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06-30 18:38:39
一、教材分析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特点十分突出。因此,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美国具有极强的学习研究价值
二、学习目标
结合本单元特点、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了解美国的位置、领土组成,逐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种族在美国各行各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大量地图、数字、图表、资料的综合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认识种族歧视与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介绍了美利坚民族的构成和不同民族
难点:培养学生查证事物对资料的处理能力,关注学生分析判断过程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来辅助教学;指导学生运用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学习本课
五、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播放迈克尔?杰克逊演唱的歌曲“拯救世界”,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
(二)新课内容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分析
1.播放幻灯片,介绍教学内容
说说几位美国公民的祖籍,明确不同民族、不同种族对美国各行各业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美国今天的成就不是由某一个单一民族或种族独自创造的。如:第一位总统华盛顿祖先在英国、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生在中国
2.情境体验,角色扮演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为本,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体验的环境和表达展现的舞台。利用教科书中9.3图,采取“角色扮演”扮演形式来进行学习,将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分别代表黑人、华人、印第安人和白人,让同学表演不同人种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
3.指导点拨、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阅读课本图9.2和美国人口构成和分布数据,判断美国是不是移民国家,请学生自己对各种资料进行查阅、统计、分析,最后确定不同人种在美国的总数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而得出结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4.课堂辩论、小组合作
阅读资料“华人对美国的贡献”,在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学生的思维受到碰撞、受到启发,智力得到了互补,也逐步建立起自己是学习主人的主体意识,并让学生总结出文中提到的华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课堂小结
学生谈学习感悟,教师适时点评,使学生意识到文化对一个国家各个方面的深远影响
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完成教科书84页第一题,并预习下一节,搜集有关美国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等信息资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美地区的位置与范围,人口特征。
(2)了解北美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理解北美地形对其气候的影响。
(3)理解美国农业、工业分布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剖析北美地形对其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通过学生读图材料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和五大湖沿岸工业的区位条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北美地形分布对气候的影响;美国农业和工业的分布及其区位条件分析。
2、难点:北美地形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及手段
主要通过讲练结合法、表格对比法、合作探究法、案例探究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
自制PPT、地理图册
五、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龙卷风袭击德克萨斯州”导入本课内容:北美地区和美国。
板块一北美
一、北美的位置和范围
[读图]对比北美和北美洲的差别,找出北美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包含的国家。
1、经纬度位置:北温带为主,北部为寒带(25oN—85oN,20oW—170oW)
2、海陆位置:美洲北部
北起北冰洋,南至墨西哥湾,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3、范围: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丹麦)
二、北美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1、北美大陆上有哪些山脉、高原、平原?
2、归纳出北美的地形特点?
地形特点:东西高,中部低;以山地、平原为主
2、气候
[合作探究]
(1)、北美东部降水分布有何规律?为什么?
(2)、北美东部和西部降水分布有何规律?为什么?
(3)、北美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狭窄,为什么仅局限于沿海地区?
(4)、冬季,强劲极地冷空气为什么能长驱直下,直达墨西哥湾?
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受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具有化解矛盾、调节气氛的作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字。
注重积累,能复述这个幽默故事,续编故事。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二)教学过程
识字与写字
本课学习的生字较多,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主识字,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
(1)本课所要认识的生字可在整体感知课文后,通过摘苹果、定位认读等游戏来学习。
(2)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集中来识记。这些生字大多是合体字,且多数是形声字,
都可用部件组合的方法来记。比如:“厢”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外边是“厂”部,里边是“相”,合起来就是“厢”;“厢”还是形声字,外表形,里表声。
(3)写字指导。重点指导“旅”“夷”“匆”“抹”。写“旅”时,要注意右边
部分的第三笔是“撇”,不是“横”。“抹”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小右大,还要注意右边的“末”,上横长、下横短。“夷”字可联系“阿姨”的“姨”记忆,不要把第一笔“横”丢掉。“匆”字和“勿”字要注意区分,区别只在一个“点”。
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虽然不长,却有比较明显的情感变化,在阅读时要给足时间,注意感悟、体会。
(1)在初读文章时,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在通读文章时,将句子读得通顺、流利。在品读文章时,要读出游客的情感变化。
(2)朗读时要重点读好导游说的话,要读得轻松自然,语调活泼。
(3)可采用多种方法读,如自由读、分角色读、小组比赛读等,读后可让学生质疑讨论。为什么这个地方这样读?深入体味字里行间的意义,课文才能读出味、读出意、读出情。
阅读教学
在教学本则幽默时,教师要善于质疑提问,从而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幽默的作用。例如:美国旅游团在途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导游是如何解决的?游客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上述问题连缀阅读教学,学生会充分地感悟理解故事并进一步领悟幽默的魅力。
活动提示
(1)“读一读”。这道习题的目的在于积累词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把这些
词语读清楚,或自读,或领读,或齐读,或同桌练读等。
(2)“写一写”。这一练习包含的六个词语,大都含有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所以,是对生字的一次复习巩固。教学时,先读一读,然后动笔书写,还可以在此基
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词语练习说话。
(3)“读一读,说一说”。这道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幽默感。教师要
