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教育大本营
学历教育大本营旨在为社会广大大学生和社会在职人员提供学习、升学、...
发布时间: 2024-07-11 21:54:59
题文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在三只烧杯中各装入100g水,分别充分溶解A、B、C三种物质,其中溶解最多的物质是______;
(2)在______℃时,分别配制A、B两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需要用水的质量相等;
(3)当A中含有少量的B时,可以用______法提纯A.
(4)t4℃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至t3℃,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t3℃时,在三只烧杯中各装入100g水,分别充分溶解A、B、C三种物质,其中溶解最多的物质是A;
(2)配制A、B两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需要用水的质量相等,可推知两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曲线查得,约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故当A中含有少量的B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4)由于在t4℃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即在t4℃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由于A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降温至t3℃时,A和B的溶液中都会有晶体析出,溶液都还是饱和溶液,由于在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B=C,而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降温至t3℃时,它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C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还是最小,故A溶液最浓.
故答案为:(1)A;(2)t1℃;(3)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4)A>B>C.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牛求艺专家说,试题“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主要考查你对 [结晶 ]考点的理解。
结晶
结晶定义:
水的结晶
1、物质从液态(溶液或溶融状态)或气态形成晶体的过程。
2、晶体,即原子、离子或分子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而形成的固体。也叫结晶体。
结晶方法:
一般为两种,一种是蒸发结晶,一种是降温结晶。
1、蒸发结晶
(1)原理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例如:当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NaCl多而KNO3少时,即可采用此法,先分离出NaCl,再分离出KNO3。
可以观察溶解度曲线,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得很明显时,这个溶质叫陡升型,反之叫缓升型。
当陡升型溶液中混有缓升型时,若要分离出陡升型,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若要分离出缓升型的溶质,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也就是说,蒸发结晶适合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如硝酸钾就属于陡升型,氯化钠属于缓升型,所以可以用蒸发结晶来分离出氯化钠,也可以用降温结晶分离出硝酸钾。
(2)实验过程
在蒸发皿中进行,蒸发皿放于铁架台的铁圈上,倒入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蒸发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液体,防止受热不均,液体飞溅。看到有大量固体析出,或者仅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2、降温结晶
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此时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降温结晶。例如:当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KNO3多而NaCl少时,即可采用此法,先分离出KNO3,再分离出NaCl。
降温结晶后,溶质的质量变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状态是饱和状态。
(1)原理
①降温结晶的原理是温度降低,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溶液达到饱和了,多余的即不能溶解的溶质就会析出。蒸发结晶的原理是恒温情况下或蒸发前后的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水分减少,溶液达到饱和了即多余的溶质就会析出。例如盐碱湖夏天晒盐,冬天捞碱,就是这个道理。
②如果两种可溶物质混合后的分离或提纯,谁多容易达到饱和,就用谁的结晶方法,如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杂质,就要用到氯化钠的结晶方法即蒸发结晶,反之则用降温结晶。
③当然有关了。溶解度曲线呈明显上升趋势的物质,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一般用降温结晶,溶解度曲线略平的物质,其溶解随温度变化不大,一般用蒸发结晶。
④补充说明:“谁容易达到饱和”就是说两种可溶物质中的哪一种物质的含量较大,那么它就先达到饱和。这时它就容易析出,我们就采用它的结晶方法。
⑤氢氧化钙和气体除外,因为其溶解度曲线为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时,应降温,其余方法相同。
结晶法分离混合物:
对于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可根据它们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小的不同,采用结晶法分离。如分离KNO3和少量NaCl的混合物,可先将它们配制成热饱和溶液,然后再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