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智源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曲靖智源教育培训中心是一家集多元化课程、国际化教育理念于一体的专业性教育机构,其课程包括学前、小学、初中一至高中课程,以及相关考试类课程。中心以师资力量优质,给学生带来极佳的学习效果。
哪里可以学泰语
当然是外语学院了!不知道你是哪里人,如果是南方的话有两个选择比较好,即广西民院的泰语专业,大三的时候可以去泰国实地学习一年,对于语言环境的适应非常好,另外就是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泰语专业。这两所学校由于地域上的原因可以较为方便的与对象国有更多接触。如果是北方的话肯定是北外了。
我想学泰语。在云南南部那块的语言是不是偏向泰语。还是说云南有地方说泰语。?
好像不是这样的吧~不过在泰国北部是有很多云南人迁徙过来的,但是论泰语的偏向,还是以广东潮州为主,因为很久以前很多潮州人从广东来到了泰国,所以泰语收到一部分潮州话的影响~很多词汇是借潮州话而来的~
我想学习泰语,可以去哪所二本大学,泰语这门前途好不好
毕业生一般从事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的管理工作和翻译工作。
就业前景分析 (按泰语专业相关职位统计) 据统计,泰语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是:上海。在"外国语言文学类"中排名第 15
开设大学
广西(共二十一所高校)
广西民族大学(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外国语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相思湖学院(独立学院)
广西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独立学院)
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私立)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城市职业学院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钦州学院(广西)
梧州学院(广西)
玉林师范学院(广西)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
广西民族中专(中专)
广西团校(中专)
广西华侨学校(中专)
云南省(共七所高校)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玉溪师范学院(云南)
红河学院(云南)
曲靖师范学院(云南)
昆明现代工商旅游学校(云南)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北京(共两所高校)
北京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其他(共七所高校)
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2010年新开专业,在川招录10名,外省40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洛阳)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南京)
成都学院(原成都大学)
有泰语专业的大学
1 北京大学 泰语
2 天津外国语大学 泰语
3 上海外国语大学 泰语
4 广西大学 泰语
5 南宁师范大学 泰语
6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泰语
7 百色学院 泰语
8 四川外国语大学 泰语
9 贵州民族大学 泰语
10 云南大学 泰语
11 昆明理工大学 泰语
12 西南林业大学 泰语
13 大理大学 泰语
14 曲靖师范学院 泰语
15 普洱学院 泰语
16 红河学院 泰语
17 云南财经大学 泰语
18 云南民族大学 泰语
19 西安外国语大学 泰语
20 成都大学 泰语
21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泰语
22 玉溪师范学院 泰语
23 楚雄师范学院 泰语
24 昆明学院 泰语
25 文山学院 泰语
26 北部湾大学 泰语
27 海口经济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日语、朝鲜语、泰语
28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泰语
29 安徽外国语学院 泰语
30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泰语
31 昆明城市学院 泰语
32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泰语
33 昆明文理学院 泰语
34 桂林学院 泰语
35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泰语
36 广西外国语学院 泰语
37 广西外国语学院 泰语 西南政法大学联合培养法律人才实验班
38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泰语
39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泰语
40 国防科技大学 泰语
曲靖市麒麟区的职业学校有哪些? 急求!(必须要现在实际的,也就是要除了要有名字还要有地址或电话)
除此之外还有好多,有的地址不太详细,不知道路了随时HI我。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地址:云南省曲靖市西山开发区
哪里有语言培训学校
1、法亚小语种
成都市锦江区法亚外语培训学校成立于2012年,由成都法亚教育服务有限公司全资组织,是成都专门培训小语种的外语培训机构,也是成都口碑好、规模大的小语种培训机构。学校提供日语、韩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俄语、葡萄牙语、泰语、越南语、荷兰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课程。
2、多语帮
多语帮是总部设在上海的小语种在线培训品牌,隶属于上海国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教学过程的扁平化和外语课程的实用性。到2020年,多语帮将西班牙语项目教学作为首个优先发展的小语种项目,完成课程设计并上线。
3、东方韩亚小语种培训
东方韩亚(中国)培训中心,东方韩亚外语培训,1996年开始从事韩语培训。是国内非常大的韩语全日制培训机构,专注于韩语培训、日语培训、高考日语、俄语培训、德语培训、法语培训、西班牙语培训、意大利语培训等小语种培训和服务。凭借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专业的教学质量,20多年来积累了数万名学员。
4、景程小语种
景程小语种是由海归和外籍教师在西北地区建立的语言培训学校。小语种涵盖日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德语、俄语、意大利语、泰语等。英语是成人英语和大学四六级,考研英语,托福,雅思课程。特聘教学经验丰富的强大教师团队,回馈学生多年来对景程的信任。
5、安德小语种
甘肃安德外国语职业培训学校是经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民政厅批准的专业外语教育机构,也是甘肃最早开设小语种培训的教育机构。培训语言涉及法语、德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等语言。可以提供一站式语言培训留学服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法亚小语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多语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韩亚韩语培训学校
云南农业大学在哪里
一、云南农业大学在哪里 云南农业大学地址在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黑公路95号东区、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沣源路452号西区,该校是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二、云南农业大学介绍
云南农业大学位于春城昆明,北依龙泉山、东傍盘龙江,毗邻著名风景名胜昆明黑龙潭公园,是云南省省属重点大学。
办学80多年来,学校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继往开来,学校将继续秉承“开学养正、耕读至诚”之精神,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校,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国际上知名、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历史沿革
学校创办于1938年,前身是国立 云南大学 农学院,建址昆明市呈贡县,1958年独立建成昆明农林学院,迁址昆明北郊黑龙潭,1962年滇南大学、滇西大学并入昆明农林学院,1969年搬迁至大理州宾川县,1970年迁至原曲靖地区寻甸县,1971年与云南农业劳动大学合并成立云南农业大学,1980年搬回昆明北郊黑龙潭。198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3年列为云南省属重点大学,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7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为优秀,2009年、2013年、2014年省委省政府依托学校教育管理资源分别创办了云南农村干部学院、云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学院、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2013年,经科技部、教育部审核批准建设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办学条件
