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求艺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寄内古诗词孔平仲

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2-08-19 10:06:02

1.北宋的孙平仲的《寄内》诗意是什么

这首诗可能作于诗人赴慧州途中,题为《寄内》,是寄给妻子的诗。他的别后心情,所谓“黯然消魂”者,在这首小诗里有充分而含蓄的表现。

以途中景色,见别后离情,这是古代诗词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即以实处见虚,则实处皆虚。不说“心情”,而只说沿途风物,风物虽是早已客观存在,而行人此时此地的心头滋味却是其个人所有。其深度如何,其浓度如何,作者均未明言。且别情之浓,别情之乱,若一一说去,将花费太多笔墨,愈说得多,愈不能将此弥漫四野、飘忽惆怅的心情说全、说清,故将虚化实,使实处全虚,则更易感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是采用这种表现手法。

按一般叙述方法,诗的顺序应为:“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说与途中景,方知别后心。”这里将诗句倒转,是作者独具匠心处。第一联为第二联作铺垫,第二联陡转,转折颇险而陡,因奇特而见警策,能于险中求警;若按意思顺序来写,则是平铺直叙,而无跌宕之势。读后只能感到行人于日暮时,说出风雪乱山中的感受,及因这种感受而思念家人的心情,虽流畅而失之浅淡。此则不同,首联没有说“别后心”究竟如何,次联却通过所写的途中景色来表现作者情怀的极苦、极乱。首联在字面上提出了“途中景”,却全无一字说此“景”;提出了“别后心”,却既不作心情的描述,又无形象以表现含义。诗到后面又转回头去接第一句,写“途中景”。如此安排,等于告诉读者景即心,心即景,与其写不易着笔的抽象心情,不如写引起此种情怀的实景,于实景中见到这种极苦、极乱的心情,一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只着一“贫”字,使下联实写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变得实处全虚,一片苍茫凄寒之感,弥天而来,一般人用很多言语也说不尽的地方,他只用十个字就渲染出来了。孔平仲此诗的妙处也在于此。

2.含有伉俪的古诗词和含有伛偻的古诗词有哪些

《关雎》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邶风`柏舟》,初非言情,后“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木瓜》,木瓜木桃,琼瑶相报,永以为好。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情深且婉转。

苏武《留别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汉秦嘉《赠妇诗》丈夫升迁远行,妻子在娘家养病,不获面别,因有赠答。

曹丕《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池”的誓言。南朝梁萧纲《咏内人昼眠》,“梦笑开娇靥,眼鬟压落花,簟纹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丈夫眼中酣眠的娇妻。南朝沈约《六忆诗》,“忆坐时,点点罗帐前。

或歌四五曲,或弄两三弦。笑时应无比,嗔时更可怜”,“忆眠时,人眠强未眠。

解罗不待劝,就枕更须牵。复恐傍人见,娇羞在烛前。”

闺房柔情。何似还家早 题出宋晁补之《御街行待命护国院,不得入国门,寄内》,“锦城乐事,不关愁眼,何似还家早”。

待命不得归,辜负春景,再多乐事,哪里比得上早点回家呢?这一部分,我们选择了一组特别的夫妻情书——唐宋“寄内”诗词。古代丈夫家国天下,所留诗文,写景、即事、论史、干谒、与友人唱和居多,间或冶游,也不乏诗文酬红粉佳人,唯独写给妻子的,少而又少,那些写给妻子的千古名句,只有一个共同出处——“悼亡”。

元稹悼亡妻,写“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苏轼悼亡妻,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纳兰性德悼亡,写“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悼亡诗词的光芒太盛,却掩盖了另一类更家常的古代情书“寄内诗”的温暖辉光。

丈夫不在家,写诗给家中妻子,或言别情,或叮嘱家事,甚至有耽误归期、临时值班的“请假”,都是日常、体贴的夫妻温情。唐崔融《塞上寄内》,“春风若可寄,暂为绕兰闺。”

