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那些事儿
从事教育报道十余年,这里将发布教育最新动态,洞悉业内新风向,说说...
发布时间: 2024-06-28 03:43:23
大隐于市朝”这句话出自于:晋代·王康琚《反招隐诗》。
大隐隐于市”比喻在都市繁华之中隐逸生活,仅凭借自身的毅力,做到独善其身的人。
原文:
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
译文:
小的隐士隐藏于山林,大的隐士隐藏于市集朝中。伯夷住在首阳,李耳在朝廷中做隐士。
解读:
小隐一般都是比较偏激的有着某方面才华的人物,喜欢高山流水,隐居山野之间。大隐于市,是很有才华的人 有能力的人很多都如老百姓一样,过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但是内心却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思想。
只是等待时机伺机而动,诸葛亮是不是躬耕于南阳,过着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刘备卖凉席凉鞋出身的,张飞杀猪卖猪肉的,想想都是很普通的。这里的隐士是有经纬之才,改变历史格局的人才。
真正大彻大悟的隐士,不必像伯夷一样隐居山林,老子在朝廷中也可隐居。朝市,原指朝廷和市场,泛指人口稠密的热闹地方。
隐士的三种精神境界:
1、看破人生的人才往往想过隐居的生活。与世无争,所以有人解甲归田。这是小隐。
2、隐居在喧闹的市井中,视他人与嘈杂于不闻不见,从而得心境的宁静,这是中隐。
3、在朝为官,面对尘世的污浊、倾轧,勾心斗角却能保持清净幽远的心境,不与世争,不与世浊,悠然自得的生活,这才是归隐的最高境界,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隐士,所以谓之大隐”。朝,指朝廷,这里引申为做官。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出自哪里
东晋王康琚《反招隐诗》的开头:“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这句话自古流传很广,有很多版本,如:“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等,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白居易《中隐》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