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报名学德语 在线等 急!

你看看今年的高考报名册上二外开没开德语呗,大学办理大概都30人左右,学德语不需要基础,几乎都是零基础,我有朋友在北语学德语,说德语学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实情,对了,你想学的是大学的专业还是那种课余时间的小语种班?
关于德语培训的费用问题
推荐 上海同济留德预备部。
初级520学时,大概3000左右。
中级520学时,大概3000左右。
课时安排是中国老师和外教各占一半。
一般来说,能顺利通过中级考试,参加dsh或者德福考试没问题了。
关于北二外的英语系 能否选修德语?
可以修德语的。当学校开设二外时你报德语就可以了。只要人数够开班的。另外你也可以像学院要求。而且就算二外不可以,选修课你也可以报德语的。肯定不是大一开始。至于是大二还是大三不好说。只要你学的是纯英语专业就不学高等数学。
德语专业
2007年,根据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统计共有55所高校有德语专业。
其中获得 A++ 的只有四所:北外、北大、广外、上外。顺序为
1.北京外国语大学
2.北京大学
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4.上海外国语大学
由于没有见到完整的排名表,根据各个学校公开的网上资料,5-8名的排名大致是:
5.南京大学
6.同济大学
7. 复旦大学
8. 中山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异军突起实在令人感到意外。因为广外传统强项是
法语,德语专业目前只有两名教授,学术上未见突出成就,四级考试排名、文学翻译比赛中也几乎没有见到过广外学生。
在另一网上排名中,南京大学取代广外,排在北外、北大、上外之后位居第四,我个人认为比较合理,南大1947就有德语系,在全国是第二家,近年发展迅猛,(04年第7,07年第5)老有张威廉屹立不倒,中年一代孔德明、印芝宏都是正当盛年的海归,尽管陈良梅今年去了南师大,但南大年轻人不少,发展潜力极大。顺便说一句,现任驻德大使马灿荣就是南大毕业后去外交部当翻译的。
同时,从德语专业博士授予权分布来看,能堪称一流的只有北外、北大、上外、南大、同济。
就教学质量来看,在四级统测中拿过全国平均分前几名、个人分数第一的还有武大、复旦、青岛大学。但基本上是皇帝轮流做,不进则退,就实力而言与中山大学、广外在同一水平上。《中国大学评价》中复旦第7,中山大学第8。基本上反映了它们的真实水平。
对这个排名比较郁闷的大概是遍布天下的同济大学学生了。许多人印象当中,同济德语培训才是天下驰名的品牌。那么同济德语到底能不能排名第一?笔者和德语打了多年交道,相信还有一定发言权。大家谈排名往往忽视的一点是:德语只是一个笼统概念,仔细划分还有 DaF(包括德语培训)、语言学、德语文学、翻译、文化研究等多个组成部分。在不同前提下,排名也有细微差别。综合来看:
第一:同济的德语品牌并不光是靠一个德语系,光是德语教学一块就还拥有留德预备部、德国研究所、中德学院等部门。从一线教师的数量、留德学习经历、外籍教师质量来看,全国的确没有第二家可以抗衡。
第二:但是在教师质量方面,八九十年代一线教学的“名师”几乎都和北外有些关系。大家只要去翻翻《新汉德词典》编委名单就知道北外实力强大到何等程度,那里面不少教授当年是给周恩来、陈毅做翻译的!同济是90年代出国热之后才空前繁荣,但是忙于办班的一代人要超越北外一代寒窗高手几乎是不可能。同济去年才刚刚拿到德语专业博士授予权,而北外连博士后都培养出来了!