耐心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情境大胆想象,并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
充分发挥想象,只要表达合乎情理就给予肯定。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本课生字较多,在学习本课前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认读生字,熟读课文,课后要留相关的作业复习巩固,注意将课内外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
“读一读,说一说”这个练习,对于有些孩子来说难度不小。教师在教学时要
多注意引导这样的孩子,教给方法,可以让表达较流利的孩子做示范,同时鼓励
他们敢于表达。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让他们尽情地表述,愿意写的还可以落
实到书面上展示给大家看。
相关资料
词语注释
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平铺在地上,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开黄色小花,果皮有尖刺。种子可入药,有滋补作用。
泄气:泄劲。
和颜悦色:形容和蔼的脸色。
幽默的作用
幽默在沟通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首先,幽默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而这又是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张力和充分发挥潜力的必要条件。适当地制造幽默,可以活跃气氛,使沟通的效果更趋完美。好的幽默可以调节气氛,还可以驱除沟通中的疲劳感。同时,它还可以让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据说,位于亚平宁半岛的意大利的5700万人口中就有1900万人在75岁以上,平均3万人中就有一个百岁老寿星。这里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胸坦荡、乐观开朗、幽默善谈。他们很爱辩论,虽然有时争得面红耳赤,但却极少真的互伤感情,因为他们总以十分幽默的语言来缓解刺激、调节气氛。长期的观察证明,意大利人长寿的原因之一,是生活中充满了幽默。
【文化】
美国的文化产业非常发达,产值占GDP的20%左右,其总体竞争力位居世界首位。
20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框架;20世纪中期,美国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80年代以后,随着文化商品化程度的加深,美国凭借经济、技术和知识等方面的优势,开始向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产品的倾销;进入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文化产业壁垒不断被打破,企业兼并重组浪潮汹涌澎湃,在美国出现了一批超级跨国文化产业集团,引领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
【语言】
由于没有联邦地位的官方语言,部分州将英语定为官方语言,但英语是事实上的官方语言,就整个联邦而言,并没有统一的官方语言。由于多年来推动英语为官方语言的运动,美国50个州中已有 31个州通过立法规定英语为官方语言,也有其它一些州提出相关议案,不过,面临的阻力相当大。有3个州承认其他语言与英语有平行地位:路易斯安那州的法语,夏威夷州的夏威夷语和新墨西哥州的西班牙语。
【文学】
美国文学自其殖民地时期初具雏形至20XX年已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变得日趋成熟。而作为反映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预示社会发展方向的一面镜子,美国文学也体现出美国人独特的哲学观、价值观。美国早期的移民多是从英国或者欧洲来到这片新大陆的,他们想摆脱欧洲旧的封建传统,追求自由、民主。而这些要求体现在文学方面,个人主义成为贯穿早期美国文学的一个特色。就此而言,美国文学的发展是承前启后,极具连贯性的。
【美国梦】
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许多欧洲移民都是抱持着美国梦的理想前往美国的。
但少数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扮演的角色。因为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在美国拥有的经济自由相当多,政府扮演的角色相当有限,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极大。从美国独立直至19世纪末期,广大的土地都无人居住和拥有,任何有心人都可以加以占据并投资和开垦。而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庞大的自然资源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则使得快速的社会流动成为可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2、理解美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学会分析美国农业带和工业区的区位条件。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课型:
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美国工农业的发展条件。
五、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合作探究、图文观察、互动游戏。
六、教学过程:
1、导入:利用GoogleEarth软件制作一段新闻联播视频(教师配音),带领学生在遥感地球上进行一次从学校所在地到美国的旅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地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学生活动
美国小组派出第一位代表,总体介绍美国概况,并手绘美国地图,增强全体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提高全班的上课注意力,最后抛出疑问:美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位置和范围
经纬度:本土:30°N~50°N,120°W~80°W;北温带为主,阿拉斯加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热带。
海陆:本土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接墨西哥湾。跨北美洲和大洋洲两大洲。
本土有48个州、一个首都所在的特区,还有两个州与本土不相连:一个是位于北美洲西北角,濒临北冰洋和太平洋的阿拉斯加州,一个是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州。
(2)地形:美国本土以平原为主,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分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西部为高山和高原,中部为平原,东部是低矮山地。
(3)气候:本土气候以落基山脉为界,分东西两部分东侧约以35°为界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西侧30°N—40°N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区以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美国小组派出第二位代表,利用视频资料(教师提供)以及自制的教具(美国地形模拟图)来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探究一:美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西部:高大山脉阻碍太平洋西风气流进入,使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狭长分布;
中部:中部大平原冷暖气流便于长驱直入;
东部:低矮山地高原阻碍作用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到内陆降水逐渐减少。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4)河流: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大的河流,是世界第四长河。
五大湖——世界最大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素有“北美大陆地中海”或“淡水海”之称。
(5)资源:煤:阿巴拉契亚山脉北段;铁:五大湖西部;石油: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有色金属:西部山区。
3、学生活动
针对以上教学活动教师进行点评,并对重难点和易错点进行重点强调和解答,接着引出美国农业的讲解。
美国小组派出第三位代表介绍并指出美国各个农业带的分布,重点分析美国乳畜带的区位条件。最后引出美国的工业。
探究二: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
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1、本土位于北纬25°~49°之间,热量充足;
2、降水适宜;
3、中部平原广阔,地势平坦;
4、土壤肥沃;
5、密西西比河、五大湖利于灌溉。
美国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1、国内、国外市场广阔;
2、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3、国家政策与法规支持;
4、机械化,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5、科技,如:农业科技、保鲜技术;
6、地广人稀,利于农业商品经营。
探究三:比较美国玉米带与中国东北玉米带的异同?
