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求艺 文化学习 > 故事

小蓝裙的故事教案(热门7篇)

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08-12 13:32:35

小蓝裙的故事教案(1)

教学目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借助批注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从微小的改变开始的。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和批注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懂得要创造出更多的美,就应该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进步来影响别人。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引入新课

孩子们,在一个美丽的小镇里,人们个个穿着整洁美观,言行举止文明大方,公共场所遵守秩序,街上老人有人扶,盲人有人帮。说来也怪,这样高素养、高文明的形成竟和一条小蓝裙有关,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蓝裙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不熟悉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认读,全班抢读。

3、分组朗读课文,比比哪一组读得通顺、流利。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批注感悟

1、默读课文,结合编者的批注,思考:课文写小蓝裙引发了几次“不协调”的现象?用“”分别画出来。面对这些不协调的现象,你有什么想法。请把想法批注在旁边。

2、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画出的句子:

①原来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

②家里乱糟糟的,与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不协调。

③第二天,爸爸看到杂草丛生的庭院与家里的整洁很不协调。

④邻居们看到他们的房子如此干净整洁,觉得自己住的地方

不对劲。

(1)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画出的句子,抓住“脏——小蓝裙”、“乱糟糟——漂亮女儿”、“杂草丛生的庭院——家里的整洁”等的对比,理解“不协调”的含义。老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句子。

(2)面对这些不协调,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批注说给大家听。学生交流批注,老师相机指导读相关段落如。

3、学生分组讨论。“一个月后,一条整齐清洁的街道就出现在这个城镇上。”为什么一条小蓝裙会改变一条街道?(抓住每一次由不协调到协调再引发新的不协调的变化,从而悟出一个道理: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从微小的改变开始;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4、猜一猜,这个小镇还会有哪些变化?(可从人们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方面思考)

小结:多让人惊喜的变化呀!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个共识:每个人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就能创造出更多的美。

四、复述课文

指导学生抓住4次“不协调”记住故事梗概,然后先在小组内讲,互相评议,再到班上讲。

五、作业

完成练习

小蓝裙的故事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学会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同文中人物对话交流,体会他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完美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与文中人物对话,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新的学期,有什么希望吗?你们队生活有哪些向往吗?其实,只要你有美好的愿望,一件小事也能引发周围不晓得变化。不信咱们就来学习《小蓝裙的故事》。

二、 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 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2、 查字典解决生字

3、 请几名同学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4、 提问: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1、 学生在全班内提出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2、 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汇报

3、 思考:你知道故事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各小组讨论,全班讨论

5、 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四、 总结归纳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吗?

五、 布置作业

1、 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 熟读课文

六、 板书设计

小蓝裙的故事

小女孩

家里环境

不协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庭院房屋

街道小镇

小蓝裙的故事教案(3)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2

3,学生课前准备:

1)、介绍自己假期收到了哪些礼物。

2)、试读课文,为生字组成词语。

3)、观察自己、邻居和同学房间里、庭院中的卫生状况。

二、教学课题

1、认识6个生字,写好8个生字,积累词语。掌握多音字“禁”。

2、指导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借助批注理解课文内容。

3、分析课文,懂得要创造出更多的美,就应该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进步来影响别人。

4、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材分析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因为表现出色,得到了老师亲手做的礼物——小蓝裙。这件蓝色的小裙子不但使脏兮兮的小女孩变成了美丽的小公主,而且在小镇上产生了一连串神奇的效应。而这一切,都源自人们对美、对和谐的追求与热爱。

四、教学方法

1、自主读课文、学生字、积累此句,养成良好自学习惯。

2、层层深入,在讲故事的氛围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按事情发展顺序理解课文、分析课文,自然而然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联系生活经验,加深对美的感悟与体验,并对学生生活真正产生影响。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春节刚过,快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下自己都收到了哪些礼物?

2、老师有个问题,哪件礼物令你或你家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了呢?

3、创设情境:在一个美丽的小镇里,人们个个穿着整洁美观,言行举止文明大方,公共场所遵守秩序,街上老人有人扶,盲人有人帮„„说来也怪,这样高素养、高文明的形成,竟然都是源自一份小小的礼物。我们快打开书,去一看究竟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后回答下面问题:

1)、课文中有几个主要人物,分别是谁。

2)、小女孩的礼物是什么,得到礼物的原因。

3)、这件礼物引起了怎样的一系列变化。

2、同学试汇报读课文,师生正音。

3、教师根据同学读的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4、快速浏览课文,圈画问题,汇报到班级,集体解决。

1)、协调:和谐一致;配合得当。

2)、焕然一新:光彩夺目,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焕,用火、光等锻炼、照耀。

三、字词训练。

1、指名试读生字,教师纠正字音。

2、根据实际进行重点指导。

1)、“镇”的右侧是“真”,里面有三横。

2)、“兮”的下面不是“亏”。语气助词,常用的还有“可怜兮兮”、“神经兮兮”等。

3)、“梳”的右上部分不是“亡”。

4)、“栋”,读音dònɡ,所有右半应为“东”。

5)、禁: jīn(情不自禁) jìn(禁区)

