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2-08-19 06:48:01
1.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 望天门山 李白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 春夜喜雨 杜甫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5.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6.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8.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9.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0.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11.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初中
12.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3.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4. 过故人庄 孟浩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5. 泊秦淮 杜牧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6. 浣溪沙 晏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7. 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8.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9. 春望 杜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0. 游山西村 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1.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3. 己亥杂诗 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5.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6.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高中
27. 《短歌行》 曹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8. 《山居秋暝》 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9.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30. 《旅夜书怀》 杜甫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望天门山 李白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春夜喜雨 杜甫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初中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过故人庄 孟浩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泊秦淮 杜牧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 晏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春望 杜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游山西村 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己亥杂诗 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高中《短歌行》 曹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山居秋暝》 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旅夜书怀》 杜甫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②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
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而非始于汉武帝时期。)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从上到下,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1)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曹操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
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 七绝·早发白帝城七绝·赠汪伦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五绝·夜宿山寺乐府·静夜思七绝·望天门山五绝·独坐敬亭山七绝·客中行七律·登金陵凤凰台五律·送友人下蜀乐府·塞下曲六首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杜甫的五律·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五绝·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七绝·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七律·恨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七绝·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七律·和贾舍人早朝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乐府·百忧集行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答案补充 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归嵩山作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爱情古诗 励志古诗 爱国古诗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小学古诗大全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人生必背古诗大全 古诗十九首 关于节日的古诗 关于春节的古诗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 清明古诗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关于七夕的古诗 中秋节的古诗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描写春天的古诗 描写夏天的古诗 描写秋天的古诗 描写冬天的古诗 描写雨的古诗 描写雪的古诗 描写风的古诗 描写花的古诗 描写梅花的古诗 描写荷花的诗 描写柳树的古诗 描写儿童的古诗 写景的古诗 咏物诗 山水诗 描写山的古诗 关于水的古诗 关于黄河的古诗 田园诗 边塞诗 有关月亮的古诗 含有地名的古诗 伤怀的古诗 古代抒情诗 怀古诗 送别诗 离别诗 思乡的古诗 思念的诗 闺怨诗 关于友情的古诗 赞美老师的诗 赞美母亲的诗 忧国忧民的古诗 关于战争的古诗 哲理诗 婉约诗词 豪放诗词 诗 词 曲
这是古诗文网上的分好的类,基本上都有译文和赏析,参考:
离别: 1、《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四季 春 1、《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6、《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夏 1、《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2、《渭川田家》【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5、《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6、《晚晴》【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秋 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3《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4《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5《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6《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冬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6、《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爱情古诗 1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2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无题 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教材简析《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设计理念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3课时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牧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
弄,逗弄。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
1、原文: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出自:宋代·汪洙《勤学》
释义:学问是需要勤奋才能得来的,就像前人囊萤取光,勤奋夜读,读很多书。苦学几年,“三冬文史足用”,学问也就有了,那时候谁还会笑话你胸无点墨,没有学问呢?
2、原文: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出自:宋代·刘过《书院》
释义:努力学习就像农人努力耕作,是勤劳还是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就算书的种类繁多,只要努力终究会有熟读、理解的那一天。
3、原文:
谪居履在陈,从者有温见。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
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出自:明代·王守仁《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
释义:谪居龙场呵遇到孔子在陈绝粮般的困境,我的随从们都有不满的表现。好在这到处的荒坡亦可开荒垦田,农具也还容易筹办。当地的农人多是刀耕火种,学习模仿也很方便。趁现在春天还没有过去,赶快种好这几亩田。难道仅仅是为吃口饱饭,待丰收了还要用它请客设宴。
收割遗下的颗粒就留给乌雀吧,多余下来的粮食散发给穷困人家。明天早晨就的带着农具去垦荒,山间寒冷易结冰霜莫误了时光。
4、原文: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出自:魏晋·陶渊明《责子》
释义:白发覆垂在两鬓,我身已不再结实。身边虽有五男儿,总不喜欢纸与笔。阿舒已经十六岁,懒惰无人能相比。阿宣快到十五岁,也是无心去学习。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识六与七。通儿年龄近九岁,只知寻找梨与栗。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饮酒莫论理。
5、原文:
孟郊常贫苦,忽吟不贫句。为喜玉川子,书船归洛浦。
乃知君子心,所乐在稽古。汉公得高科,不足唯坟素。
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跃身入三馆,烂目阅四库。
孟贫昔不贫,孙贫今暴富。暴富亦须防,文高被人妬。
出自:宋代·王禹偁《暴富送孙何入史馆》
释义:孟郊曾经十分贫苦,忽然吟诗说不再贫苦;是因为欣喜诗友卢仝,载满一船书籍返回洛浦。我于是懂得君子心性,感到快乐的是钻研古书。汉公得中了科第高名,只是还欠缺古籍基础。两年来佐理地方政治,双眼发黑怕再审阅公文书簿。
现在腾身进入史馆,将睁亮眼睛饱读四库藏书。我如孟郊一样生活困窘,精神却从来不觉贫苦。孙何以前精神不够丰足,而今一旦如穷人暴富,学问富赡也还需要提防,文才高超恐被他人忌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