相同点:
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和商品率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
②两地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于玉米生长;
③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单产高。
不同点:
①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大农场,美国的农场为一般的家庭经营;
②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
③我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产较低。
4、学生活动
学生利用美国的夜晚灯光分布图(教师提供)引出美国的三大工业区,并指明准确位置,接下来重点分析东北部工业区的区位条件。
探究四:美国东北部工业的发展条件
(1)东北部是欧洲移民最早迁入的地方,资本主义发展早;
(2)矿产资源丰富。如阿巴拉契亚山北部的煤炭,五大湖西部的铁矿;
(3)靠近大西洋,沿岸良港众多。如纽约、费城等;
(4)五大湖与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
(5)临近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农业基础好;
(6)拥有庞大的市场。(人口稠密、生活水平高,市场潜力巨大)
规律总结: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a、工业基础;b、矿产资源;c、交通运输;d、农业基础;e、消费市场;f、科技水平;g、劳动力等。
南部工业区:发展条件:
①墨西哥湾西北的石油资源丰富;
②交通方便。
工业部门: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
工业中心:休斯顿(石油化工、航天研究和发展中心)
西部工业区:发展条件:多种金属矿;人才众多。
工业部门:宇航、电子、飞机制造等。
工业中心:旧金山(“硅谷”电子工业中心,华人最多的地区)、洛杉矶(美国西部最大城市,好莱坞影视中心)。
(1)高技术工业的主要部门
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遗传工程、激光工业
(2)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②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在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美国“硅谷”的区位优势条件:
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受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具有化解矛盾、调节气氛的作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字。
注重积累,能复述这个幽默故事,续编故事。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二)教学过程
识字与写字
本课学习的生字较多,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主识字,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
(1)本课所要认识的生字可在整体感知课文后,通过摘苹果、定位认读等游戏来学习。
(2)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集中来识记。这些生字大多是合体字,且多数是形声字,
都可用部件组合的方法来记。比如:“厢”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外边是“厂”部,里边是“相”,合起来就是“厢”;“厢”还是形声字,外表形,里表声。
(3)写字指导。重点指导“旅”“夷”“匆”“抹”。写“旅”时,要注意右边
部分的第三笔是“撇”,不是“横”。“抹”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小右大,还要注意右边的“末”,上横长、下横短。“夷”字可联系“阿姨”的“姨”记忆,不要把第一笔“横”丢掉。“匆”字和“勿”字要注意区分,区别只在一个“点”。
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虽然不长,却有比较明显的情感变化,在阅读时要给足时间,注意感悟、体会。
(1)在初读文章时,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在通读文章时,将句子读得通顺、流利。在品读文章时,要读出游客的情感变化。
(2)朗读时要重点读好导游说的话,要读得轻松自然,语调活泼。
(3)可采用多种方法读,如自由读、分角色读、小组比赛读等,读后可让学生质疑讨论。为什么这个地方这样读?深入体味字里行间的意义,课文才能读出味、读出意、读出情。
阅读教学
在教学本则幽默时,教师要善于质疑提问,从而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幽默的作用。例如:美国旅游团在途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导游是如何解决的?游客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上述问题连缀阅读教学,学生会充分地感悟理解故事并进一步领悟幽默的魅力。
活动提示
(1)“读一读”。这道习题的目的在于积累词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把这些
词语读清楚,或自读,或领读,或齐读,或同桌练读等。
(2)“写一写”。这一练习包含的六个词语,大都含有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所以,是对生字的一次复习巩固。教学时,先读一读,然后动笔书写,还可以在此基
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词语练习说话。
(3)“读一读,说一说”。这道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幽默感。教师要
耐心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情境大胆想象,并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
充分发挥想象,只要表达合乎情理就给予肯定。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本课生字较多,在学习本课前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认读生字,熟读课文,课后要留相关的作业复习巩固,注意将课内外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
“读一读,说一说”这个练习,对于有些孩子来说难度不小。教师在教学时要
多注意引导这样的孩子,教给方法,可以让表达较流利的孩子做示范,同时鼓励
他们敢于表达。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让他们尽情地表述,愿意写的还可以落
实到书面上展示给大家看。
相关资料
词语注释
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平铺在地上,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开黄色小花,果皮有尖刺。种子可入药,有滋补作用。
泄气:泄劲。
和颜悦色:形容和蔼的脸色。
幽默的作用
幽默在沟通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首先,幽默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而这又是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张力和充分发挥潜力的必要条件。适当地制造幽默,可以活跃气氛,使沟通的效果更趋完美。好的幽默可以调节气氛,还可以驱除沟通中的疲劳感。同时,它还可以让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据说,位于亚平宁半岛的意大利的5700万人口中就有1900万人在75岁以上,平均3万人中就有一个百岁老寿星。这里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胸坦荡、乐观开朗、幽默善谈。他们很爱辩论,虽然有时争得面红耳赤,但却极少真的互伤感情,因为他们总以十分幽默的语言来缓解刺激、调节气氛。长期的观察证明,意大利人长寿的原因之一,是生活中充满了幽默。
【文化】
美国的文化产业非常发达,产值占GDP的20%左右,其总体竞争力位居世界首位。
20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框架;20世纪中期,美国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80年代以后,随着文化商品化程度的加深,美国凭借经济、技术和知识等方面的优势,开始向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产品的倾销;进入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文化产业壁垒不断被打破,企业兼并重组浪潮汹涌澎湃,在美国出现了一批超级跨国文化产业集团,引领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
【语言】
由于没有联邦地位的官方语言,部分州将英语定为官方语言,但英语是事实上的官方语言,就整个联邦而言,并没有统一的官方语言。由于多年来推动英语为官方语言的运动,美国50个州中已有 31个州通过立法规定英语为官方语言,也有其它一些州提出相关议案,不过,面临的阻力相当大。有3个州承认其他语言与英语有平行地位:路易斯安那州的法语,夏威夷州的夏威夷语和新墨西哥州的西班牙语。
【文学】
美国文学自其殖民地时期初具雏形至20XX年已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变得日趋成熟。而作为反映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预示社会发展方向的一面镜子,美国文学也体现出美国人独特的哲学观、价值观。美国早期的移民多是从英国或者欧洲来到这片新大陆的,他们想摆脱欧洲旧的封建传统,追求自由、民主。而这些要求体现在文学方面,个人主义成为贯穿早期美国文学的一个特色。就此而言,美国文学的发展是承前启后,极具连贯性的。
【美国梦】
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许多欧洲移民都是抱持着美国梦的理想前往美国的。
但少数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扮演的角色。因为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在美国拥有的经济自由相当多,政府扮演的角色相当有限,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极大。从美国独立直至19世纪末期,广大的土地都无人居住和拥有,任何有心人都可以加以占据并投资和开垦。而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庞大的自然资源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则使得快速的社会流动成为可能。
