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小能手
解答各类资格考试问题
发布时间: 2024-03-14 09:47:41
推荐答案:斗争失败受到排挤
公孙衍,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纵横家,和张仪同时,于秦国为官,曾佩五国佩印,是张仪的连横策略的主要对手。曾任魏国犀首(官名。战国魏置。《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犀首,天下之善将也,梁王之臣也。")之官,人因以"犀首"称之。公孙衍是因为斗争失败受到排挤才离开秦国。
公孙衍一手促成五国合纵,张仪与之作对破坏联盟
从秦国再次回到魏国,因为魏惠王曾经与公孙衍有过交集,对他的能力还算比较清楚,于是派他做了将军。此前经过秦国的多番打击,魏国不管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状况,都受到了重创,一时之间很难恢复元气。
公孙衍在魏国待了一段时间后,认为单凭一国之力,很难与强大的秦国抗衡,开始思索对付秦国的办法。很明显公孙衍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开始极力促成魏国和另外六国的合作,这也是他首次提出合纵之策。如果没有成功的例子,仅凭一张嘴去说服六国,肯定是不行的。于是他先争取与齐国结盟,一同派兵攻打赵国,结果不出所料,赵国毫无还手之力,败下阵来。
这次合纵的成功,不仅使另外几个国家心潮澎湃,跃跃欲试,也让秦惠王感到忧心忡忡。眼看在公孙衍的诱使下,齐、楚、魏三国就要成功结盟,张仪却从中作梗,还率兵攻打魏国。就这样公孙衍的计划再度被打断,但是他也看到了合纵联合对秦国造成的巨大威胁,更加笃定了内心的想法。
由于魏国宰相惠施也非常推崇合纵之策,因此公孙衍也多了一个帮手。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说服“五国相王”,也就是互相承认对方的君主地位,如此一来便初步结成了联盟。
对方有如此大的动作,张仪自然不会任之不理,他利用齐楚两个大国的力量,攻打魏国,不费秦国一兵一卒,就很轻易地瓦解了对方的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