导,学,赛u,评,练”五字授课模式
在本节课中,有一条较为清晰的学习思路,整堂课分四个环节:
1、故事激趣,导入新课。通过观看成语故事《起死回生》,学生不仅了解到扁鹊能够让病人起死回生,是一个闻名天下的神医,而且还感受到扁鹊为病人治病的高尚医德。这远比教师空白的向学生解释、说明扁鹊这个人物要好得多。有了对扁鹊这一人物的了解,对文章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预习检测
3、深入研读文本。从故事的内容到情节,从人物的言行到内心,从故事中的教训到对我们生活的启示都进行了紧密而有序地铺展,深入透彻地进行挖掘理解,抓住文中扁鹊三次请治的话和描写蔡桓公的态度的句子,通过加提示语、比较异同和补充填空等教学形态,切切实实让学生面对文本、关注语言、反复朗读,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学生既理解了内容、也洞悉了人物的心理,接着对扁鹊回答蔡桓公手下的问题进行了反反复复地探讨、研究,以红字表现蔡桓公病情的加剧,通过对比教学,。使学生对寓意的领会水到渠成,继而顺水推舟,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启迪与思考,升华了主题。
4、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教学情境,一是蔡桓公临死前会说什么,二是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拓展学生思维,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四年级语文《扁鹊治病》说课稿
一、 教学理念
《语言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在基础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双基的学习与训练,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文化品味的提高、|审美情趣的'培养等。做好这些的前提,教师就要正确地把握语言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充分利用课堂的实践性,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和言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能力。
二、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扁鹊治病》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是关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主要写扁鹊多次拜见蔡桓公,并劝戒他及时医治自己的疾病,但蔡桓公坚信无病不肯从医,导致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扁鹊治病》是第八单元的课文,该单元主要学习故事,感受故事的魅力,体会其中道理。在这篇文章中,一是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2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 会人物想法。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整体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
【微语】每一次努力,都是向梦想迈进的坚定步伐,相信自己,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