如果春风可寄,我就把春风寄给你吧。唐苏颋《春晚紫微省直寄内》,身为高官,晚上值班不能回家,向妻子“请假”:“别离不惯无穷忆,莫误卿卿学太常。”

不惯别离,无穷惦念,我不在家,卿卿也要好好的哦。唐权德舆《祗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辛苦事行役”,还不忘写长诗给妻子,细数羁旅情状,末尾叮咛“春江足鱼雁,彼此勤尺素。

早晚到中闺,怡然两相顾”,常常写信,我很快就回来啊。唐刘兼《江楼望乡寄内》,“蜀笺都有三千幅,总写离情寄孟光”,月夜望乡,思念贤妻。

唐彭伉《寄妻》,“不须化作山头石,待我堂前折桂枝”,你不用化作望夫石,我很快回来陪你赏花了。唐河北士人《寄内诗》,“试留青黛著,回日画眉看”,画眉的青黛你要留好,待我回来画眉给我看啊。

杜甫的《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未言明写给妻子,却以“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表达了自己长年漂泊在外对妻子的歉意,和另一首《月夜》中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是同样的情怀。唐孟郊《别妻家》,才离开妻子的家,就开始思念,“鸳鸯卷新赠,遥恋东床空”,“孤云目虽断,明月心相通”。

白居易“赠内”诗写得不少。新婚时写“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赠内》);老年时写“忆同牢卺初,家贫共糟糠。

今食且如此,何必烹猪羊。况观姻族间,夫妻半存亡。

偕老不易得,白头何足伤”(《二年三月五日斋毕开素当食偶吟赠妻弘农郡君》);旅途舟中写“莫凭水窗南北望,月明月暗总愁人”(《舟夜寄内》);感叹生活清苦写“暗淡屏帏故,凄凉枕席秋。”(《赠内子》)。

唐李郢《为妻作生日寄意》,妻子生日,自己不能还家,先祝“鸳鸯交颈期千岁,琴瑟谐和愿百年”,再体贴妻子“应恨客程归未得,绿窗红泪冷涓涓”。唐陈季卿《别妻》,“明夜相思处,秋风吹半衾”,深情,也写实。

宋欧阳修《行次寿州寄内》,“紫金山下水长流,尝记当年此共游,今夜南风吹客梦,清淮明月照孤舟 ”。行至当年共游处,也不忘写诗告诉妻子。

宋陈与义《九月八日戏作示妻子》“小瓮今朝熟,无劳问酒家。重阳明日是,何处有黄花?”家酒新熟,日常的喜悦。

宋晁补之不但写词“寄内”,还饶有趣味地模拟妻子心态,“代内”答自己。“睡眼不曾通夕闭,梦魂争得连宵接”(《满江红寄内》);“西园红艳绿盘龙,辜负一年春好。

锦城乐事,不关愁眼,何似还家早”(《御街行待命护国院,不得入国门,寄内》)。模拟妻子轻怨,“谁教又作狂游远。

归路杨花满”(《虞美人代内》);“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临江仙代内》)。宋词人毛滂在宋词史上以清丽婉转的爱情词闻名。

耽误归期会写词寄内。“短棹犹停,寸心先往。

说归期、唤做的当。夕阳下地,重城远样。

风露冷、高楼误伊等望。今夜孤村,月明怎向。

依还是、梦回绣幌。远山想像。

秋波荡漾。明夜里、与伊画著眉上”(《殢人娇约归期偶参差戏作寄内》)。

船未到家,“寸心先往”,想像着妻子高楼遥望,充满歉意,“风露冷、高楼误伊等望”,安慰妻子,明天就能回家了,“明夜里、与伊画著眉上。”毛滂不但写夫。

3.解析,古诗,《寄崔侍御》

寄崔侍御(李白)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为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翻译:

