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知识
以图说事,以字说文,分享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7-11 11:44:27
五胡乱华是由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结束的。拓跋焘,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人,鲜卑族。北魏帝国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五胡乱华是发生在北方汉人的一段悲惨历史,一提到这个都会深感痛心。
五胡乱华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五胡乱华战乱,历史学家称它是汉民族的一次灾难,给汉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另外,长年的战乱使得人口迁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中国人口的分布出现了新的格局。公元280年,晋王统一全国后,北方人口数量是南方的两倍之多。
五胡乱华是北魏帝拓跋焘结束的。
五胡乱华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迁徙,在多代皇帝的宽容接纳政策下,胡人逐渐增多,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西晋首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晋朝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华夏大伤。胡人趁机起兵,侵扰中原,中原大乱。在百余年间,先后由胡人及汉人建立了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
历史上是北魏世祖拓跋焘平定的五胡乱华。五胡乱华大抵是在北方,随着北魏拓跋氏的崛起北方渐渐规复统一。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北魏世祖拓跋焘攻灭北凉,北方被统一。以后中国开始正式进入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扩展资料
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的国家达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后北方被前秦统一,中国呈现出前南北朝特征。
西晋“八王之乱”,胡人趁乱反晋。西晋灭亡后,出于避乱,晋朝皇室和北方黄河流域广大居民进入安定的长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南渡导致了经济重心南移。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中原沦陷”等。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灭陈朝,方使中国结束了300年的动乱和分治。
东晋建立时,中原已沦丧于胡人之手。中原汉族在祖逖、桓温等名将的带领下绝地反击,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迁居南方的爱国将士每每以北伐中原、收复失土为己任。东晋与五胡的战争,十六国之间的厮杀,使得这一时期战乱连连。河淮地区为南北交战的主战场。
主要过程
五胡乱华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开序幕。
304年冬天,氐族领袖李雄占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史称前赵,是五胡建国的开始。
310年,晋怀帝永嘉四年,刘渊死,其子刘聪杀太子刘和即位。
311年(永嘉五年)四月,刘聪部下石勒,歼晋军十多万人于苦县宁平城,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余人。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晋怀帝,杀太子、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多人,并大肆发掘陵墓、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祸”或“永嘉之乱”等。
313年,刘聪毒死了晋怀帝。怀帝侄司马业(或作司马邺),在长安登基,是为晋愍帝。
316年前赵刘曜攻长安,俘虏晋愍帝。
317年晋愍帝被杀,士族王导、王敦等,扶植晋朝远房宗室司马睿,在建康登基,是为晋元帝。历时五十一年的西晋灭亡,东晋开始。
参考资料
五胡乱华_百度百科
北魏帝拓跋焘结束的。439年,九月,北魏帝拓跋焘率军包围姑臧,沮渠牧犍出降,北凉灭亡。北魏帝国统一华北,135年的五胡乱华时代结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第三任),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三任),南北对峙,正式进入南北朝时代。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灭陈朝,方使中国结束了300年的动乱和分治。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中原沦陷”等。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
扩展资料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西晋“八王之乱”,胡人趁乱反晋。西晋灭亡后,出于避乱,晋朝皇室和北方黄河流域广大居民进入安定的长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南渡导致了经济重心南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持续了多长时间?最后是怎么结束的
五胡乱华是拓跋焘结束的。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诸多蒙古人趁西晋八王之乱,综合国力衰微之时,相继创建多个非汉族人政党,产生与南方地区汉人政党僵持的阶段。“五胡”关键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族,但实际上五胡是汉朝末各乱华胡人的意味着,数量不是五个。
晋代创建时,中原已沦亡于胡人之手。中原汉族人在祖逖、桓温等大将的引领下绝地逢生,终因势单力薄而不成功。迁住南方地区的热爱祖国将领常常以北伐中原、收复失土以民为本。晋代与五胡的战事,十六国中间的拼杀,促使这一时期战争连连。河淮地域为东西南北对战的主阵地。
