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小能手
解答各类资格考试问题
发布时间: 2024-07-11 11:44:35
《史记》中只记载了一句话就是“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其次《史记》还记载了孔子长相为“生而首上圩顶”。按周西周尺,计算孔子身高为1.89米或1.91米。既能说明孔子是个大个子,比一般人都高,又很合理,而不会得出一些学真得出的错误结论。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身高可能是一米八到一米九,还没有准确数据。
《史记》中只记载了一句话就是“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其次《史记》还记载了孔子长相为“生而首上圩顶”。
对于孔子的身高,后世一直存在争议。可是当一座古墓出土的一个文物后,这个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2017年,考古专家在江西发现了海昏侯墓。正是在海昏侯墓中,发现了很多改变历史的文物,这其中的文物出土了一把直尺。
《史记》成书在汉朝,当时的司马迁记载了很多内容。根据《史记》的成书的年代推算,它与海昏侯的时代相差不多,所以两个是属于同一时代的产物。在海昏侯墓中,发现了汉代的直尺。根据汉朝出土的汉代骨尺计算,孔子的身高可能为182.4㎝。这个身高在现如今已经不矮了,在当时所处的时代可以成为巨人了。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一些学者错误的认为:司马迁写史记是汉朝,汉朝一尺23.1cm,所以就应该按照汉朝的尺度来计算孔子的身高。如此算出来孔子高2.21米,与姚明差不多了。这种看法显然是愚蠢和错误的。
孔子身高到底是多少呢?
司马迁写史记是根据以前各国遗留的史料写的。孔子是鲁国人,描述孔子身高的史料最有可能是来自鲁国。而鲁国最忠诚的保留了周王朝的礼仪和文化,因此鲁国的尺度应该与西周一致。西周一尺为19.7cm或说19.9cm,
因此,按周西周尺,计算孔子身高为1.89米或1.91米,既能说明孔子是个大个子,比一般人都高,又很合理,而不会得出一些学真得出的错误结论。
孔子的身高是221.76厘米。
李零在《丧家犬》一书中提及的孔子的身高是221.76厘米。他在书中称,在司马迁的《孔子世家》里,称“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李零据此认为:“‘九尺六寸’有多高?按西汉1尺23.1厘米计算,是221.76厘米。”
孔子长得像姚明那么高,但不管怎么说孔子身高在一米九左右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后人总是以为孔子是文弱书生,就误以为孔子不会长得太高。
各朝代尺与厘米换算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19.91cm;
秦时,一尺约23.1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约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27.68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孔子的身高是221.76厘米。
在司马迁的《孔子世家》里,称“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学者李零据此说:“‘九尺六寸’有多高?按西汉尺23.1厘米计算,是221.76厘米,和穆铁柱、姚明的个子差不多,或有夸大。”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的身高是九尺有六寸,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