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那些事情
分享教育那些最热门新闻资讯,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发布时间: 2024-06-29 21:25:34
读图14和图15,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图14图15
⑴列举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并分析其成因(4分)
⑵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印度尼西亚终年受什么气压带控制,其降水多为什么成因类型?(2分)
⑶简析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盛产天然橡胶的自然原因。(3分)
⑷1980年前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力成本相差不大。2002年三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710、3540、2000美元,该指标差距加大,同时劳动力成本差距也增大。结合图15,说明马来西亚天然橡胶产量的变化主体趋势及其原因。(3分)
⑴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分)
南海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多火山、地震,岩石破碎,地形起伏大,降水量多,植被破坏,多滑坡、泥石流。(2分)
⑵印度尼西亚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成因类型多为对流雨。(2分)
⑶热量充足(高温);降水丰沛(多雨);土壤肥沃。(3分)
⑷产量下降。马来西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劳动力工资水平也高于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天然橡胶生产成本加大,导致其产量下降。(3分)
略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1、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①政治地图 含义: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内容: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变化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冲突和国际竞争。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及其影响 大战原因:重新瓜分世界。结果:协约国胜利;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匈牙利、芬兰、波兰等国家出现;*国家苏联出现;英法衰落;美国兴起。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德日意结成轴心国集团;苏、美、中、英、法组成反法西斯同盟获得胜利。战后:英法严重削弱,德国分裂、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
2、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阵营从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20世纪60年代末解体。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减弱。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苏联解体。除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外,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3、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二战后总体是和平局面 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