第三章第五节 美 国(公开课教案) 教学时间:第10周 2010 年 5 月 5日 教学目标: 1、识记美国的领土组成及地理位置。2、识记美国的地形区名称及分布。3、了解美国的河流状况。4、了解美国的农业特点。教 法:读图法、三导式教学法 教学重难点:美国的领土组成及地形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黑板图:南、北美洲各主要国家、东西半球图、美国地形图 (引入新课)首先板出南、北美洲各主要国家图,在上面用ABC表示,提问学生上面各字母分别是什么国家? (提 问)上面三个国家中哪些是发达国家,哪些是发展中国家?(美国、加拿大为发达国家,巴西为发展中国家) (讲 述)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一下美国这个发达国家。(展示学习目标) 利用导学案来展示(学生阅读学习目标一遍) [导 学](引导学生自学书P84,结合图3-31) 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导学练习1(1)(2) (教师巡回辅导,多关注学困生) [导 疑] 1、(利用先板出的东西半球图,在上面标出美国位置)(提问)从东西半球来看,美国位于哪个半球?(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美国又位于哪个半球?(北半球) (要求学生在书本上记下) 2、(引导学生回忆地球五带的划分)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的划分纬线,在地图中南北回归线及南北极圈都是用什么线表示?(虚线) 3、(引导学生看地图册P4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要求学生在图中先找出美国,再找一下北回归线和北极圈 (提问)美国这个国家主要领土部分是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还是之外?(之间)那么美国是位于哪个温度带?(北温带) (要求学生在书本上记下) 4、(引导学生看地图册P4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提问)美国领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抽一名学生上黑板试指图讲解) (教师指图总结归纳)美国领土组成:美国“本土”、两块飞地: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要求学生在书本上记下) 5、(要求学生阅读书P84阅读:星条旗)(提问)美国共有几个洲及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及 6、(引导学生看书P84图3-31美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美国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面与加拿大接壤,南面与墨西哥相邻,并临墨西哥湾。(要求学生在图上标记) 7、时记忆(引导全体学生在黑板上的图中朗读二遍知识点)个别提问。[导 学](引导学生自学书P84,结合图3-31) 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导学练习1(3)(4) (教师巡回辅导,多关注学困生) [导 疑] 1、(引导学生看书P84图3-31美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落基山脉、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要求学生在图上标记) 2、及时记忆(引导全体学生在黑板上的图中朗读二遍知识点)个别提问。3、(引导学生指图归纳美国地形)(讲述)美国地形可归纳为西部、中部和东部三部分。西部: 中部: 东部: (提问)现在请大家来说一下:西部为什么地形?(落基山脉)中部为什么地形?(大平原)东部为什么地形?(阿巴拉契亚山脉)(同时板书) (要求学生在书本上记下) 4、(提问)美国最大的河流是什么河?(密西西比河)该河的流向是怎样?(自北向南流)注入什么湾?(墨西哥湾) 5、(提问)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是什么湖群?(五大湖群)其中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湖?(苏必利尔湖) [导 学](引导学生自学书P85,结合图3-33) 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导学练习2(1)(2)(3) (教师巡回辅导,多关注学困生) [导 疑] 1、(引导学生看书P85活动及图3-33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思考:美国农业有哪两个特点?(农业地区专门化、农业生产专门化) 2、(讲述)农业地区专门化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比如(水、土、光、热等);农业生产专门化可以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3、(提问)由于美国采用这种农业模式,使得美国现在成为世界上出口什么最多的国家?(粮食) 4、(提问)美国是世界粮食最大出口国,为什么还要大量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提示:从美国所位于温度带入手) (美国本土在北温带,缺乏大面积的热带地区;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生产地在热带。) [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导 练] 学生做导学案的当堂巩固部分。(老师在学生做完后给予纠正讲解) [教学反思]
第三章第五节 美 国(第2课时) 教学时间:第 周 2010 年 5 月 日 教学目标: 1、识记美国发展的有利条件。2、了解美国工业地区的分布及主要工业部门。3、了解美国的对外贸易特点。4、了解美国主要城市的分布。教 法:读图法、三导式教学法 教学重难点:美国的领土组成及地形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黑板图:美国地图 (引入新课)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利用导学案来展示(学生阅读学习目标一遍) [导 学](引导学生自学书P86) 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导学练习1(1)(2)(3) (教师巡回辅导,多关注学困生) [导 疑] (可先引导学生看书P86第二、三段及阅读) 1、(提问)美国工业发展的.三个有利条件是什么?(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2、(提问)美国是世界上输出什么最多和什么最大的国家?(工农业产品、出口贸易额)(要求划书) 3、(提问)美国还是世界上进口什么最多的国家?(小汽车、石油、纺织品)(要求划书) 4、(指美国地图提问)美国的三大工业区分别是哪里?(东北工业区、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 [导 学](引导学生自学书P87~89、图3-36) 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导学练习2(1)(2)(3)(4)(5)(6)(7)(8)、3 (教师巡回辅导,多关注学困生) [导 疑] 1、(提问)美国以什么洲的什么人种最多?有色人种主要是什么人种?美国本土的土著居民是什么人?(欧洲、白种人、黑人、印第安人)(要求划书) 2、(引导学生从人都喜欢生活在自然条件好的地方思考)美国人口稠密地区是哪里?(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要求划书) 3、(引导学生看书P87图3-36美国政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纽约、华盛顿、底特律、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和休斯敦 4、(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空白板图上识记二遍,抽问个别学生) 5、(引导学生看书P88第一、二、三、四段,提问) 美国的首都是哪里?(华盛顿)(要求划书) 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最大的港口是哪里?(纽约)(要求划书) 美国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是哪里?(洛杉矶)这里还有享誉世界的什么和什么?(电影城好莱坞、迪斯尼乐园)(要求划书) 美国的“硅谷”在哪里?(旧金山),同时这里还有什么?(唐人街)(要求划书) 6、(讲述)芝加哥是交通中心;西雅图是飞机制造基地;休斯敦是宇航工业中心;底特律是汽车工业中心。7、及时记忆(引导全体学生朗读二遍所划的知识点) [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当堂巩固] 学生做导学案的当堂巩固部分。(老师在学生做完后给予纠正讲解) [教学反思]
Lecture 1 1. Self-introduction 2. Introduction of the course ⑴Similar with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⑵Course book: A Surve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by Chang Yaoxin; good and authoritative one; a little bit difficult and lack in order; prepare a notebook and copy the outline I provide ⑶Especially important to your 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⑷Suggestions: 左金梅《美国文学》青岛海洋出版社(条理较好);李公昭《20世纪美国文学导论》(可以帮助理解20世纪美国文学);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很多学校考研的指定书目,但过于简单) ⑷ Preview; taking notes; homework (two papers); attendance Chapter 1 Colonial America (US is a quite special country in the world. Although it only has a very short history,it is the most powerful country today. ) 1. Historical Background ⑴ In 1942,Christopher Columbus found the new continent called America. ⑵ Immigrants: Spanish (they built the first town on the new continent); Dutch (they built New York city at the beginning stage); French (today still lots of people’s mother tongue is French in North America) ⑶ English immigrants,Jamestown,Virginia,1607 1620 “May Flower”,Plymouth (Imagine: transportation not convenient,why some many immigrants left their hometown and came to such a remote place as America? Economic reasons; Religious reasons) (Reformation and religious conflicts in Europe; persecution