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小能手
解答各类资格考试问题
发布时间: 2024-06-28 03:42:26
《穿井得一人》的道理: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注释:
穿:挖掘,开凿。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丁氏:丁是姓氏;丁氏泛指姓丁的人”;但也有观点认为;古代妇女的称呼大多为姓加氏字。所以应该译为姓丁的妇女;尚存疑。为避免误解;泛译为丁姓人家”。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令:派遣。
对:应答,回答。
若:如,像。
作者介绍: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凡事都要经过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楚真相。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否则就会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以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以丁氏的角度来讲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穿井得人得故事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而出门到远处打水浇灌,经常派一个人去外面打水。等到丁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给其他人,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中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使这件事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了一个劳动力,等于得到一个人。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不如不知道。
以丁氏的角度来讲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以宋君的角度来讲无论什么事情一定要眼见为实,亲自打听才可以下结论。
以免造成更大的误会。总的来说,我们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思考的话,切忌道听途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