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知识
通古知今,博采众长。
发布时间: 2024-03-14 10:06:17
推荐答案:荀彧辅佐曹操时,反对曹操称王的原因:曹操与荀彧之间有着难以调和的理想冲突,因为曹操想成就自己的霸业,而荀彧则一直以恢复汉室为己任。既然如此,两个最终分道扬镖则不可避免,曹操决不允许别人在政治上和他作对,尤其是不能允许公开作对。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
荀彧,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举孝廉出身,任守宫令。
运筹帷幄
荀彧刚到曹操身边,就表现出了运筹帷幄的大局观。当曹操询问如何对付董卓时。荀彧建议曹操向东经略,不用去管董卓,因为他会自取灭亡:“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董卓就被吕布所杀。而颍川也被董卓余党扫荡了一遍,“杀略男女,所过无复遗类”,正应验了荀彧当初的预言。荀彧不仅给曹操带来了发展规划,还带来了忠诚的种子。
向东发展的曹操迅速占据兖州,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在征讨陶谦时,曹操带走了大部分兵力,兖州城防空虚。营中的陈宫、张邈见城中空虚,欲与吕布里应外合攻占兖州。一夜之间,兖州几乎全境倒戈,曹操手上只剩下鄄城、东阿、范县、东郡几个城池。好在荀彧及时察觉,即使面对如此不利局面,依旧没有放弃站在曹操这一边,他立刻调回夏侯惇,以霹雳手段稳定了军心。以荀彧为首的坐镇后方的班底,经受住了创业时期最严峻的考验,而这考验的不只是谋略、机断、胆识,还有忠诚。
当时董卓旧部李傕、郭汜二人发生内讧,汉献帝趁此机会出逃,下诏各路人马勤王。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县的问题上,曹军内部发生了争执。多数人认为汉献帝是一个烫手山芋,不支持迎回天子,曹操一时也拿不定主意。这个时候荀彧站了出来,他认为曹操理应迎回汉献帝,他解释道:“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荀彧的一席话点明了其中利害,代表了颍川士族的心声,也透露着对曹操的希望,希望他以后成为拱卫汉朝的大略雄杰,大德英俊。曹操认为荀彧之言有理,亲率大军进抵洛阳,奉迎献帝迁都许县。
荀彧的这一建议是远见卓识的阳谋,从此让曹操获得了政治上的主动,也让汉献帝不再流离失所。风雨飘摇的大汉,在荀彧手上获得了暂时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