云南农业大学办学八十年来,一代代农大人秉承“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的农大精神,情系稼穑、躬耕疆域、励精图治、矢志创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日制在校生23956人,成人教育学生8412人。学校有校本部和五华校区、普洱校区、西双版纳校区,占地面积3803亩,校舍面积62.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5871.17万元。学校图书馆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云南省教育厅农学文献信息中心;拥有各类纸质图书162.66万册,纸质期刊662种,电子期刊3.05万余种,电子图书258.63万种,中外文数据库47个。学校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正致力于数字校园与智慧校园建设。学校现设22个学院,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水利水电、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管理以及部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785人,其中高级职称70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享受国务院津贴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级科研平台、团队5个,国家级科研团队1个,有云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人才18人,享受省政府津贴24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53人,创新人才5人,入选“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云岭学者”5、“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5人、“云岭教学名师”4人,省部级教学团队9个,省部级科研团队13个,地厅级科研团队7个。
专业学科
学校现有7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有省部级重点学科25个,一级学科国家级、省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各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有农业硕士、兽医硕士、工程硕士、翻译硕士、体育硕士、风景园林硕士、社会工作硕士7个专业学位类别。有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招生权。现有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等国家级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平台6个;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62个部省级科研平台;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各1个;学校还建有24个校级研究所(中心)、校内实验农场和实习工厂及22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从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开学养正,育人为本,因材施教,呕心培育边疆民族人才。办学初期,农业教育家汤惠荪、农学家张海秋、育种学家诸宝楚、植物病理学家段永嘉、烟草学家徐天骝、生物统计学家昝维廉、园艺学家蔡克华等为代表的一批学术先贤开创了边疆农大办学基业,先人风范激励着一代代学子践行“厚德博学、明理尚农”之校训。办学八十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十五万余名具有“科学情操、大地情怀、农民情结”的专业人才。其中,水稻育种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归侨邓友成,献身彝区五十年,育成“楚粳”系列水稻品种,推广面积占云南省中海拔地区水稻种植面积50%以上;烟草育种专家、“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李永平,育成“云烟85”和“云烟87”品种,推广面积占2007年全国烟草种植面积的56.7%;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崔秀明,立足边疆苗岭壮乡,成为开创“三七之乡”支柱产业科技领军人;畜牧专家马崇文扎根基层第一线,成为“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功勋人物”;张明富、杜金亮、蔡志远、赵家清、杨保和、刘亚瑾、周昆等优秀企业家,在各自创新创业领域取得辉煌成绩;云南省农业高级技术人员80%以上、农业技术推广站(所)负责人80%以上、县乡主管农业的领导80%以上是我校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占30%以上,他们既熟悉少数民族文化、又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知识,扎根边疆民族地区孜孜以求,勤奋工作,为增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学改革
近年来,学校按照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注重内涵发展的要求,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逐步构建了以农科为优势,农、工、经、管、理、文、法、教育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框架;先后两次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形成国家、省、学校三个层面的三级“质量工程”体系,共获准立项质量工程项目国家级104项、省级345项;建设了课程开发系统、自主学习中心、实验教学中心、教学科研基地以及教学管理五大教学平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36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5-2017年,连续13年在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中评为一等奖,被教育部评为“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招生就业处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科学研究
学校先后承担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欧盟项目、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务院综改办、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4500多项,科研经费达12.7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科学研究一等奖、国际农业研究(CGIAR)杰出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国际、国家及省部级奖励390余项。审定登记滇撒猪配套系、宣和猪、龙陵黄山羊、武定乌骨鸡、水稻、玉米、小麦、甘蔗、蔬菜、花卉、药用植物、牧草等动植物新品种(系)160余个。同时,学校立足云南生物资源优势,围绕国家及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目标和“三农”发展需求,致力于重大科学问题理论创新、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产学研政企商相结合与农科教一体化的社会服务体系机制创新,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撑。其中,朱有勇院士团队的研究论文在《Nature》上作为封面文章全文发表,创建的作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技术、冬季马铃薯无公害超高产技术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重大科技成果推广,累计推广应用3亿余亩;李铮友教授等率先在国内实现了杂交粳稻“三系”配套,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创造了杂交粳稻单产1108.55千克的世界纪录;曾养志教授等潜心研究西双版纳微型猪近交系35年,繁育28世代,近交系数达99.96%,居国际领先水平;盛军教授团队围绕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在生物多酚代谢免疫调节技术、普洱茶和辣木精深加工技术等方面,为一批龙头企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走******科教兴农之路,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大力推进校地、校企间深度合作,逐步形成以服务“三农”为主体,多项社会服务工作为支撑点的“一体多点”科技服务新格局,社会服务工作成绩显著。