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08-12 13:22:57
游狼山记(张裕钊)
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云塔,危踞山颠,万景毕内①。迤下若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迥。时秋殷中②,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见。余与莼斋顾而乐之。
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登广武山,叹悼时之无人。今余与莼斋幸值兹世,寇乱殄息③,区内亡事,蕃夷绝域
余又益槁枯朽钝,为时屏弃。独思遗外身世④,捐去万事,徜徉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在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人世是非理乱,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与飘风,于先生乎何有哉?归书而为之记。
注释①内:同纳 。②殷:正,中:同仲。③寇乱:指太平天国革 命。殄息:灭绝,平息。殄,灭绝。④身世:此指所处的尘世。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危踞山颠( ▲ ) 区内亡事( ▲ )
顾而乐之( ▲ ) 为时屏弃( ▲ )
10.请选出下列加点虚词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3分)
荫茂树而撷涧芳 于先生乎何有哉
A B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作《咏怀诗》以见志 叹悼时之无人
C D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11.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2分)
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见。
翻译: ▲
12.请根据要求填空。(3分)
同是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借小石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来表达 ▲ 的心情;欧阳修则借醉能同其乐表达自己 ▲ 的政治理想;张裕钊在这篇游记中则借用 ▲ 表明自己藏身山水、超然脱俗的理想。
参考答案:
9.危:高 亡:通无没有 顾:看 为:被
10.A
11.澎湃的波涛向西奔腾,好似素白的虹霓,时隐时现。(扣西、素、没即可)
12.自己郁郁不得志痛苦。(意对即可)
与民同乐或乐民之乐 (意对即可)
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徜徉于兹山之上或在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止有剩骨 止__________________
恐前后受其敌 其__________________
一狼洞其中 洞__________________
屠自后断其股 股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通篇写“狼”,最后归结到“禽兽”上,请你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比较多,请写出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蒲松龄如何看待狼?你怎样看待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通“只”;代词,代狼;打洞;大腿。
2.(1)屠夫用刀肆狠的头。又砍了好几刀终于杀死了狼。
(2)狼也是攻猾的动物,却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作者由“狼”写到“禽兽”,是由点到面,由小到大,更深广地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
5.狼子野心;狼心狗肺。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奖耳。
示例:狼是一种驳猾、凶残的动物。或:狼是大自然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物种,它对维持生态平街起看报重要的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问题。
狼三则(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①行室②,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③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④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⑤,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注释]①遗:留下。②行室:俗称“窝棚”。③顾:然而,可是。④豕:猪。⑤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去:___________
(2)盈:___________
(3)方:___________
(4)负: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惟有小刀不盈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屠户面对狼的进攻所采取的反击方法。
4.你认为屠户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离开(2)满(3)才(4)背
2.(1)只有一把小刀不满一寸长。
(2)狼全身胀得像牛,大腿直伸不能弯曲,嘴张着合不上。(意对即可)
3.“捉之,令不可去。”“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4.机智、勇敢、果断。
5.示例: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答案不唯一)
(二)【哲理小品】阅读下面小品文,完成后面17——18题。(共4分)
一只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它身边经过,这使它十分惊奇,它问:“你在追赶羚羊吗?”
“没有!”
“有人在追赶你吗?”
“没有!”“那你为什么没命地奔跑呢?”
那只狼说:“听说狮子要来了。”
“狮子要来?”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的呢?你去跑你的吧,我要睡觉了。”
后来,狮子真的来了。由于它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的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极快,这只狼不再那么容易得到食物了,不久便饿死了。临死前它不住地怨恨,认为是狮子破坏了自己宁静的生活。
小题1:.“另一只狼气喘吁吁”,结合全文可以看出这只狼具有什么心理?(2分)
小题2:.躺着的“这一只狼”最后饿死了,这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时时为自己的处境担忧,不忘锻炼,以保证自己的奔跑速度。
小题1:(2分)(1)要居安思危;(2不能鼠目寸光;(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生物链理论);(4)要听的进别人的意见,别固步自封刚愎自用……
(1)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这里结合全文理解,这只狼具有居安思危的'心理,即时时为自己的处境担忧,不忘锻炼,以保证自己的奔跑速度。(2)这是对文章中心主题的考查。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合理即可。
在括号里选留一个正确的词,把不正确的划去。
画线的句子是____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保留原句意思)
文中加粗词语“要是”,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替换,请写出两个(句子意思不变)
短文分两层(已用“‖”线标出),请写出各层意思。
写出文中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剧痛()哀求()发火()
用下列词语造句。
有气无力——
简直——
作者怎样三次写山羊头部的动作?为什么要这样写?
