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求艺 考试资料 > 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集合15篇)

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08-12 14:36:5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1)

文言文阅读。(1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字的含义(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劳其筋骨

(3)困于心衡于虑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小题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3:文中所举舜、傅说等六位名人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

小题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启发?(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被选拔 (2)使……劳累(3)通“横”,梗塞、不顺(4)明白,了解

小题1: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小题1:都是出身低微并历经磨难,后来受到重用干出了大事业。

小题1: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如要成才就要经受磨练,遇到困难时要经得起考验;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贪图安逸等。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六位名人的共同点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生活实际来谈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问题】

20、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中()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行【拂】乱其所为()

④【曾】益其所不能()

21、翻译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分)

2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20、①被举用

②这,这样

③违背

④通“增”增加

21、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22、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衰亡”来答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比较阅读题目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必先苦其心志(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仆闻之( )

(4)官大者,主恶之(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 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孙叔敖曰:不然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以免于患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使……痛苦

(2)通“弼”,辅佐

(3)听说

(4)讨厌,厌恶

2.D

3.(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

4.(1)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意对即可)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子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 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 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所以动心忍性 ( )

(2)曾益其所不能( )

(3)更以净衣易之 ( )

(4)门徒悦其勤学 ( )

2.下列各组中加粗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告之于帝

B.人则无法家拂士/则何以成

C.舜发于畎亩之中/或依林木之下

D.以记其事/不以物喜

3.翻译下列句子。

( 1 )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2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之行尸走肉耳!

4.乙文表现了任未的什么精神?请写出甲文中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

参考答案:

1.(1)用来……的方法(2)通“增”,增加(3)交换(4)喜欢

2.C

3.(1)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成就事业)呢?

(2)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仍然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使活着,称他为行尸走肉罢了。

4. 表现了任末勤奋好学和求学不怕艰辛的精神。“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理解附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衡于虑( )

(3)必先苦其心志( ) (4)人恒过( )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从)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4】 2010年4月14日晨中国西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同样的事情也曾在2008年上演,真可谓“多难兴邦”,这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

答案

【小题1】(1) 被选拔 (2)通“横”,梗塞,不顺 (3)使……痛苦(使……困苦)

(4)犯错误 (4分,每空1分)

【小题1】D (2分)

【小题1】(一个国家),内部(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在国外)没有势利地位相等的国家(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2分,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句子意思表述完整到位,语言通顺即可)

【小题1】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

解析【小题1】解释下词语的意思,注意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选拔) (2)衡于虑(通假字,通“横”,梗塞,不顺 )

(3)必先苦其心志( 使动用法,使……困苦 ) (4)人恒过(犯错误)

【小题1】对词的理解的考查。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连词,没有实在意义)

【小题1】翻译句子注意关键字解释准确,字字落实,连词成句。

入:(一个国家),内部。法家拂士: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出:外部(在国外)。恒:常常。

【小题1】本文观点的考查。本文观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解析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段),完成1—4小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1)苦:______________ (2)过:_______________

(3)衡:______________ (4)于: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所以”的意思是“通过那样的途径来……(达到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目的`呢?(用原

文回答)

答:

4.把“生于忧患”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死于安乐”的事实论据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 使……(经受)痛苦 ② 犯过失 或:犯错误 ③ 阻塞 或:堵塞 梗塞 不顺 ④ 在

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这样的)人。

或: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下达给这个(这样的)人。

或:所以上天将要给这个(这样的)人下达重大使命。

3.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 (意思对即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节选)》阅读及答案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劳其筋骨( ) (2)曾益其所不能( )

(3)入则无法家拂士(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小题3】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1)使……劳累 (2)通“增”增加 (3)在国内

【小题2】(2分)(一个人)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小题3】(3分)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8)

盂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空乏:____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人恒过然后能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5.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他受到贫困(之苦“或”使……贫困“②奋起,指有所作为

2.D

3.“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或“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

示倒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

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稿,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词语。

(1)牺牲:________________

(2)衡: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4.找出甲文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以及乙文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甲文或乙文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2)通“横”,梗塞,指不顺。

2.(1)(您)凭借什么作战?

(2)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之后才能改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甲】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示例:“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表明了每个人难免会犯错误,当我们敢于面对并勇于改正错误时,就会不断进步。(答案不唯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文阅读和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

②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_____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

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_

2、选出与“管夷吾举于士”中的“于”字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选出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苟全性命/于乱世

D、几处/早莺/争暖/树

4、翻译句子:

①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表达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另外从历史或现实中列举一个经典的经受艰苦磨难,终于成就了不平凡事业的人物事例。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使……受苦

②同“横”,阻塞,不顺

③奋发,有所作为

④在国外

2、D

3、D

4、①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②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能够改正

5、引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观点。(意对即可)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7、“略”。(意对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1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和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写出例句中加粗字的词义。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

②草色入帘青《陋室铭》________

③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在国内 ②映入 ③进入

2、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3、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文因版本不同,文段的划分与标点符号有所不同,但内容相同)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劳其筋骨( )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3】简要分析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2分)

【小题4】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将如何面对?(2分)

答案

【小题1】①劳:使……劳累(1分) ②拂:辅佐,辅弼(1分)

【小题2】①答案示例:舜从田间(耕作)之中被任用。(2分)

②答案示例:这样以后,就知道忧愁祸患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2分)

【小题3】示例:文段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的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或从个人到国家,由正面到反面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答出一点给1分,2分)

【小题4】示例: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不能灰心丧气,要迎难而上,一个人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有所作为。只有把困难当做成功的垫脚石,经受住困难的考验,才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能结合选文内容,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1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理解和答案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

【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必先苦其心志 苦 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 迹

③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辄 ④猱则已走避高木 则

2.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3.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4.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答案:

1.答案:①使痛 苦;②就;③追寻踪迹;④却。

评分:每小题0.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像生肉这类美食(或美食)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

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甲文中的舜等人历经磨难而变得内心警觉、性格坚强、才能增强;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示例:甲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通过举例和道理论证),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或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法)。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1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 (2)行拂乱其所为( )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4)越王句践反国( )

1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一些词的翻译。(3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在上文中的哪些说法?请你再举一则事例来证明本文的`观点(4分)

参考答案:

18.(1)经常 (1分)(2)违背 (3)明白,了解(4)通返,返回(共4分)

19.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3分)

20.(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一点1分。共2分)

21.(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例如:隋炀帝因其荒淫奢侈,急功好利,惨酷猜忌,远征高丽,开凿运河,赋役繁苛,最终败国。商纣王耽于酒色、暴敛重刑,遂导致民怨四起,最终亡国。(只要事例符合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1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题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问题】

20、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中( )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③行【拂】乱其所为( )

④【曾】益其所不能( )

21、翻译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分)

2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20、①被举用

②这,这样

③违背

④通“增”增加

21、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22、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衰亡”来答即可。

【微语】夜里风雨,想去见你,就在梦里,执伞赠你,如果可以,余生一起。

温馨提示:
本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集合15篇)】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5 牛求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