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求艺 社会工作师

社会工作者(中级)综合能力讲义:精神分析取向社会工作理论

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09日 10:37

2025年【社会工作师】报考条件/培训费用/专业咨询 >>

社会工作师报考条件是什么?社会工作师培训费用是多少?社会工作师专业课程都有哪些?

点击咨询

课程推荐:2014年社会工作者VIP直播保过|全科保过|单科全程|老学员特惠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第二节 精神分析取向社会工作理论

【本节知识重点】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创立,20世纪20年代开始影响美国的社会工作,并且在60年代之前一直是临床社会工作的主导理论之一。与社会工作相关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潜意识理论。认为人的心灵是由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构成。潜意识与意识不同,是非理性的,但对人的行为发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人格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如能保持和谐平衡状态,人格就是完善的。当人格失调时,治疗的焦点应放在对自我的强化上。

第三,人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以人的性心理发展为基础,划分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器期。如果人们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欲望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出现焦虑和问题行为,从而需要帮助和治疗。

二、精神介析理论的实务原则

1.个别化原则,强调每个人的早期经验都是不同的。

2.强调要与受助人签订治疗协议。

3.治疗者要为受助人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

4.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

5.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倾听和同感受助人的想法,要给予支持、接纳和理解。

三、精神介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重点)

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将精神分析治疗技术引人到临床社会工作中。

一般来说,精神分析治疗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治疗情境的建立。即在治疗开始时,治疗者与服务对象签订治疗协议,明确治疗者与服务对象的角色分工、治疗计划和时间表。治疗情境还包括治疗者对服务对象的态度。第二,治疗关系的建立。即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其感受到支持与安全,将自己痛苦的经验讲述出来。第三,治疗性对话。这是治疗的实质阶段,包括三个内容,即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诊释过程。自由联想的关键在于让服务对象能够将最原始的想法与感受讲出来,以便社会工作者捕捉其深层的心灵活动。倾听是一种广泛的倾听。诊释是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表达对其内心了解的行动.

参考:2013年社会工作者考试成绩查询专题

>>>更多信息请关注牛求艺校社会工作者考试频道 社会工作者考试论坛!

以上就是

社会工作者(中级)综合能力讲义:精神分析取向社会工作理论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工作者(中级)综合能力讲义:精神分析取向社会工作理论的全部内容,更多相关知识请持续关注牛求艺!

温馨提示:
本文【社会工作者(中级)综合能力讲义:精神分析取向社会工作理论】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5 牛求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