of Protestants) 2. American Puritanism(清教主义) ⑴ Puritans=Calvinists ◆ John Calvin,a theologian,Puritans believed most doctrines preached by him,so they were also called Calvinists ◆ Puritans wanted to “purify the church” to its original state,because they thought the church was corrupted and had too many rituals ◆ To be a Puritan: taking religion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living for glorifying God; believing predestination(命运天定),original sin(原罪,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因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是有罪的),total depravity(人类是完全堕落的,所以人要处处小心自己的行为,要尽可能做到最好以取悦上帝),limited atonement(有限救赎,只有被上帝选中的人才能得到上帝的拯救) ◆ Life style of Puritans: pious,austerity of taste,diligence and thrift,rigid sense of morality,self-reliance (John Milton is a typical Puritan.) ⑵ American Puritan ◆ On the one hand,American Puritans were all idealist as their European brothers. They came to the new continent with the dream that they would built the new land to an Eden on earth. ◆ On the other hand,American Puritans were more practical maybe because the severe conditions they faced. ⑶ Influence on literature ◆ Basis of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dream of building an Eden of Garden on earth (Early American literature were mainly optimistic because they believed that God sent them to the new continent to fulfill the sacred task so they would overcome all the difficulties they met at last. Gradually Americans found that their dreams would not be successful,so lots of pessimistic literary works were produced.) ◆ Symbolism(象征主义): lots of American writers liked to employ symbolism in their works. (typical way of Puritans who thought that all the simple objects existing in the world connoted deep meaning.) Symbolism means using symbols in literary works. The symbol means something represents or stands for abstract deep meaning. ◆ Style: simple,fresh and direct (just as the style of the Authorized Version of Holy Bible) 3. Colonial Literature ⑴ General features ◆ Humble origins: diaries,histories,letters etc. ◆ In content: serving either God or colonial expansion or both ◆ In form: imitating English literary traditions ⑵ Captain John Smith: the first American Writer (P16) ⑶ Anne Bradstreet: first American woman poet; a Puritan poet; once called “Tenth Muse”; her poems mainly about religious experience,family life and early settlers’ lives; her most famous poems—“Contemplations” (P17) ⑷ Philip Freneau (1752-1832) ◆ H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oet in the 18th century. ◆ He was entitled “Father of American Poetry”. ◆ He was born in New York and graduated from Princeton University. ◆ He wrote lots of poems supporting American Revolution and human liberty. ◆ He was the most notable representative of dawning American nationalism in literature. ◆ His poems presented Romantic spirits but his form and taste were mainly influenced by Classicism. ◆ Most famous poems: “The Wild Honey Suckle” and “The Indian Burying Ground” ◆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theme,rhyme scheme and some difficult dictions in “The Wild Honey Suckle”. 4. Homework Preview the next chapter. 美国文学教案第二讲 Lecture 2 Edwards and Franklin (In most course books,this part is called the 18th century literature. And Jonathan Edwards is not included and is put to the colonial period. However,Philip Freneau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is chapter.) (Putting these two characters together,the author may means to compare these two. The comparison is mentioned several times in the text on P27 and P32.) 1. Historical Background ⑴ American Revolution (Strict rules made by English government preven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olonies. It was unfair. So American Independence War broke.) ◆ 1775,Lexington,beginning of the Independence War ◆ June 4th,1776,Thomas Jefferson,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 1778,alliance with France,turning point for American army ◆ 1778,English army surrendered ◆ 1783,formal recognition from Britain government ⑵ Enlightenment (启蒙运动) (Review English Literature,18th century,Addison,Steele and Pope,Classicism) ◆ Originated in Europe in the 17th century ◆ Resources: Newton’s theory; deism(自然神教派,课本P28,宗教与启蒙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French philosophy (Rousseau,Voltaire) ◆ Basic principles: stressing education; stressing Reason (Order) (The age has been called Age of Reason.); employing Reason to reconsider the traditions and social realities; concerns for civil rights,such as equality and social justice ◆ Significance: accelerating social progress; freeing people from the limitations set by prevailing Puritanism; making spiritual preparation for American Revolution ◆ Representatives: Benjamin Franklin,Thomas Paine,Thomas Jefferson etc. ◆ Influence on literature In form: imitating English classical(古典主义)writers In content: utilitarian tendency (for politic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 2. Jonathan Edwards (1703—1758) (last important figure in Puritan tradition) ⑴ Life ◆ Born in a very religious New England family ◆ Graduated from Yale ◆ Worked as a minister and was an important figure in “Great Awakening” (a serious of religious revivals which occurred in the 1730s and 1740s on North America continent) ◆ Dismissed from his position because of fierce religious controversy at that time ◆ Lived and meditated in solitude; wrote some books (P29) ⑵ Analysis ◆ Influenced by the new ideas of Enlightenment,such as empiricism ◆ Still a pious Puritan ◆ His sense of God’s overwhelming presence in nature and in soul anticipated the Transcendentalism. (P32) ◆ First modern American and the country’s last medieval man 3. 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 ⑴ Life—Jack of all trades ◆ Born in a poor candle maker’s family in Boston ◆