鹿和狼的故事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鹿和狼的故事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①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
②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得更多一些。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③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经过25年的猎捕,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如豹子)也被猎杀了很多。
④得到特别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在这个“自由王国”中,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⑤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了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
⑥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消失了踪影。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⑦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而罗斯福下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⑧这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似乎是相悖的。在任何一个民族,凡是以动物为题材的童话,狼几乎永远担着一个欺负弱小的恶名,如中国“大灰狼”的故事和西方“小红帽”的故事。而鹿则几乎总是美丽、善良的化身。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罗斯福保护鹿群的'政策,就是根据这种习惯的看法和童话的原则制定的。
⑨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1.短文中写狼的“死”,用了哪些词?还可以用那些词?
(1)短文中(举2个)
(2)课外(举2个)
2.“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这句话中的“过多”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3.我们在孩提时听过许多大灰狼的故事,本课所讲的关于狼的故事,和以前听过的有什么不一样?
(1)以前:
(2)本故事:
4.请说说这个故事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5.学了本课,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和同学讨论?(要求:①只提一个问题;②估计同学们可能会有什么看法,简要写出来)
参考答案:
1.(1)一命呜呼、毙命
(2)归天、殒命、回老家、上西天
2.不可以。“过多”起修饰作用,说明鹿太多了会对森林产生危害。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删去就会变成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祸害。
3.(1)以前:以前印象中的狼是欺负弱小的残忍凶残的动物。
(2)本故事:本故事中的狼是被猎人捕杀的、弱小无助的形象。
4.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5.“略”
《狼》阅读题答案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几乎可以包含学习文言文的所有知识点、能力点。最常见的有对常用实词、虚词的考查,以及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
狼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眈眈相向(chén)B.狼亦黠矣(xié)C.屠大窘(qiǒng)D.止露尻尾(kāo)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顾野有麦场()②一狼洞其中()
③止露尻尾()④屠自后断其股()
【小题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目似瞑,意暇甚。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4】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
《狼》阅读题答案答案
【小题1】D
【小题2】看到打洞只是 大腿
【小题3】①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②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小题4】启发:讽刺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多么奸诈,终归要失败。告诫人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与妥协,必须敢于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狼》阅读题答案分析:
【小题1】A.眈眈相向(dān),B.狼亦黠矣xiá),C.屠大窘(jiǒng)。
【小题2】“顾”在此为“动词”,意思是“转头看”。“洞”在此为“动词”,意思是“打洞”。“止”在此为“通假字”,意思是“只”。“股”在古代汉语中意思较为特别,意思是“大腿”。
【小题3】(1)“暝”是“闭眼”的意思,“意”是“神情”的意思,“暇”是“悠闲”的意思,“甚”是“十分”的意思;(2)“之”是“的”的意思,“几何”是“多少”的意思,“止”是“只”的意思,“耳”是“罢了”的意思。翻译时,除了这些关键字词,还要使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小题4】狼想尽多种方法吃人的狡诈行为,最终却自取灭亡。围绕这一主要内容来谈启示即可。示例:讽刺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多么奸诈,终归要失败。告诫人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与妥协,必须敢于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狼》的阅读答案
文言文《狼》为蒲松龄所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狼》的阅读答案,欢迎参考阅读!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问题及答案
1、“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凶恶。
2、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四要素——时间:晚;地点:途中;人物:一屠,二狼;事件:一屠晚归,两狼缀行。
3、屠夫情急之下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投以骨(对狼抱有幻想)。
4、屠户”投以骨”这样做的目的是?