深入开展校地、校企合作,与昆明、普洱、文山、德宏、迪庆、大理等10余个州(市),与67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多年开展“3+3”校县联合行动,大力扶持当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现代农业;自2015年以来,开展姚安县前场镇木署村、南华县沙桥镇新华村、孟连县勐马镇帕亮村“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及其他县、乡的加挂扶贫任务;发挥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云南农村干部学院,云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学院,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等机构的优势和作用,积极探索建立以大学为依托、农科教相结合、教科推一体化的科技服务新模式。学校连续七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年度社会扶贫先进集体”;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先进集体”“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教育国际化
先后与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斯洛文尼亚、泰国、缅甸、老挝、马来西亚、印度等23个国家75所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12年7月外交部和教育部批准的“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在我校挂牌。2014年获教育部批准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接收外国留学生院校。与荷兰范豪劳伦斯坦大学开展“2+2”模式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开展多项科研合作项目,联合培养双学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获教育部批准,与该校合作举办了学校首个本科层次“土木与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新西兰林肯大学签订了“农林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等开展越南语本科生2+1+1培养项目。与泰国大学举办泰语专业本科生2+1+1培养项目。与日本京都府立大学、鹿儿岛大学、加拿大兰加拉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美国州立大学联盟等开展学生交流项目。长期承办科技部、农业部、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亚洲专项基金等部委或国际组织委托的援外农业科技国际培训。主持GEF、EU、ADB等资助的20余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常年聘请外专、外教10余名,每年有30多名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院士和专家教授到学校讲学或被聘为客座教授。先后有5位专家获得云南省外国专家“彩云奖”。先后有5位专家获得云南省外国专家“彩云奖”。
精神文明
学校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观念,齐抓共管精神文明和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倡导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大力弘扬“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的大学精神。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十大“三农”人物、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云南省兴滇人才、云南省十大杰出青年、省部级劳模等100余人。有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1人,全国人大常委1人。培养出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大学生、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杨继斌;全国大学生百名自强之星刘艳华;全国百名优秀大学生胡颖;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马拉松比赛冠军韩桂明;首届全国城市电视台业余主持人大赛最佳主持人刘亚萍;全国新丝路杯模特大赛云南赛区冠军徐靖等优秀大学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16年受到团中央表彰,校男子篮球代表队连续多年获云南省高校篮球比赛冠军。学校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云南省德育先进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文明单位和昆明市文明单位称号。
办学80年来,学校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继往开来,学校将继续秉承“开学养正、耕读至诚”之精神,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校,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国际上知名、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目前中国有哪些高校开设了泰语专业、最后是一本院校。
云南开设泰语专业的学校:昆明理工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曲靖师范学院、玉溪师范学院、楚雄师范学院、红河学院、大理学院、昆明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共17所。若有漏掉的,欢迎补充~~~~另,云大也在积极筹备,准备近期开设泰语专业,期待~~~曲靖师范学院在哪里
一、曲靖师范学院在哪里曲靖师范学院地址在云南省曲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江大道,该校是一所以人文学科、理学为重点,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主体的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师范院校。
二、曲靖师范学院介绍曲靖师范学院地处我国第三大河珠江的发源地、云南省第二大城市、爨文化的故乡、“全国十佳宜居城市”——曲靖市。学校2007年6月以“良好”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成为云南省优质生源高校,2011年成为云南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和2015年连续被中央文明委命名表彰为“全国文明单位”,2017年6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8年10月进入云南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学校行列。
自2000年升本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类高级应用人才5万余人,赢得了“千里珠江,源头起航;园丁摇篮,桃李芬芳”的美好赞誉,已发展成为曲靖教育发展的龙头、合格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
办学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07年开办的“师范传习所”,1912年设置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56年更名为曲靖师范学校,1977年招收昆明师范学院曲靖普通(本科)班,1978年成立曲靖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84年建立曲靖教育学院。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曲靖教育学院、曲靖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曲靖师范学院。一代代曲师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熔铸形成了“苦乐交融育英才,百年树人铸精魂”的曲师精神。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5000余人。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卓越人才、复合人才、拔尖艺体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历届校友中,涌现出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做出贡献的徐文烈将军、《在太行山上》的词作者桂涛声、抗日名将王甲本;“全国三八红旗手”、党的十八大代表胡艳,“云南省教育风云人物”、“云南省百优校长”郭跨存,“全国优秀大学生援教教师”、“云南省教育风云人物”梁春林,“全国模范教师”徐瑞等大批优秀人才。学生在国家级、省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科技创新竞赛中的获奖人数逐年上升,获国家级奖项521项,获省级奖项1023项,获奖人数达1544人。学生就业率连续12年处于全省高校前列。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5年获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和省委宣传部、团省委、教育厅表彰。
