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2-10-16 14:06:01
那要看是什么时候的古诗了。
江南,原意江之南。“江”在汉语中有特指大江之意,大江即长江.因此在地理上,“江南”一般泛指“长江以南”。
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一般指以湖北以南的江南部分包括湖南、江西一带,近代专指苏南和浙北一带。另外:唐贞观十道,江南道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江苏的丹阳以东南和安徽的长江以南地区,而诗文中说的江南,是指被文人所美化了的地区,主要是以苏、杭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的长江以南的太湖流域。
文化上关于江南的定义,并不局限于长江南北,而是指以苏锡常的太湖文化为中心的包括扬州文化,徽州文化,金陵文化在内的一种水乡文化。说起江南,我们都自然想到苏锡常,杭嘉湖,明州绍兴一代,在古代,称之为江南六府(苏州,常州,湖州,杭州,淞江,嘉兴)。
清朝江南四省:江西、浙江、江苏、安徽。
首先,想要从花这点扣住江南,那么写的花特异必然是其他地方不具备的,至少能让人马上想到江南(如,与花相随的景);其次,既然是写江南的花,那么一定要有江南的特点,可以从自然(如,雨水)与人文(如,人情)两个方面切入。
那么,在写以上两点的时候,要注意分别引用唐诗宋词进行比较。至于,最后一点,其目的应当是,花之于两朝人,因为景的最终目的或者最终反映还是人;应当考虑所选之人是否能够大体体现唐诗与宋词气象,出于写作结构的目的,可以把这点放到第二处,这时,李清照与白居易的“花”只是作为一个例子,以作为拔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
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说起“江南雨”和煽情息息相关。
自古到今文人塑造伤感的意境首选便是江南烟雨啦,《清明》的缅怀,《声声慢》的凄婉,《雨巷》的惆怅失落都给人江南烟雨的朦胧感。我一直认为江南的雨将伤感悲情化作符号婉约到骨子里去啦,是感性对理性的包围,似乎一遇到了江南的雨文人的理性便对感性无条件投降,或许这便是江南的雨的独特魅力吧。
正如曹雪芹的《红楼梦》所述,“女儿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巴做的”,江南的雨便如女子,一如既往的可怜小气,亘古不变的惆怅纠结,而北国的雨便是男儿吧。或许是江南的雨造就了婉约的江南意象,然江南的意象影响了江南儿女是一定的。
你指的是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面的江南游子 ?如果是的话:江南游子在词中指的是词人自己,“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