对狼迁就、退让,报有幻想,希望能退狼。
5、“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贪婪。
6、请找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
7、“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丢掉幻想,准备抵抗
8、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9、狼的表现呢?眈眈相向。
10、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阴险狡诈。
11、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勇敢且果断
12、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13、 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
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 悟——刀劈两狼。
动作描写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14、文章结尾的议论有何作用?
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15、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16、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为什么?
狼,因为狼的行动是故事发展的主导,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讽刺狼。
狼蛛的猎食阅读及答案
(1)我在实验室的泥盆里,养了好几只狼蛛。从它们那里,我看到狼蛛猎食时的详细情形。这些做了我的俘虏的狼蛛的确很健壮。它们的身体藏在洞里,脑袋探出洞口,玻璃般的眼睛向四周张望,腿缩在一起,作着准备跳跃的姿势,它就这样在阳光下静静地守候着,一两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2)如果它看到一只可作猎物的昆虫在旁边经过,它就会像箭一般地跳出来,狠狠地用它的毒牙打在猎物的头部,然后露出满意又快乐的神情,那些倒霉的蝗虫、蜻蜓和其它许多昆虫还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做了它的盘中美餐。它拖着猎物很快地回到洞里,也许它觉得在自己家里用餐比较舒适吧。它的技巧以及敏捷的身手令人叹为观止。
(3)如果猎物离它不太远,它纵身一跃就可以扑到,很少有失手的时候。但如果猎物在很远的地方,它就会放弃,决不会特意跑出来穷追不舍。看来它不是一个A (贪心大,老不满足)的家伙,不会落得一个“鸟为食亡”的下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狼蛛是很有耐性,也很有理性的。因为在洞里没有任何帮助它猎食的设备,它必须始终傻傻地守候着。如果是没有恒心和耐心的虫子,一定不会这样B (长久地坚持下去,),肯定没多久就退回到洞里去睡大觉了。可狼蛛不是这种昆虫。它确信,猎物今天不来,明天一定会来;明天不来,将来也总有一天会来。在这块土地上,蝗虫、蜻蜓之类多得很,并且它们又总是那么不谨慎,总有机会刚好跳到狼蛛近旁。所以狼蛛只需等待时候一到,它就立刻窜上去捉住猎物,将其杀死。或是当场吃掉,或者拖回去以后吃。
(4)虽然狼蛛很多时候都是“等而无获”,但它的确不大会受到饥饿的威胁,因为它有一个能节制的胃。它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吃东西而不感到饥饿。比如我那实验室里的狼蛛,有时候我会连续一个星期忘了喂食,但它们看上去照样气色很好。在饿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它们并不见得憔悴,只是变得极其贪婪,就像狼一样。
(5)在狼蛛还年幼的时候,它还没有一个藏身的洞,不能躲在洞里“守洞待虫”,不过它有另外一种觅食的方法。那时它也有一个灰色的身体,像别的大狼蛛一样,就是没有黑绒腰裙——那个要到结婚年龄时才能拥有。它在草丛里徘徊着,这是真正的打猎。当小狼蛛看到一种它想吃的猎物,就冲过去蛮横地把它赶出巢,然后紧迫不舍,那亡命者正预备起飞逃走,可是往往来不及了——小狼蛛已经扑上去把它逮住了。
(6)我喜欢欣赏我那实验室里的小狼蛛捕捉苍蝇时那种敏捷的动作。苍蝇虽然常常歇在两寸高的草上,可是只要狼蛛猛然一跃,就能把它捉住。猫捉老鼠都没有那么敏捷。
(7)但是这只是狼蛛小时候的故事,因为它们身体比较轻巧,行动不受任何限制,可以随心所欲。以后它们要带着卵跑,不能任意地东跳西窜了。所以它就先替自己挖个洞,整天在洞口守候着,这便是成年蜘蛛的猎食方式。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16.请在选文第(3)段A、B两处添上合适的成语。(4分)
A. B.
17.指出(1)(5)(6)段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6分)
答:
18.第(7)段中“不受任何限制”中的“任何”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答:
19.结合选文,说说狼蛛“就像狼一样”的特点有哪些?
