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工坊
专注学习的一个号,越努力,越幸运
发布时间: 2024-03-14 09:46:51
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余船以次俱进的意思是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该句的出处为《资治通鉴》。其中写道,“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释义为:十艘船在前面领队,都升起船帆,其余船依次前进。背景: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景象。
价值
作为传统史学的高峰,《资治通鉴》既含丰富的史料价值,又具独特的史学价值。关于前者,后人都可以像胡三省说的那样,“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充分发掘这一史料库,从事应用史学的再创造。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与朱熹的《通鉴纲目》,再到清代诸帝的《御批通鉴纲目》或《御批通鉴辑览》,都可视为对《资治通鉴》的具体应用(它们最终也成为再现编著者史观的全新史著)。
关于后者,尽管有学者判定,“《资治通鉴》的最大特色在‘通’,而不在‘鉴’”(朱维铮《中国史学史讲义稿》239页),但司马光显然旨在“通”而后“鉴”,并最终落脚在“资治”上,是以应用为归宿的。而《资治通鉴》贯穿的历史观与价值观,其内涵复杂而丰富。大体可以一分为二,一部分因历史局限性而与现代价值抵牾扞格,应予批判扬弃;另一部分按照冯友兰的“抽象继承说”,其包孕的传统思想经当代观念与当下语境的适当阐释,仍足资现代人借鉴与继承。也就是说,《资治通鉴》在价值观上也为应用史学预留了足够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