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求艺 学习方法

阅读下面一组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一组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注:

①王勃《山中》大概作于诗人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②荆溪:本名长水、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

(1)两首诗诗题相同,但格调意境迥乎不同,请结合两诗意象的不同特点,分析两诗各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王维诗中尾句"空""湿"二字虽看似矛盾,但别有韵味,你认为韵味何在呢?请简析。

最佳答案:

(1)王勃《山中》,秋风萧瑟,黄叶飘零,意象枯涩凄凉,表现了诗人羁旅之悲,思乡之苦。

王维《山中》,溪流婉转,红叶鲜明,翠色浓郁,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之感,表现了诗人对山中景色的真诚喜爱。

(2)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翠色甚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水,使人感觉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

答案解析:

王勃《山中》,前两句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点明由此产生的感慨。"长江悲已滞"历来解释不一,可理解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也可理解为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发羁旅之悲,还可理解为以日夜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万里念将归"则以指望远怀乡之人思归之念为好。

三、四两句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也含有以景喻情的成分。天色已晚,秋风萧瑟、黄叶飘零,既用来映衬旅思乡愁,也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纵观全诗,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王维《山中》,首句写山中溪水,初冬时节,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曲折穿行,潺潺流淌,且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次句写山中红叶,入冬天寒,红叶变稀少,反倒更为显眼,不但无萧瑟凋零之感,或许还会引起诗人对色彩的特殊敏感,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后两句以展示全貌为主,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着一"空"字,说明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但翠色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水分,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靠视觉、触觉、感觉的联合作用,使人获得了一种心灵上的似幻似真的快感。

考点核心:

古诗词阅读: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温馨提示:
本文【阅读下面一组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由作者杨老师谈教育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5 牛求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