宛溪的霜夜里凄厉的猿声让人惆怅——从此我要离开国都,成为那不系缆绳的孤舟。

可怜一只孤独的大雁飞向南海,真羡募宛溪的双溪流往北方。

您多次如陈蕃待徐稺一样待我,我这个过客再难与您同登谢脁楼。

这里的离别就像落叶,每天飘散在敬亭山的秋天里。

简析:

这首诗是李白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冬在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关于崔侍御为何人,学术界尚存争议。郁贤皓《李白诗中崔侍御考辨》认为,崔侍御即是崔成甫。这一年冬天李白在金陵与崔侍御的酬赠诗很多,这首《寄崔侍御》是其中之一。此诗格律尽管不是十分严整,也算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诗中主要表达作者对崔侍御的谢意与别情,表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情谊。

4.李白的诗:赠内的意思

赠内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绝 作为盛唐时期有“诗仙”之称的才子,李白在诗歌上的成就是斐然的。

后人一般是这样评价李白诗的:清新自然,飘逸浪漫,豪放不羁,仙气满卷。按理说,诗样的才情,诗样的浪漫,自然也会造就诗样的爱情。

但与苏轼、陆游、李商隐等人相比,李白的诗里似乎很少涉及到情谊,更别说儿女情长了,甚至有人说李白是不屑于谈情说爱的。其实不然,在唐代,“赠内诗”写得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就是李白和白居易。

元人方回曾评论李白:最善赠答篇,肺腑露情愫。“赠内诗”,顾名思义,就是写给妻子的诗。

在李白流传于世的大量诗篇中,“赠内诗”所占的分量并不多,只有十余首。但即便是这为数不多的十余首诗,还是可以从中看到李白对妻子的一片深情。

开元十九年前后,李白旅居长安、洛阳、南阳等地,写了一组《寄远十二首》,其中主要就是“赠内诗”。诗中云,“肠断若剪弦,其如愁思何”;“秦心与楚恨,皎皎为谁多”;“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相思千万里,一书值千金”。

诗里的肠断、愁思充分表达了诗人内心细腻缠绵的情感,和对居守在湖北安陆老家妻子的思念。字字是伤感,句句是相思,完全颠覆了世人眼中那个狂放不羁的诗人形象。

与此风格类似的,还有《南流夜郎寄内》: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像章书。诗人在艰辛、悲苦的长途跋涉中,渴望得到妻子的慰藉,可盼来盼去,连北雁都快看尽了,还没有等到妻子的书信,心中免不了有了几分埋怨和责怪。

可以说,这些细微的情绪变化,都是诗人真性情的流露。而另外一首《赠内》,则显得活泼轻松、情趣盎然,让人读了会心一笑: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不单如此,李白还写过一些自代内赠诗,就是代替妻子写赠给自己的诗。如“宝刀裁流水,无有断绝时。

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不难想象,诗人在提笔写这类诗的时候,对远在家中的妻子女儿般的心思是想了又想,猜了又猜的。

此情彼意,在诗里遥相呼应,展现的正是一幅两情相悦的画面。但总的说来,李白的情感诗还是远远不及他的名篇那样脍炙人口。

李白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豪放轻狂、浪迹天涯中度过,情感终究不是他内心世界的主体,只有谋求政治出路才是他毕生的抱负。在仕途受挫、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也只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纵然有万般柔情,也难得有闲心借诗来演绎了。

5.气象物候古诗词,描写燕和雁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

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

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

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

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燕子楼三首并序 【唐】白居易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送王著作赴淮西幕府 【唐】岑参 燕子与百劳,一西复一东。

苏溪亭 【唐】戴叔伦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即事 【唐】杜甫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绝句二首 【唐】杜甫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十二月一日三首 【唐】杜甫 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

水槛遣心 【唐】杜甫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燕子来舟中作 【唐】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路入剡中作 【唐】方干 掠草并飞怜燕子,停桡独饮学渔翁。宫词 【唐】韩偓 燕子不来花著雨,春风。

温馨提示:
本文【寄内古诗词孔平仲】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5 牛求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