答:
答案:
16.A贪得无厌 B持之以恒(每空2分)
17.①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狼蛛的外貌特征;⑤打比方。把狼蛛比喻成人,形象风趣,增加说明的趣味性;⑥作比较。把狼蛛和猫相比较,突出强调了狼蛛捕食动作敏捷的特点。(说明方法各1分,作用分析各1分)
18.不能,(1分)“任何”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1分)强调小狼蛛捕食随心所欲,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科学性。(2分)
19.①捕食动作敏捷。②对猎物蛮横凶狠。③饥饿时极其贪婪(没有“饥饿”只得1分)。(每点2分)
关于狼三则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12分)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这则故事节选自课文《狼》,作者 ,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郭沫若称赞他的写作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文章选自《 》,该书名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述奇异的故事”。(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目似瞑 (2)前狼假寐
(3)狼亦黠矣 (4)亦毙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小题4】.屠夫最后为什么能刀劈两狼?读过这则寓言故事,你领悟到了什么?(4分)
答案
【小题1】(2分)蒲松龄,《聊斋志异》
【小题2】(4分)(1)闭眼 (2)睡觉 (3)狡猾 (4)杀死
【小题3】(2分)过了一会儿, 一只狼径直走开, 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在前面坐下了。(注意“去”“少时”“犬”的翻译。)
【小题4】(4分)要想战胜敌人,不仅仅要勇敢,还要有智慧,善于思考。再狡猾的动物也战胜不了人,因为人有动物没有的智慧。(意思对即可。)
《狼和野猪》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狼一直想击倒它最强大的对手——野猪。但它最害怕野猪威力无比的长牙,所以一直不敢轻举妄动。它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有一天早晨,野猪在磨它那锋利的牙齿,狼走过去,说:“尊敬的野猪先生,您的形象就是伟大的象征,看您那强壮的身体,那粗壮的四条腿,一下就可以撞死一头老虎哩!”野猪得意地扭了扭身体。狼小声说:“可是,您的.大牙真是太难看了,您看,森林里哪种动物长着这么长的牙呀!您呀,该整整容了!”野猪想了想,确实有道理,于是,它到动物医院把大牙拔掉了。
第二天,野猪问狼:“现在好看了吗?”狼什么也没说,就把野猪吃了。
1.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锋利——( ) 尊敬——( )
强壮——( ) 确实——( )
对手——( )
2. 抄写文中四个字的词语。(不少于2个)
3. 抄写文中的数量词。(不少于4个)
4. 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
(1)不能轻信敌人的建议。
(2)不能光听好话。
(3)对自身的“丑”要一分为二地看。
《狼和野猪》答案:
1.锐利 尊重 健壮 的确 对方
2.威力无比 轻举妄动 绞尽脑汁
3.一条 一天 一头 一下
4.(3)对自身的“丑”要一分为二地看。
文言文《狼三则》(其三)的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问题。
狼三则(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①行室②,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③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④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⑤,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注释]①遗:留下。②行室:俗称“窝棚”。③顾:然而,可是。④豕:猪。⑤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去:___________
(2)盈:___________
(3)方:___________
(4)负: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惟有小刀不盈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屠户面对狼的进攻所采取的反击方法。
4.你认为屠户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离开(2)满(3)才(4)背
2.(1)只有一把小刀不满一寸长。
(2)狼全身胀得像牛,大腿直伸不能弯曲,嘴张着合不上。(意对即可)
3.“捉之,令不可去。”“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4.机智、勇敢、果断。
5.示例: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答案不唯一)
《狼》阅读理解答案
宁波(三)狼(8分)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⑴顾野有麦场 ▲ ⑵一狼洞其中 ▲
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以刀劈狼首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 皆以美于徐公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 安陵君其许寡人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18.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三)(8分)
15.⑴回头看 ⑵打洞(2分,每空1分)
16.C(2分)
17.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2分,意思符合即可)
18.启示: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2分,写出一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狼三则阅读训练及答案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这篇古文节选自《 》中的《狼三则》,作者: , ()代著名文学家,世称: (4分)
2.解释下了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 (2)顾野有麦场 顾:
(3)其一犬坐于前 犬: (4)一狼洞其中 洞: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这篇课文给你哪些启示?(3分)
答案:
1、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清 聊斋先生
2、 (1)通“止”,只有,仅仅 (2)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3)像狗一样 (4)打洞
3.(1)才知道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2)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花招能有多少呢?只是增添笑料罢了。
4、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决不能妥协退让,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蒲松龄《狼》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狼
