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道
阅读、高效学习、自我提升、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分享。
发布时间: 2024-03-14 09:50:13
钟子期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琴曲《高山流水》即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
高山流水遇知音讲的是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
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高山流水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列子》
书中的寓言故事近百篇,有些我们早就耳熟能详,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齐人攫金”“小儿辩日”等,意味深长,发人深思。我们读《列子》,既可知道列子的基本思想,又要了解书中那些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列子·汤问》
《列子·汤问》,讲了十多个诙诡怪诞的寓言故事,展示了大千世界的恢弘广阔、无奇不有,其中包含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自然科学之理和为人处世之道,蕴藏着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哲理。这些寓言故事告诉人们,要更好地认识“道”,把握“道”,就必须勤勉地进行实践锻炼,持之以恒,具有勇气。此外还要打破陈说拘囿,发展智力,才能接近并掌握“道”。其中不少寓言故事对认识自然、开阔视野都有积极意义。
《列子·杨朱》
《列子·杨朱》借战国初期思想家杨朱之口,提倡“唯贵放逸”,认为只有追求并获得外来享受,才能满足人的耳目之娱,性情之欲。其中所渲染的享乐主义、纵欲主义,是我们不赞成的。本篇主要表达了三个意思:首先明确反对礼义纲常;其次认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再次认为人有追求享乐的权利,但要顺应自然之性,只有收敛欲望,各安其性,不逆万物所好,才能达到做人的理想境界。本篇许多寓言故事体现了“唯贵放逸”“不违自然所好”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