3、小组内读一读,记一记,考一考。

4、自由观察生字,记字形,说发现。

5、同学们仿写生字,师巡视,随机指导。

6、重点讲解:

1)、贡:第三笔横最长,末笔不是“乚”。

2)、禁:上下基本等宽,处理好点与捺。

3)、注意左右结构字的大小比例。如“镇”、“脏”宜等大,而“调”、“栋”应左窄右宽。

7、结合预习,为生字组成较多词语。

四、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1、通读全文,思考老师的问题: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

2、既然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故事,请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起因:老师会亲手做了一件“礼物”,要送给这学期最努力,对班级贡献最多的同学。

2)、经过:小女孩得到了小蓝裙,但是引发了一系列的“不协调”。

3)、结果:小镇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3、教师质疑过渡:一条普通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4、课文写小蓝裙引发了几次“不协调”的现象?学生找到后交流汇报。

1)、原来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

2)、家里乱糟糟的,与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不协调。

3)、第二天,爸爸看到杂草丛生的庭院与家里的整洁很不协调。

4)、邻居们看到他们的房子如此干净整洁,觉得自己住的地方不对劲。(不协调)

5、通过哪几个字或词就可以感觉出不协调、(“脏”、“乱糟糟”、“杂草丛生”)哪些又能看出变化很大?(“小公主”、“焕然一新”)这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6、面对这些不协调,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心里话说给大家听。

7、找到课文中的可喜变化,有感情的朗读。

8、这些不协调或新变化有哪些区别与联系?(环环相扣,彼此消长;影响越来越深,变化越来越大。)

9、从这些变化中,能悟出什么?(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从微小的改变开始;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10、启发谈话:假如我们学校就是那座小镇,我们大家就是(文章中的小女孩);而我们每一位同学身上的哪怕很小的优点,就是(那条干干净净的小蓝裙);如果我们大家都睁大自己的眼睛来发现每一位同学身上的小蓝裙,并因为这条干净的小蓝裙而改变自己,那时我们班级会变得(十分美好),(我们学校也会变得多么的美好„„)

五、练习。

1、字词训练。

1)、读生字、写词语、试运用。

2)、区别形近字。

脏 协 梳 栋 调 赃 胁 流 练 凋

3)、多音字注音组词。禁 脏 调

2、完成教材中问题。

1)、文中共出现了几次不协调的地方,读一读,说出这几次有什么不同?

2)、当你看到小蓝裙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时,你想说些什么?

3)、找一找我们身边不协调的地方,发表一下看法。

3、指导学生讲故事。

1)、围绕“不协调”和“新变化”来串讲故事。

2)、注意几次改变的区别与联系

3)、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六、作业:

创编课本剧

1、熟读课文,深刻理解与把握人物形象。

2、小组同学讨论:怎样才能把课本剧表演好?(如划分角色、艺术创编、形体语言等)

3)、体现语文活动的特点,而不是单纯的表演。

板书设计:

小蓝裙的故事

新 裙 子

浑身脏兮兮

小 公 主

小 公 主 屋里一团糟

焕然一新 焕然一新

不 协 调 漂亮房屋

漂亮房屋 不 对 劲 整齐清洁

(小进步引发大变化,美需要靠大家创造)

六、教学反思

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

2、应该采取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从而加深对课文、对主题的理解与认识。

3、分析课文要由浅入深,不应停留在表面,不可浅尝辄止。

4、复述故事、编课本剧都是好的方式方法,但是要落到实处,不该为了哗众取宠而流于形式。

小蓝裙的故事教案(4)

教学目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借助批注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从微小的改变开始的。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和批注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懂得要创造出更多的美,就应该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进步来影响别人。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引入新课

孩子们,在一个美丽的小镇里,人们个个穿着整洁美观,言行举止文明大方,公共场所遵守秩序,街上老人有人扶,盲人有人帮。说来也怪,这样高素养、高文明的形成竟和一条小蓝裙有关,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蓝裙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不熟悉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认读,全班抢读。

3、分组朗读课文,比比哪一组读得通顺、流利。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批注感悟

1、默读课文,结合编者的批注,思考:课文写小蓝裙引发了几次“不协调”的现象?用“”分别画出来。面对这些不协调的现象,你有什么想法。请把想法批注在旁边。

2、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画出的句子;

①原来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

②家里乱糟糟的,与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不协调。

③第二天,爸爸看到杂草丛生的庭院与家里的整洁很不协调。

④邻居们看到他们的房子如此干净整洁,觉得自己住的地方不对劲。

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画出的句子,抓住“脏——小蓝裙”、“乱糟糟——漂亮女儿”、“杂草丛生的庭院——家里的整洁”等的对比,理解“不协调”的含义。老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句子。

面对这些不协调,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批注说给大家听。学生交流批注,老师相机指导读相关段落。(如:谈到“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时,老师引导:是呀,每一位善良的爱美的人都想帮助小女孩梳洗干净,小女孩的妈妈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一起读第4段。学生读后评议,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特别是“哇,好一个漂亮的小公主!”在与前面的对比中,引导学生读出惊喜的语气)

