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08-12 13:22:4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幻灯放映故事:王母娘娘叫七个仙女到蟠桃园去摘仙桃回来准备祝寿,仙女们到蟠桃园去只看见孙悟空在吃蟠桃,树上一个蟠桃也没有了,仙女们回来禀报王母娘娘。
2、师谈话:这七个仙女究竟摘到了多少个仙桃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关0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教学例5。
(1)要知道刚才仙女们一共摘回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0+0+0+0+0+0=0
(2)用乘法怎样算?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7=0 7×0=0
2、想一想:0×3= 9×0= 0×0=
(1)指名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义,然后说出结果。
(2)生观察归纳小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3)开火车口答p83页做一做。
3、教学例6
(1)出示情景图,生观察思考: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2)生汇报交流,找出图中信息并提出问题,师板书。
(3)指名说一说怎样列式计算?
(4)指名板演,试列竖式计算,余生齐练。
(5)集体汇报交流,订正。
(6)你还能怎样计算?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三、实践应用
1、完成p84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五中的第1题。
(1)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2)集体订正,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教后反思:
xxx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2、在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能利用一般笔算方法自主学习、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方法与过程: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并能和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与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准确、迅速地进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教学过程
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本人设计教案时主要抓住以下几个特点:
一、故事引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故事向来是低年级学生的爱好,因此,根据课本插图,把摘鲜桃的情节让学生编成一个简单的小故事:“王母娘娘叫七个仙女到蟠桃园去摘仙桃回来准备祝寿,仙女们来到蟠桃园,看见孙悟空在吃蟠桃,树上一个蟠桃也没有了,仙女们回来,想王母娘娘报告情况……”适时提出问题:“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由此引出连续几个0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结果等于0,又通过“想一想:0×3=0,9×0=0,0×0=0”,紧接着学生又举出0×()=0的例子,观察后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在这里我又设计孙悟空两手一共拿几个桃子?0+7个,和0×7进行比较,初步让学生感知0+7和0×7在意义上的区别,紧着在学生完成一组口算题的基础上,通过两组题0×5=0 0+5=5 和8×0=0 8+0=8,再次比较,使他们发现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意义上的区别。接着又以老寿星散步的故事引出第二个知识点,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
二、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求寿星每天散步多少米?可以用估算,也可以用口算用,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学生用竖式计算时,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1、与0相乘时怎么处理?
2、十位上为什么只写进位2,(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到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的区别)
三、变式练习,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学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时,做一些相关练习,其中包括0和别的数相加,看学生是否能正确比较计算。学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后,通过207×8 和502×3 的比较,再次让学生感受到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的区别,并让学生掌握个位相乘不满时,一位数和十位相乘要用0占位。
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课堂,应该说学生掌握情况还可以。我最满意的地方通过几次对比,使学生真正意义上了解了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的区别,在计算时才不会出错。不足的地方:口算方法,503×8=1524,0×3=0这一步处理的有些过急,不应该擦掉,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时,不管多位数中间有没有0,都要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数位上的每一位数。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正确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教学难点:
1、突破“数位对齐”这一思维定势,理解利用0的特性而产生的简便竖式写法的.现实意义。
2、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教 法:自主探究法、引导发现法。
学 法:尝试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口算: 160×3 106×3
抽生计算,并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不仅关注孩子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还为后面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引入新知。
二、探究新知,经历过程
㈠、学习例2(1)
出示例题:160×30。
1、师:你会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请试着算一算。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你会怎样计算”,渗透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
2、探讨计算方法,寻求简便写法。
抽生汇报计算方法。如果学生用口算的请说出口算过程。如果用笔算得出结果的,展示竖式。针对于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孩子们观察并讨论,几种计算方法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想一想怎样写会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比选择,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3、归纳简便算法。强调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4、练一练:220×40= 360×25=
想一想:计算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针对360×25的书写进行比较,明确“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
(通过计算,利于学生巩固新学知识;通过不同题型的对比练习,巩固竖式的简便学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㈡、学习例二(2)
1、出示例题:106×30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说一说与第一个算式有何不同,你会怎样计算呢?
2、学生独立计算,汇报方法,寻求简便写法。
3、巩固练习。205×40 306×15
三、梳理计算方法
议一议,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计算方法,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复习了本节课所学内容,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数学与生活
本学期我校购买图书108箱,每箱40本,学校共购买图书多少本?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练习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以及优化计算方法的必要性。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五、总结收获
【微语】到了那个时候,它将会更辉煌,更灿烂。我要让它万古留名,我要让它人间不朽,我要让它震慑至尊,我要诸天万界皆在它面前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