教学目标
课标: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只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
教学重点: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担任总统期间的主要事迹。
评价华盛顿的历史贡献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华盛顿的历史贡献
一、维农山庄的主人:
出生:1732年,出生于弗吉尼亚洲的'一个大种植园家庭;
童年: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培养起优秀品质;
少年:掌握多项技术,学会本领;
青年:继承维农山庄,经营较大种植园;参加七年战争,积累作战经验与领导艺术
二、领导北美独立战争
1、背景:(1)原因:英国加重了对北美人民的剥削,影响了,引起北美人民的不满。
(2)导火线:1773年。
2、进程:(1)开始:1775年4月,的枪声,北美人民。
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2)在上被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
(3)整顿大陆军:整顿大陆军,训练正规军
(4)首次胜利:1776年初,攻占,这是北美人民取得的首次大捷
(5)建国: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
宣告
(6)保卫纽约失利,但的胜利,大大鼓舞士气;
(7)转折:1777年10月,取得大捷,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8)战争结束:1781年取得的胜利,英国向美军投降,标志着北美战场上战争的结束;
(9)胜利: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其为
三、主持制宪
1、背景:(1)1781年3月生效的,确定美国为一个,邦联政府
(2)1786年,起义,震动整个统治集团,是他们认识到。
2、制订:1787年,在费城召开,通过,取代。它规定。
四、担任美国总统
1、就职:1789、4、30,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总统就职仪式在纽约举行
2、第一任期:
(1)时间:1789——1793
(2)形势:羽翼尚未丰满,国库债务累累,海陆军名不副实
①使各集团意见在政府中都有所反映;
(3)措施②建立以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
③改善同的关系,与签订条约,保证国家和平;
④创立;
3、第二任期:
(1)时间:1793——1797
巩固内的成果;
(2)政绩:宣布政策——使美国避免介入欧洲战争;
展开——推动美国西部开发和经济发展
1796年,公开发表告别辞,对后继者提出教诲;
(3)引退:1797年,辞官回家,不当终身总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突破
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5、使用柱状图和有关数字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美国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Soft/Index.html>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四、教学步骤
(一)第一课时
一、移民国家
1.导人新课。
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踏上西半球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透过美国和巴西,了解美洲的自然风貌、经济特点和人们的生活风俗等。
创设情景:请大家先看一段录像(播放美国街头游行队伍录像片段),看看在美国的`普遍居民中,都有哪些肤色的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说明美国是一个由各种人种构成的移民国家。)
总结:美国建国只有200多年,居民都是由各大洲移人的,所以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板书:移民国家。
2.你所熟悉的美国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国家或大洲移民的后裔?(华盛顿:美国人。爱因斯坦:德国犹太人。杨振宁、李政道:中国人。乔丹:非洲人。)
3.阅读教材81页图9.2“美国的人种构成饼状图”,看看在美国什么种族的人口最多? (白种人占84%,最多;其次黑种人占13%;其他占3%。)
4.阅读教材81页2题中印第安人、黑人和华人的对话,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对话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一个什么问题?对此谈谈你自己的感想?(在美国社会中,黑人、印第安人和华人在政治、工作、生活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即美国存在种族歧视问题。美国政府总是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而自己国内的种族歧视问题却始终解决不了。)
板书:种族歧视。
5.情景教学。
(1)展示唐人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展示华人在美国工作、生活的资料。
问:华人对美国的建设都有哪些贡献? (西部开发,修筑铁路;科学界获诺贝尔奖的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
等;航空领域有第一位华裔太空人:王赣骏。)
板书:华人的贡献。
6.过渡:有众多的中国人生活在美国,那么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其他自然环境与中国有哪些异同?
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1.导语:要了解美国的农业状况,首先来了解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其中决定气候条件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
2.展示世界政区图。
观察地图,说说美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临国位置。(美国位于西半球的北温带,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西南与墨西哥相邻,北临加拿大,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除了本土外,美国海外的两个州分别位于什么位置?属什么温度带?(阿拉斯加,位于北极圈附近,大部分属北温带,少部分属寒带。夏威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太平洋地区,属热带。)
4.展示美国国旗。
问:你知道美国国旗的含义吗?(美国国旗的左上角蓝色星区内,一共有50颗白色五角星,他们分别代表美国的50个州;星区以外还有13道红色白色相间的条纹,他们又代表美国最初独立时的13块英国殖民地。)
5.展示美国的气候图。
引导:美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三面环海,对气候影响非常大。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有哪些气候类型?最主要的是哪种?(温带大陆气候、亚热带温润气候、温带海洋气候、高山气候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带大陆气候。)
6.展示美国的地形图。
同学们,从图上找出阿巴拉契亚山脉、洛杉矶、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
问: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哪种地形面积最大?(美国的地形东西高,中间低,即:西部为山地,中间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其中,平原面积最大,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7.引导。
由纬度位置可以推测到光热资源。
由平原面积可以推测到耕地资源。
由海陆位置和河、湖布局,可以推测出水资源。
试按以上思路,分析、归纳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美国本土大部分位于北纬30-50之间,光热资源丰富。美国平原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半;耕地面积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美国主体部分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大西洋和墨西哥湾的水气可以深达内陆,降水充沛;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纵贯于南北,为灌溉和航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8.过渡。
美国作为农业大国,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外,还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展示材料1:反映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图片。
展示材料.2:美国从事农业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3%,却耕种了世界10%的耕地。在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76个人,比世界每个劳动力供养5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多倍。
问: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效率高,产量大。)
板书:生产过程的机械化。
9.美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地区生产专业化。
形成了一些农业带(区)。好处是:能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便于推广农业技术。)
板书:地区生产的专业化。
10.展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
问: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主要形成哪些农业带(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乳畜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密集。