3、学生分组讨论。“一个月后,一条整齐清洁的街道就出现在这个城镇上。”为什么一条小蓝裙会改变一条街道?(抓住每一次由不协调到协调再引发新的不协调的变化,从而悟出一个道理: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从微小的改变开始;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4、猜一猜,这个小镇还会有哪些变化?(可从人们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方面思考)

小结:

多让人惊喜的变化呀!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个共识:每个人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就能创造出更多的美。

四、复述课文

指导学生抓住4次“不协调”记住故事梗概,然后先在小组内讲,互相评议,再到班上讲。

小蓝裙的故事教案(5)

教学目标:

1、 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 自主学习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3、 学习课文,说说小蓝裙带来的变化。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

2、 说说小蓝裙带来的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谈谈体会。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

2、 领情课文脉络,初知课文。

3、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三、再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五、课堂小结

1、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录音范读。

出示提示,指导学生分段。

(第一段:老师亲自做了一件小蓝裙送给最努力的小女孩;第二部分:小蓝裙给周围带来了令人高兴的变化。)

3、课文讲了一见什么事?

学习生字:读生字,重点指导。

抽读生字卡,给生字组词。

4、指定小组分段朗读课文。

小女孩得到了小蓝裙说明了什么?

你能理解什么是“贡献”吗?

5、老师在学期结束时,亲手做了一条小蓝裙给了一个对班级贡献的小女孩。下面会发生什么?下节课我们去了解。

读课题。

质疑课题。

6、听录音。

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根据提示,学习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8自然段。)

7、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口述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

8、小女孩对班级的贡献最多。

“贡献”就是为集体做的事情,为班级着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课文,学会质疑。

2、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3、 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讲读第二部分

三、拓展,深化主题

四、总结

五、听写生字、新词。

1、抽读词语卡片。

扩词。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

找出你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小蓝裙带来了哪些变化?

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吗?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人的双手可以让世界改变,只要努力工作,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

3、听写生字

读词语卡片。

扩词。

4、分段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3——8自然段。

小蓝裙给周围带来了许多变化,小姑娘更漂亮了、家里焕然一新、房屋整洁亮丽了、街道整齐清洁了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5、自由发言。

这些变化都是经过人们努力,用双手改变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

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9、小蓝裙的故事

小女孩梳洗——漂亮极了

变化 母女收拾屋子——焕然一新

勤劳的双手能改变一切

爸爸整理庭院——整洁亮丽

人们整理街道——整齐清洁

小蓝裙的故事教案(6)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绘声绘色讲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10)

(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20)

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5)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5)

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7)

指名认读生字。

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28)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⑴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⑵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⑶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⑷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作业设计(10)

比一比,再组词。

唤( ) 两( ) 冻( )

焕( ) 俩( ) 栋( )

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我不小心把手划破了。

手被我不小心划破了。

⑴老师亲自把一件礼物送给了小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和妈妈把家里收拾得焕然一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蓝裙的故事教案(7)

第九课:小蓝裙的故事 教学目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本课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借助批注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从微小的改变开始的。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和批注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懂得要创造出更多的美,就应该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进步来影响别人。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时安排 1~2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引入新课 孩子们,在一个美丽的小镇里,人们个个穿着整洁美观,言行举止文明大方,公共场所遵守秩序,街上老人有人扶,盲人有人帮。说来也怪,这样高素养、高文明的形成竟和一条小蓝裙有关,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蓝裙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不熟悉的地方多读几遍。2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认读,全班抢读。3分组朗读课文,比比哪一组读得通顺、流利。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批注感悟 1默读课文,结合编者的批注,思考:课文写小蓝裙引发了几次“不协调”的现象?用“”分别画出来。面对这些不协调的现象,你有什么想法。请把想法批注在旁边。2学生交流汇报。出示画出的句子: ①原来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②家里乱糟糟的,与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不协调。③第二天,爸爸看到杂草丛生的庭院与家里的整洁很不协调。④邻居们看到他们的房子如此干净整洁,觉得自己住的地方 不对劲。(1)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画出的句子,抓住“脏——小蓝裙”、“乱糟糟——漂亮女儿”、“杂草丛生的庭院——家里的整洁”等的对比,理解“不协调”的含义。老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句子。(2)面对这些不协调,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批注说给大家听。学生交流批注,老师相机指导读相关段落如。3学生分组讨论。“一个月后,一条整齐清洁的街道就出现在这个城镇上。”为什么一条小蓝裙会改变一条街道?(抓住每一次由不协调到协调再引发新的不协调的变化,从而悟出一个道理: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从微小的改变开始;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4猜一猜,这个小镇还会有哪些变化?(可从人们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方面思考) 小结:多让人惊喜的变化呀!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个共识:每个人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就能创造出更多的美。 四、复述课文 指导学生抓住4次“不协调”记住故事梗概,然后先在小组内讲,互相评议,再到班上讲。五、作业 完成练习

【微语】我披上坚甲,挡在你前面。万千的关心,只化为一句小心。——披甲龙龟

温馨提示:
本文【小蓝裙的故事教案(热门7篇)】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5 牛求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