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暇甚意:神情& R* + g$ g% [8 XB.缀行甚远缀:紧跟) K7 D- N* V' i% Z9 R5 B3 b5 jC.屠自后断其股股:屁股8 i, R E" b- B: T' S" W2 cD.狼亦黠矣黠:狡猾5 V8 `* h" G# M6 G- U【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久之,目似瞑+ b0 P2 O" V2 ^0 N: R: P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e" g( F0 R* _* @ L7 A# J" [C.恐前后受其敌屠自后断其股2 d- T1 [/ @: b7 R" ^D.蒙乃始就学乃悟前狼假寐1 Q! H5 B' L0 G【小题3】对这篇文章的中心归纳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他们消灭掉。! [3 _1 Y6 h2 ?# G8 MB.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1 i9 G% C4 `1 B4 + jC.说明对于狼那样的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3 i. S8 ^. b) f! GD.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3 J% B9 1 b1 d5 K$ N, E【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其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指代屠) 屠乃奔倚其下(代积薪)
②以 以刀劈狼首(用) 投以骨(把)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如) 可以为师矣(凭借)
③之 复投之(代狼) 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用在主谓间,不译)
久之,目似瞑……(调节音节,无实义) 又数刀毙之(代狼)
2、《狼》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牧竖巧逮狼》阅读题目与答案及原文翻译
原文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持小狼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得小狼二。
选自《聊斋志异》。
导读: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
注释:①少顷:不一会儿工夫.②致:使.③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④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阅读练习
一:解释加点词
l.两牧竖入山至狼穴( ) 2.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
3.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 4.既而奄奄僵卧( )
二:翻译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三:请说出阅读后的感受.
参考答案
一,1.僮仆 2.着急慌张的样子 3.距 4.不久
二,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才望见小狼,于是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奔跑号叫如同先前的样子.
三,狼虽是凶残之物,但它表现出的疼爱子女的母性,也令人感动.
译文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看见小狼不见了,神情十分惊慌。
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让它哀号;大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扭着另一只小狼的脚和耳朵令它急急地哀嚎;大狼听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边奔跑边嚎叫像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了气。于是得到了两只小狼。
感受
从牧竖的身上看: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而且不要轻易被别人欺骗 牧童采取“调动对方,疲于奔命”的策略,轻松获得了小狼。要用智慧来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但从母狼的身上看:却看出了它对小狼的.爱,也看出了母爱的伟大。
注释
1.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现在山东省淄博)人,清代文学家,小说家。聊斋:蒲松龄的书房名。志:记录。异:奇异的事。
牧竖:牧童,竖,童仆。
2.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谋:计划。分:分开
3.去:距离。
4.入穴失子:进到窝里,发现两只小狼丢了。
5.意甚仓皇:神情非常惊慌。
6.嗥(háo):狼的叫声。
7.号(háo)且爬抓:一边大声吼叫,一边抓挠树身。
8.致:招引。
9.四顾:四面张望。
10.始:才。
11.趋:快走,这里是“跑向”的意思。
12.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
13.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
14.口无停声,足无停趾:嘴里不停地嗥叫,脚不停地奔跑。
15.既而:过了一会儿。
16.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7.僵:僵硬。
18.绝:断。
19.少顷:一会儿
20.往复:来来回回
道理
要用智慧来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启示
这很似游击战:调动对方,让敌人疲于奔命,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也告诉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不要伤害动物。我们也看到了深沉的母爱。
《狼》阅读答案及翻译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⑴顾野有麦场。( )⑵其一犬坐于前。( )
⑶一狼洞其中。( )⑷眈眈相向。( )
2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两狼之并驱如故。亦毙之。
B.盖以诱敌。盖竹柏影也。
C.以刀劈狼首。何以战。
D.屠乃奔倚其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4.结合选文内容,用二字词语把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遇狼→( )→( )→杀狼
25.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屠夫和狼各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从狼与人的较量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
参考答案
21.⑴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⑵像狗似的⑶打洞⑷注视的样子。
22.狼也很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23.B
24.惧狼(怕狼),御狼(拒狼)
25.示例:屠夫:机智、果敢。狼:狡猾、贪婪、自作聪明。
启示:做人不能贪得无厌;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对待恶势力不能心慈手软等。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启示
对于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屈服,不能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面对“狼”要沉着冷静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
《山羊和狼》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狼干了坏事,被狗咬伤,倒在地上,自己不能找吃的。它真想到前面的'河里去喝水,可是,怎么也爬不动。
这时,从远处走来了一只山羊。狠有气无力地叫着:“山羊大哥,我渴极了!请您快给我到小河里弄点水来!”
