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求艺 教育综合

什么是行为主义

教育知一半

教育知一半,教育理念。

发布时间: 2024-03-14 09:46:49

精选回答

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其中一种流派,该流派主要是研究那些可以被直接观察出来的行为,它也是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认为可见的行为的重要大于不可见的精神反应。行为主义最早是在美国出现,20世纪初的美国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于是便有一些较为年轻,思想较为先进的心理学家们就提出心理学不能只研究意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心理学是一把双刃剑。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

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

斯金纳,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在华生等人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提出了有别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另一种条件反射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并将二者做了区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行为主义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提出了“及时强化”的概念以及强化的时间规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行为分类

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可以解释应答行为的产生,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可以解释操作行为的产生。

(2)基本规律

斯金纳提出了强化理论,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操作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结,强化可提高反应的概率。

理论应用

(1)程序教学

1954年,斯金纳在《学习科学与教学的艺术》一文中,根据他的强化理论,对传统教学进行了批评,竭力主张改变传统的班级教学,实行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把学习的内容编制成“程序”安装在机器上,学生通过机器上的程序显示进行学习。后来还发展了不用教学机器,只使用程序教材的程序学习。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它的过程是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按一定顺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一一回答,然后学生可以得到反馈信息。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相当于“反应”,反馈信息相当于“强化”。程序教学遵循小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强化(反馈)、自定步调、低错误率五条基本原则。

(2)行为矫正

通过消退则可以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即通过不予强化来减少某类行为出现的可能性。例如,小孩的许多无理取闹的行为实际上是学习的结果,因为他们通过哭闹能得到诸如玩具、冷饮等强化物。为矫正这种行为就不应再给予强化,因为父母的无端让步实际上正起着强化不正确行为的作用。不去强化而去淡化,既可消除不正确行为,又不会带来诸如惩罚等导致的感情受挫的副作用。

温馨提示:
本答案【什么是行为主义】由作者教育知一半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5 牛求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