玉米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
小麦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多山地,降水少,有大片的半干旱草原和高山冰雪溶水。
棉花带: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纬度低,夏季气候湿热。
11.展示“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位次”图表。
问:美国有哪些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 (玉米、小麦、大豆、棉花)
12.小结:美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小结
通过阅读图表,查阅资料,合作讨论,我们理解了美国的移民国情,了解了美国的位置范围。农业生产中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专业、高效的生产特点,值得我们借鉴。
单位:哈市木兰高级中学
姓名:刘金霞
职称:中一
教龄: 16
年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木兰高级中学的历史教师—刘金霞,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美国的建立》选自人教板高中选修课本《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第六节。
说课的内容分三部分。设计思想:
本届高二学生,仍是 3+ X 文理综合,目前文综合教学面临着一些矛盾,如:高考较高要求与学生较底水平;高考命题的动态发展与教材的静态局限;综合考试与分科教学等。为此高二历史教学中,不仅要依纲据本,还要活化教材。一要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二要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三要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四要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力争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塑造人格的高度融会和统一。实现高考与教学的契合互动,应应素质教学的要求。
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材地位、
作用
1、 美国独立战争。
2、 是以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进行的一次资产阶级革。
3、 具有双重性。从民族解放运动的角度看。
4、 美国是美州第一个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国家。
5、 为学习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打下基础。从资产阶级革命的角度看。
6、 它属于早期大革命时代。
7、 把它放到当时的国际环境的大背景中去考察。
8、 可以加深学生理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旧秩序的冲击。
世界历史是由国别史构成的,美国的国别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考和会考的重要知识点。所以本课的学习,是学习美国国别史及学好世界史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素质教育要求和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而确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掌握波士顿倾茶事件、独立战争的进程、美国 1787 年宪法和联邦政府的建立;综合分析独立战争的背景、意义。
2、德育目标
A:通过对北美独立战争背景,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英国殖民统治违背了北美人民追求民族独立的愿望;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独立后的北美人民创造了一个新的,民族国家,体现着时代的进步。
B: :通过学习北美独立战争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地区,民族的人民,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不懈,就能最终战胜敌人,赢得民族和国家的新生。
C:,通过对美国 1787 年宪法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该宪法在当时的进步意义,但是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3、能力目标
A: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北美独立战争的背景、意义,提高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B:通过分析比较《独立宣言》和美国 1787 年宪法,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及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二}、重点:本节的核心内容是在英属殖民地诞生了一个新的国家—美国。所以这个国家建立的背景即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应该是重点。
{三}、难点:依据中学生认知规律将难点确立在《独立宣言》与 1787 年宪法的矛盾之处。
三、教材的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我校是县级重点高中,学生知识素质较低,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教者以饱满的情绪营造愉悦的、民主的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A:依据教学结构整体性原则和教学内容及学生思维特点,将本节教学内容知识结化—背景,过程,结果,培养学生形成历史的思维能力。
B :关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注意引导学生将民族形成概念的四要素理论知识与教材叙述的`史实相结合,做到论从史出,观点和材料相统一,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C :引导学生对比教材两段引文资料。《独立宣言》倡导自由平等原则,而 1787 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否认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公民权,分析资产阶级民主的革命性和局限性,指出其实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第二部分: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选择与依据
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的感知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都接近成人水平,所以我本着学生是认知活动主体的思想,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及目前文综合考试的要求、和本课的重点、难点,我采用了问题探究法、讨论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创新等思维,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
二、教学手段选择及依据
多媒体及软件{美国国旗、《十三个殖民地的图》、《美国独立战争形式图》、《三权相互制衡示意图》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增大课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部分:教学程序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播放美国国旗,请学生回答:
A:十三道宽条,50 个五角星含义分别是什么?
B :红色,白色,蓝色分别象征着什么?启发学生结合星条旗,展开想象、讨论,以此为启清点,导入薪课。观看 讨论 联想
在实物的刺激下,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进入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1、让学生通读教材,说出本节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教师将这些内容写在黑版上。读书、 讨论
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方法
2,出示目标探究题:
A:结合史实分析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概况?
B :史论结合谈一谈美利坚民族是怎让形成的?
C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经济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什么?导致什么结局?看书 讨论
通过这三个探究题使学生全面分析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
[出示插图:《英国移民初到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位置图》、富兰克林、杰弗逊两人的画像、《波士顿倾茶事件》]识图、描述增强学生的直观感觉,加深学生对背景的理解。
3请学生分组讨论,用最简便的方法写出独立战争的过程,并简要概括出独立战争获胜之因。、{教师进行讲评,并写出板书提纲:}读书、讨论培养学生慨括问题的能力
4:出示“三权相互制衡示意图”导出第三个问题的学习—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观看
加深学生对美国《 1787 年宪法》的理解
5、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中选自《美利坚和众国宪法( 1787 年)》的一段材料。《独立宣言》上规定“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为什么 1787 年宪法中对选举人有“资格”规定?如何评价?讨论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启发学生从性质、国内意义、国际影响等方面归纳北美独立战争的意义。讨论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结
1、 出示:“戎装的华盛顿“图片。
2、 让学生谈一谈华盛顿在美国建国时期的地位。
3、 教师小结:有人说, 美国是一个空中形成的国家, 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历史辩证法告诉我们:从来没有天生的大国、强国。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是北美殖民地人民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斗争、百折不 挠的结果。所以说今天中华民族的腾飞,要靠华夏儿女的共同 努力!