第三:和“学德语”有些不同的是“研究水平”。这方面看看哪里有博士点大家就心里有数了。虽说“文无第一”,但是要文学研究要挑战北大张玉书,语言要超过北外刘芳本、叶本度,国内暂时还无人敢夸口。有些难以评定的是社科院,那里其实高手云集,但是和专业研究圈子以外的人关系不大。
第四:说到“人才培养”(注意这里不是讲德语培训了)在“争夺人才高地”方面,北大有令人恐怖的优势,能进北大都是高手中的高手,德语专业学生中连文科状元都有,到德国写博士论文都能拿“特优”(summa cum laude)!北外、上外一些学生是在中学就开始在外语学校学德语、然后保送外语学院的,堪称外交部的后院。在争夺生源方面同济根本无力与之抗衡。但是同济胜在人多,在培养工科德语人才方面国内无人能敌。德国总理奖学金也大都花落同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复旦大学,生源质量理论上肯定高过同济,但是两年才招一个班(2004年后改了),连上海都没多少人知道复旦有个老牌德语系。招不到好学生,其排名也一再下滑。2002年第4,2004年第6,2007年第7。(《中国大学评价》)
所以在哪里学德语“最好”要看你的水平和目标。
如果你准备献身德语研究或成为高级翻译,那么北外是首选。
如果你要成为研究方面的“高手”那么最好去北大,当然前提是你有本事考上北大。
如果只是为了出国而参加德语班,那么北外(歌德学院)、同济都不错。相比之下,在北外更容易得到能够让你终身受益的名师的指点,而同济更为大众化,对于急于通过考试的学生更为适合。
第9以后的排名没有查到,希望有人能补充,这里大致排几个德语界较有名气的:
9. 青岛大学
(94年开始招生,前几年四级成绩不错,06年青年教师拿下德汉文学翻译比赛大奖,但是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四级排名总体上在下滑,07年翻译比赛铩羽而归,说明刘德章独挑大梁还远远不够)
10. 武汉大学
(04年《中国大学评价》排名第8,不过现在彭肇兴去特里尔教汉语,急待年轻教师归国补充实力。但是目前内地院校在争夺海归方面实在缺乏吸引力)
11. 华东师范大学
(人才培养出色,八九十年代出国的很多拿了德语博士,归国的如魏育青已经是复旦德语系主任了。今年高校德语辩论赛拿下亚军。)
12. 西安外国语学院
(历史上翻译比赛成绩甚佳,学生素质不错,可是吃了深居内陆的亏,科研人才引进乏力)
13.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老牌,64年建德语教研室,老舍先生的次女舒雨从那时起就在北二外教德语)
14.四川外国语学院
(可惜杨武能现在去了川大,值得一提的是北大博导李昌珂是川外毕业的)
最后参考《中国大学评价》排列一下2007年德语语言文学专业排名(偏重教师实力比较):
1.北京外国语大学
2.北京大学
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4.上海外国语大学
5.南京大学
6.同济大学
7. 复旦大学
8. 中山大学
9. 青岛大学
10. 武汉大学
11. 华东师范大学
12. 西安外国语学院
13.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14. 四川外国语学院
作为结束语,编者还是强调一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高校排名表年年都会发生变化,除了作为参考和鞭策,排名本身并无太大意义。对于有志于德语学习的青年来说,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语言学习最终靠的还是汗水和积累。
我学的是英语专业,二外学德语怎么样
学习德语前景:
德语的使用范围:
在全世界十大母语排行榜中,标准德语 ( Hochdeutsch,Standar German )的使用人口将近一亿( 9800 万),大多分布在德国、瑞士、奥地利与荷、比、卢 三国。世界上出版的每 10 本书中,就有 1 本是用德语写的。作为被翻译的文字,德语仅次于英文和法文,居世界第三位。
在下面这些国家德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 :
德国、 奥地利、 列支敦斯登
在下面这些国家德语是官方语言之一:
比利时(还有法语和荷兰语)、 意大利(还有
意大利语、法语和斯洛文尼亚语)、 卢森堡(还有卢森堡语和法语)、 瑞士(还有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
在下面这些国家德语是少数民族语言(按说的人的多少排列):
丹麦 ,法国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波兰 ,罗马尼亚 ,多哥 ,纳米比亚 ,巴拉圭 ,匈牙利 ,捷克和斯洛伐克 ,荷兰 ,乌克兰 ,克罗地亚 ,摩尔多亚 ,拉脱维亚 ,爱沙尼亚 ,立陶宛
德语是世界上最常被学的外语(在欧洲第二常被学),在日本德语而不是拉丁语是医学的术语。
德语的历史背景:
日耳曼诸语言的历史记载,最早始于公元前1世纪 .德语与英语、弗里 西亚语以及尼德兰语(荷兰语、佛兰芒语)同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
由于英语和德语是亲属语系,所以从选择二外学习的难度来讲. 德语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对英语是有帮助的. 就好比一个会说武汉话的人去学习四川话,容易上手一样.
了解德语一些大概知识以后
我们可以讲德语前景大致的分为两大方面 : 社会就业的前景 和 出国留学前景.
一 社会就业前景.
1 德国品牌:
要就业,就要找到就业的公司和行业. 在中国和德国相关的行业有多少呢?
汽车: 大众. 宝马. 奔驰 . 保时捷 . 汽车制造行业中的工业标准是使用的”德国工业标准”,那么随之而来的就需要一定的德语翻译和懂德语的技术工人.
电器: 西门子 .
生活: 卖德龙超市 .阿迪达斯 汉高 . 青岛啤酒. 双力人道具. 妮维雅化妆品 . 甚至目前中国使用的一些厨房用具,比如抹布的技术都是来自德国.
医药: 拜尔
科技: 默克 . B§K---高精度的工业压力和温度仪表零部件
2 英语即将成为生活用语
学习德语有好的就业环境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 物以稀为贵.
英语人人都要学,包括我们学习德语的学生,同样也要掌握基本的英语交流技能.
那么,在英语泛滥. 四六级证书泛滥的年代. 你用什么优势去打动招聘企业呢?
第二外语. 那么在第二外语的选择中. 这个国家的经济地位和科技实力可以直接导
致你所学的语言是否有用武之地. 而德国在欧洲龙头老大的地位不可撼动.
