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18日 04:44
班级教学管理的内容:
第一,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任务。根据教学的任务和班主任的职责,班级教学管理主要是协调控制教学活动,协调班级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控制教学的进度与课业负担量;
第二,建立并维护班级良好的教学秩序,使班级教学工作正常运转;
第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指导学习方法。班级教学管理不仅要重视教的管理,也要重视学的管理,重视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学习兴趣的指导,还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乐学、会学;
第四,搞好班级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建立班级教学管理的指挥系统。一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任课教师群体;二是以班长或学习委员、科代表为骨干的教学沟通系统;三是以学习小组长为中心的执行系统。
班级德育管理的内容:
第一,全面理解并充分发挥德育目标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及其规格要求,保证德育目标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组织实施;
第二,依据德育目标创造性地设计与组织班级德育活动,使班级德育活动既有序列、有层次,又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学生真正成为德育管理的主人;
第三,形成教育合力,优化班级德育环境。班级德育环境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学校应努力形成内外协调的、和谐的教育环境,并将学校、社会、家庭和班级内部的各种教育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地发展。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是以班集体为基础展开的。因此,建设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成果的体现。
1、班级组织建设
2、班级制度管理
3、班级教学管理
4、班级活动管理
扩展资料:
班级活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学质量,任何一个好的学校都会把班级管理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而主要对象是学生,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
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班级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它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参与者是教师与学生双方。教师的管理与学生(班委会)的管理合起来,构成班级管理。
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班主任工作常规管理制度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书育人,以育人为本”的原则,全面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准随意停学生的课,重大违纪事件要及时上报政教处。
2、执行学校的各项规定,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认真履行班主任职责,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制定和上交班级计划、总结,按时召开班会、家长会并做好记录。在
3、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二、学生日常行为常规管理制度
1、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学生手册》。
2、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待人礼貌,不骂人、不打架、不抽烟、不喝酒、热爱集体、爱护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上乱涂抹、乱刻画,不随地吐痰、乱扔杂物。
3、生活俭朴、穿着整洁,不烫发、染发、剃光头、化妆、佩首饰,男生不留长发,不剃平头。
4、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公共秩序、国家法令,进出校要有凭证,积极参加学校、班级各项有益活动,争做优秀学生。
三、学生学习常规管理制度
1、课堂上精神饱满,认真听课,服从管理,不顶撞老师。
2、课堂上不吃零食、喝水,不将饮料(水)瓶和食品摆放在课桌上,不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
3、认真并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练习,不抄袭他人作业。
班主任培训内容如下4个方面:
1、应具备的正确态度和观念;2、应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应掌握的基本技能;4、实操训练。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及省、市、区各级相关部门的要求,有效促进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培训目标
培养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奉献精神强、个性特征明显的班主任队伍。
三、培训内容
1、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与 政策法规
2、学生指导
3、班级活动设计组织与班级管理
4、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5、与案例教学
四、培训 方法
采用学习 反思 ――实践研修――专题研讨――导师引领――课题提升“五步”培训方式。
1、学习反思
①自主研读。班主任老师每月参与“品读经典,约会名家”《每周一读》活动及围绕关注教育细节开展“议细节,创实效”实施精细化管理读书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②参观考察。组织部分班主任到兄弟学校参观学校德育工作,交流班主任工作 经验。通过现场参观考察,增强感性认识,拓宽工作视野。
③自主学习。班主任根据自己工作特长和问题,有选择地学习。学校建立“班主任流动书库”为教师自训提供便利条件。
④自我剖析。班主任根据自身实际,反思自身个性特点、教育观念和育人实践,深化成功经验。每月参加案例培训活动,通过研究案例,解析案例,确定自己主攻方向,扬长避短,形成班主任工作个性风格。
2、实践研修
培训期间,学校提供有效载体,进行班主任技能大竞技,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设计及展示竞赛;举办班主任论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三大组,自主择题,展开论坛,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与实效。
3、导师引领
实行班主任工作导师制。工作未满三年的'青年班主任,采取师徒结对方式,通过一对一针对性的辅导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和实效性。其次,充分发挥骨干班主任的作用,将学习成果以对老师们实施二次培训的形式进行展示。其次,为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培训工作,学校将定期开展“班主任论坛”活动,使班主任成为工作伙伴,增强沟通交流,共议金点子,共谋金 措施,彰显大智慧,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
4、课题提升
结合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班主任相互合作认真参与学校十一五重大课题和规划课题研究,着眼小型课题开发,将教育科研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意识及较强的研究能力,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五、培训措施
1、建立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培训指导小组,强化对培训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2、建立专项奖励。每学年末,学校进行一次优秀班主任评选。对班主任专业水平提高快、工作实绩明显的,推荐参加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的评选。
3、建立班主任培训目标责任制。每位参加培训的班主任,在培训期间必须完成“四个一”培训任务。即:读好一本书、一个主题班会设计及展示、一个工作案例剖析、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指导,通过培训、实践与研究,逐步打造一支精干的班主任专业化队伍。
一年级班主任培训内容
班级管理工作即是在班主任为实现教育目的所推行的教育行为,通过对班级整顿
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自主管理和相互监督,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所以实际上班级管理包含有班主任行为和学生自我管理行为。但是由于小学一年级新
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班主任需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树立学生的自我管理意
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因此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
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等。而幼小衔接是早期教育与初等基础教育过
渡衔接的简称,当前我国的幼小衔接被定于为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在教育教养工作
的内容上、实现这些内容的方法上相互联系,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小学
生活,实现学生的学习角色转变,推动其健康成长发展。
(来源:培训啦 https://www.peixunla.com)文章共4405字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