山羊望了望狼,摇了摇头说:“我不能替你去拿水。”
狼刚想发火,忽然伤口一阵剧痛,便忍住了,“我受伤了,伤势很重,一点也不能动了!(难到、难道)你一点不同情我吗?”
山羊还是摇了摇头。
狼简直要哭出来了,又苦苦地哀求道:“行行好吧!山羊大哥。只要你给我一点儿水,我就可以自己去找食物了。要不,我会饿死、渴死的!”
“要是我给你水喝,你能够站起来了,那么,你会(毫、豪)不客气地把我当食物吃了!”山羊说完,头也不回就走了。
阅读题:
1.在括号里选留一个正确的词,把不正确的划去。
2.画线的句子是____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保留原句意思)
3.文中加粗词语“要是”,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替换,请写出两个(句子意思不变)
4.短文分两层(已用“‖”线标出),请写出各层意思。
5.写出文中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剧痛()哀求()发火()
6.用下列词语造句。
有气无力——
简直——
7.作者怎样三次写山羊头部的动作?为什么要这样写?
参考答案:
1.划掉:难到豪
2.反问句:你一点也不同情我
3.(1)如果(2)假如
4.(1)受伤的狼请求山羊给他弄点水喝。
(2)山羊识破了狼的阴谋。
5.疼痛乞求发怒
6.略
7.第一次是“摇了摇头”,第二次是“还是摇了摇头”,第三次是“头也不回”。
这三次山羊头部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山羊对狼的凶恶本性是认识的,坚决不同情这只受伤的狼。
《狼》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眈眈相向(chén)B.狼亦黠矣(xié)C.屠大窘(qiǒng)D.止露尻尾(kāo)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顾野有麦场()②一狼洞其中()
③止露尻尾()④屠自后断其股()
【小题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目似瞑,意暇甚。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4】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看到打洞只是 大腿
【小题3】①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②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小题4】启发:讽刺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多么奸诈,终归要失败。告诫人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与妥协,必须敢于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答案分析:
【小题1】A.眈眈相向(dān),B.狼亦黠矣xiá),C.屠大窘(jiǒng)。
【小题2】“顾”在此为“动词”,意思是“转头看”。“洞”在此为“动词”,意思是“打洞”。“止”在此为“通假字”,意思是“只”。“股”在古代汉语中意思较为特别,意思是“大腿”。
【小题3】(1)“暝”是“闭眼”的意思,“意”是“神情”的意思,“暇”是“悠闲”的'意思,“甚”是“十分”的意思;(2)“之”是“的”的意思,“几何”是“多少”的意思,“止”是“只”的意思,“耳”是“罢了”的意思。翻译时,除了这些关键字词,还要使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小题4】狼想尽多种方法吃人的狡诈行为,最终却自取灭亡。围绕这一主要内容来谈启示即可。示例:讽刺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多么奸诈,终归要失败。告诫人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与妥协,必须敢于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微语】每一个清晨都是新的起点,微笑迎接点亮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