3 环保 . 能源利用等新兴行业的兴起
众所周知德国在环保和能源利用行业上走在世界前列. 这些行业也将是中国未来
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所要推动和发展的. 当我们在德国学成归来. 当我们掌握了德语
掌握了德国的技术手段. 我们就成为了这些行业的领头人. 就犹如20年前的计算机
行业.
4 德国公司真的不说德语吗?
看到网上很多朋友的讨论,说德国公司大部分时候都是说英语,所以德语没用.
不错,我不否认德国公司的工作语言是英语.
但是,这样更体现了德语的弥足珍贵. 在德国企业中,我们的领导大部分可能是德国人,他们的英语非常流利,但是毕竟是他们的外语.所以在下班以后,在工作以外,他们更愿意说德语. 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员工能够在他的工作以外和他用德语交流,娱乐,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走在了其他员工的前列.
另外,就我对德国某些机械制造公司的了解. 他们会派很多技术人员到中国来进行现场的示范和指导工作. 这些人被称为蓝领. 他们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英语. 这个时候,中方的代表只会英语. 如何交流? 而且有些机械词汇是没有相对应的英文的.
德国公司更愿意招收英语德语双语人才. 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节省人力资源.
5 大学生越来越喜欢选择德语
现在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德语作为第二外语,这不仅仅是让学生多一点学分,更是让学生在语言上以及以后的就业上多一个砝码.
作为社会培训来讲,现在的德语培训环境和90年代的时候英语培训环境非常相似. 大家有一点点了解,但是并非趋之若鹜.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又会出现一个类似于新东方一样的德语培训机构. 将大家学习德语,了解德国文化的激情点燃.如此以来,德语老师这个职业我相信,会是一个非常紧俏的职业.
当然,“超越语言” 也会加入这个大军,致力于这个行业,希望能给学习德语的朋友提供一个完整的学习平台
6 大学开始在高中生中选择德语人才
现在的德语已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小语种了,2006《武汉晚报》上刊登了一则消息,全国16所大学已经开始试点招收小语种的高中毕业生。包括武汉大学。而且国家承诺,以后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就业会趋向于外事,驻外记者,外交官,国际谈判等等。
http://www.ha.xinhuanet.com/fuwu/jiaoyu/2006-01/06/content_5977340.htm
二 留学前景
我想这是所有学德语的朋友都想弄清楚,而且争论也最激烈的话题.
1 德国大学的悠久历史和学习氛围
德国大学最古老的要数海德堡大学,有620年的历史,很多大学都超过了300年的历史. 而且出过很多诺贝尔的得主. 所以德国大学的教学质量和文化氛围是无庸置疑的.
特别是在一些优势专业,如 法律,医学 ,机械制造,环境保护 等等. 是让人向往的学术天堂.
2 德国大学的学费问题
很多人会说,现在德国大学开始收学费了,所以就不具备以往的优势了.
首先,德国并不是所有的周都收学费,我们出去以前可以了解清楚,是否收取学费. 有的学校只是对于学习时间超过规定年限的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
其次,就算是收取费用,那么不论是生活费还是学习费用都比很多欧美国家要便宜的多. 从经济角度来考虑,这也是很大的优势.
另外,现在很多周收取学费的政策都引起了很多学生的强烈不满,示威游行时有发生. 所以我相信这个举措可能还会收到一定的限制和阻碍.
3 德国学制的问题
很多人说德国的学制太长了,读出来再回国找工作就没有任何优势了.
的确,德国要读到Diplom 或者 Magister 5-6年的时间.而且还是在认真努力学习,能够按时修满学分的情况下.
但是,现在德国很多大学开设了国际课程或者双语课程. 学制也是和国际接轨的 “学士”和”硕士” . 这样有利于大家拿到国外的文凭以后,国内的单位或者企业便于考核.
然后,就算是读到了Diplom ,回国以后也会认为是硕士,而你在国内从大学到硕士也要六年吧(而且还是认为研究生考试一次通过) .
德国有一种大学叫做 FH ,学制短 ,专业集中,比较偏向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现在 越来越多的收到留学生的喜爱.
4 德国本地的就业机会
在德国学习了4年多,还没毕业的时候你就有可能被公司给挑走了. 为你在德国定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本人对移民采取中立态度,但是如果能够在一个自己觉得舒服,环境优雅空气质量好的国家生活下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更也许,你在那边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能够从德国公司回到中国做总代理或者中国地区的负责人. 我想这也是每个出国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吧. 而在德国这样的机会很多. 因为很多大公司会赞助学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德国大学可以不收学费的道理. 然后公司就会优先在大学里选择他们需要的人才. 有的甚至直接聘用,给予工作签证.
好了,以上就是怎么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报名学德语 在线等 急!的含义和出处,希望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能够解决你的困惑。访问培训啦了解更多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