办学基本条件不断改善。现有校本部、古城、环东三个校区,校园面积1394.46亩,校舍面积38.32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220余万册,电子图书资源量近10万GB;固定资产总值8.25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8亿元。2004年9月建成占地1157.46亩、集图书、体育、教育教学设备于一体、环境优美、充满浓郁现代大学气息的校本部。学校荣获省市“平安校园”、“园林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学校设有17个教学单位,5个教辅机构,38个研究机构(含9个校级独立研究机构),建成了一批有特色的专业,形成了多学科发展格局。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1个云南省高原学科,并进入2017年硕士授权单位规划建设学校;3个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2个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个已挂牌二类重点学科。设有全日制本科专业57个(含师范类专业19个),23个高职专科专业,60个成人教育专业。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9大学科门类。建有国家高等学校特色(重点)专业1个、云南省高等学校特色(重点)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云南省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支持产业升级重点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2个,云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院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建设项目1个,云南省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项目2个,云南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项目1个,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云南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云南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云南省经济学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1项,国家和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75项,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现有在职教职员工1063人,其中博士163人(含在读)。有专任教师765人,正高职称教师70人,副高职称教师23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到专任教师的39.35%,硕博教师占专任教师75.56%。专任教师中有58位受聘担任上海师大、云大、云师大等高校硕士生导师。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省突、省贴等省内外知名专家、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教学名师共20人,云南省级名师工作室6个,长年聘任校外兼职教授78人,外籍教师13人。初步形成了一支符合本科教学要求、具有较高思想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
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建有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个、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示范区2个;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4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6项,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545项,出版专著、编著、艺术作品集和主编教材30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869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780余篇;获得省、部级各类优秀成果奖92项,省部级以上各类教育教学奖111项,曲靖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62项,曲靖市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24项,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近五年,完成了“曲靖市主导产业培育研究”、“曲靖市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等课题10余项,承担了“曲靖市经济发展蓝皮书”等专项课题,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以校友桂涛声为原型创作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型歌剧《涛声依旧》、以及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排演的歌剧《年轻的脚步》,成功公演并获得好评,为艺术教学改革和协同创新创造了典型经验。成功举办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丝路华彩——西南少数民族水彩艺术展》“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巡展,展示了西南地区的水彩艺术成果与我校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成果。2017年11月,“曲师二爨培生字库”正式上线,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推广二爨书法。组建了7个独立研究机构、1个校政联合独立研究机构——曲靖市旅游发展研究院。
国际化办学逐步深入。成立了“云南省出国留学预备学院曲靖分院”,成为云南省人民政府第三批华文教育基地,与泰国清迈大学、美国宾州曼斯菲尔德大学、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新西兰商学院和林肯大学等合作开展“2+2”、“3+1”、“3+1+1”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人才培养项目;近年来与英、美、加、澳、新、法、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正式交流合作关系,长期聘请英、美、加、泰等国外教到校任教,招收长短期留学生1000余人,在泰国创建汉语国际教育培训推广中心1个,加入中教国际交流协会并启动了1+2+1中美人才培养项目,国际化办学水平逐年提高。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施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高原学科建设、服务能力提升、领军人才引培、开放融合、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提升、文化精品建设七项工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不断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办学模式全面转型,建成综合性强、人文社会科学优势显著、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工科贡献突出、教师教育独具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并为最终建成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奠定良好基础。
好了,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曲靖智源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愿我们如花绽放,不负韶华,同学们,加油!(来源:培训啦 https://www.peixunla.com)文章共1310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