畅谈 领悟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将感性的知识内化为理性的认识,实现历史的教育功能。
下节过度
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南部黑人奴隶制的问题,成为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隐患,最终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
听讲
为学习美国以后的历史做铺垫。
巩固练习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评价华盛顿
1、 环节二:新课学习
2、 让学生通读教材。
3、 说出本节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老师将这些内容写在黑板上。
4、 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方法。
5、 出示目标
6、 探究问题。
7、 引发思维。
环节一:新课导入
1、 播放美国国旗。
2、 请学生观看后回答问题:
3、 旗上十三道宽条、 50 颗星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旗上红色、白色、蓝色分别象征着什么?
启发学生想象、讨论,设计的意图是,在实物的刺激下,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进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学习
1、 学生通读教材。
2、 说出本节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老师将这些内容写在黑板上。
3、 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方法。
1、 出示目标
2、 探究问题。
3、 引发思维。
4、 结合史实分析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概况?
5、 史论结合谈一谈6、
美国传统习俗的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七册Module 4 Unit 1,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知道美国的国旗日、感恩节,了解关于美国的一些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及风土人情等。开阔学生的视野,在了解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加深对我们国家的一些重大节日的认识。这个模块不仅要学习有关节日的重要句型,还要渗透中国与西方国家相关节日的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教育。
学情分析
我班的学生除了对西方国家的圣诞节比较熟悉外,对其他节日如:万圣节、国旗日等都比较陌生,所以课前要求学生要学生收集有关西方国家的节日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告诉不懂的同学,为上好新课做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理解、认读四个生词:festivai,special.meal,sounds.
2、能理解和认读以下句子:即第15页的listen and say中的A句与B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课文,能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谈论西方节日。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
《美国》教案
一、教材分析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特点十分突出。因此,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美国具有极强的学习研究价值
二、学习目标
结合本单元特点、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了解美国的位置、领土组成,逐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种族在美国各行各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大量地图、数字、图表、资料的综合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认识种族歧视与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介绍了美利坚民族的构成和不同民族
难点:培养学生查证事物对资料的处理能力,关注学生分析判断过程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来辅助教学;指导学生运用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学习本课
五、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播放迈克尔?杰克逊演唱的歌曲“拯救世界”,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
(二)新课内容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分析
1.播放幻灯片,介绍教学内容
说说几位美国公民的'祖籍,明确不同民族、不同种族对美国各行各业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美国今天的成就不是由某一个单一民族或种族独自创造的。如:第一位总统华盛顿祖先在英国、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生在中国
2.情境体验,角色扮演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为本,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体验的环境和表达展现的舞台。利用教科书中9.3图,采取“角色扮演”扮演形式来进行学习,将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分别代表黑人、华人、印第安人和白人,让同学表演不同人种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
3.指导点拨、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阅读课本图9.2和美国人口构成和分布数据,判断美国是不是移民国家,请学生自己对各种资料进行查阅、统计、分析,最后确定不同人种在美国的总数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而得出结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4.课堂辩论、小组合作
阅读资料“华人对美国的贡献”,在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学生的思维受到碰撞、受到启发,智力得到了互补,也逐步建立起自己是学习主人的主体意识,并让学生总结出文中提到的华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课堂小结
学生谈学习感悟,教师适时点评,使学生意识到文化对一个国家各个方面的深远影响
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完成教科书84页第一题,并预习下一节,搜集有关美国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等信息资源。
美国习惯用语教案设计:brain or shine
今天我们要讲两个和下雨有关的俗语,第87讲:brain or shine; rainy day。每个人对下雨的反应都不同。在发生旱灾的地方,农民天天盼望着下雨。可是,正在野外聚餐的人,下雨使他们感到扫兴。然而,有的活动不管天气如何都照常进行,这在中文里就是:风雨无阻。美国人的说法是:rain or shine。
Rain or shine简单地说就是:不管下雨或出太阳,一切照常进行。请听下面这个例子:
"There is one big difference between baseball and football in America. If it's a rainy day,we don't play baseball. But teams play football rain or shine. In fact,I've seen football games played in a snowstorm."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美国,棒球和美式足球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要是天下雨,我们就不打棒球。可是,美式足球却是风雨无阻的。我还见过大雪天比赛美式足球的呢。”
但是,rain or shine实际上还包含更广的意思。Rain or shine还可以解释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比如说,一个年轻人离开了家到世界各地去周游,好久没有回家了。他对朋友说:
"I haven't seen mother and dad and the rest of the family for ten years,but I still know I can count on them rain or shine."
他说:“我已经有十年没见到我的父母和其他家人了,生活口语《第87讲:brain or shine; rainy day》。但是,我知道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肯定会得到他们的帮助的。”换句话说也就是,不管他干什么,不管他是穷是富,他家里的人都会关心他、帮助他的。
下面我们再来讲一个和rain这个字有关的常用语:rainy day。Rainy day作为一个俗语,它的意思是:今后可能需要钱的时候,也就是准备一些钱,以防万一。下面是一个劳动妇女在说话:
"Every week when I get my paycheck,I always try to put fifty dollars in my savings account for a rainy day. Who knows--I might lose my job someday or get sick and not be able to work!"
她说:“每星期我拿到工资后,我总是想办法存五十美元到银行里去,以防万一。谁知道呀,也许哪一天我失业了,或者生病不能工作了。”
下面这句话对每个人来说可能都是金玉良言:
"When you're twenty-five years old,sometimes it's hard to worry about rainy days off in the future. But if you're smart,you'll start saving for rainy days because rainy days come to us all."
这句话的中文意思是:“当你只有二十五岁的时候,你恐怕很难为将来的需要担心。但是,要是你很聪明的话,你就会为将来遇到的.困难而开始攒钱,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穷困的时候。”
以上我们讲了两个和雨,也就是rain这个字有关的习惯用语。它们是:rain or shine和rainy days。Rain or shine的意思是:不管下雨或出太阳,一切照常进行。Rain or shine还有一个意思解释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今天讲的第二个习惯用语是:rainy day。Rainy day的意思是:今后可能需要钱的时候,也就是准备一些钱,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