西汉都很强劲,隋朝也很强劲为什么之后就被胡人给乱掉,有人说五胡乱华的直接原因是匈奴鲜卑杂胡很多内迁,在那个时候,也有有重臣写了《徙戎论》期待朝中迁胡人于塞外,朝廷没采取。此后长城丧失功效,胡虏敞进敞出。再加上“八王之乱”,给了胡虏很好的机遇。
五胡乱华,是中国东晋时期,塞北好几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趁中原的西晋王朝衰微苦闷之时,规模性南进创建胡人国家而导致与中华擒雄政党僵持的阶段。“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
百余年间,北方地区各族人民及汉人在打开华北地域创建数十个高低不一尺寸各不相同的国家,打开了五胡十六国时期五胡乱华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开序幕。304年冬季,氐族领导者李雄占成都,自称为“成都王”;史称成汉,匈奴皇室刘渊起兵于离石(今山西省离石),史称汉赵。
是五胡新中国成立的逐渐。公年304年至公元439年这一段时间被称作五胡乱华,439年逐渐西汉与宋代僵持。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三任),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三任)“贞观之治”就是指中国唐太宗当政期内的清明节政冶。
那时候国号为“唐开元”(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这也是唐代的第一个治国,与此同时为之后的开元之治打下了结实的基本。也就是304--627从五胡乱华到唐开元较为远,有323年。
都不是,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的国家达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后北方被前秦统一,中国呈现出前南北朝特征。
西晋“八王之乱”,胡人趁乱反晋。西晋灭亡后,出于避乱,晋朝皇室和北方黄河流域广大居民进入安定的长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南渡导致了经济重心南移。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中原沦陷”等。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灭陈朝,方使中国结束了300年的分治。
五胡乱华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开序幕。
304年冬天,氐族领袖李雄占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史称前赵,是五胡建国的开始。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入侵
310年,晋怀帝永嘉四年,刘渊死,其子刘聪杀太子刘和即位。
311年(永嘉五年)四月,刘聪部下石勒,歼晋军十多万人于苦县宁平城,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余人。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晋怀帝,杀太子、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多人,并大肆发掘陵墓、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祸”或“永嘉之乱”等。[7][8]
313年,刘聪毒死了晋怀帝。怀帝侄司马业(或作司马邺),在长安登基,是为晋愍帝。
316年前赵刘曜攻长安,俘虏晋愍帝。
317年晋愍帝被杀,士族王导、王敦等,扶植晋朝远房宗室司马睿,在建康登基,是为晋元帝。历时五十一年的西晋灭亡,东晋开始。
439年,九月,北魏帝拓跋焘率军包围姑臧,沮渠牧犍出降,北凉灭亡。北魏帝国统一华北,135年的五胡乱华时代结束。
所以真正结束五胡乱华的人是北魏帝拓跋焘!
五胡结局
匈奴
汉朝南北匈奴分裂时,北匈奴可能迁往了欧洲,建立了匈奴汗国,从而导致了日耳曼民族的大迁移,间接的灭亡了西罗马帝国。隋唐以后,不再有记载。
羯
后赵被冉魏灭亡后,羯族作为俘虏几乎屠杀殆尽,仅剩下一万余人投降了东晋。
鲜卑
鲜卑族建立政权后,部落大都解体,人民多转向定居农业生产,随着封建化进程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时期,鲜卑作为民族实体和政权实体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渐消亡。但是鲜卑消失的主因是人口枯竭,当年鲜卑族的汉化政策总体而言并不是特别成功,一些鲜卑族先是汉化后来又胡化。经历后来的历史进程,到隋朝时期,鲜卑族作为一个民族最终消失。吉林大学古DNA实验室的研究,证实现代锡伯族很可能是拓跋鲜卑后裔。
羌、氐
原本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几支,在唐初年间被松赞干布统一建立了吐蕃王国,消失在历史中;另外南迁的一部分在云贵高原形成六诏,最终统一为南诏。南诏灭亡后分裂为各个民族;其余的继续南迁,与缅甸当时的各族共同书写了缅甸历史。
五胡乱华没有被汉人扫平,汉人武装建立的冉魏被慕容北燕灭亡后,少数民族的北魏拓跋氏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诸王朝,江南东晋已于公元420年为南朝刘宋所代替,统一北方的是拓跋焘,他雄才大略,通晓兵法,在历次战争中,常亲自率军出征,临阵勇猛,多获胜利。
魏始光三年(夏承光二年,426年)至四年,拓跋焘乘夏主赫连勃勃卒,诸子相残杀之机,二次率军进攻夏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以佯弱诱夏军出战,引而疲之,然后隐军出夏军阵后,顺风冲击,大败夏军,克统万,俘夏王、公、卿、将、校及后妃、宫人等以万数,又获马30余万匹、牛羊数千万头。
神麚二年(429年),魏帝抓住柔然夏则散众放牧之机,率军长途奔袭漠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掩其不备,大破柔然,威服高车,为稳定北方创造有利条件。从此,柔然势力大减,主动攻魏较少。
神麚四年(夏胜光四年,431年),拓跋焘灭了夏国。延和元年(北燕太兴二年,432年),北魏连克北燕诸多军镇,太延二年(北燕太兴六年,436年),北魏遣兵攻克燕都和龙(今辽宁朝阳),灭亡北燕。
太延五年(北凉永和七年,439年),拓跋焘以平西将军源贺为向导(源贺为故南凉主秃发傉檀之子,南凉原据姑臧,后为北凉所占),率大军进攻北凉。由于源贺引兵招慰姑臧城附近诸旧部3万余落,故魏主得以迅速攻克姑臧,灭亡北凉。接著,魏军又攻占张掖、乐都、酒泉等地,皆留将镇守。
至此,北魏统一了北方,西晋末年以来135年的十六国分裂局面宣告结束。从而与南方的刘宋政权并立,形成南北朝对峙的格局,而太延五年即公元439年魏灭北凉这一年, 被认为是南北朝的开始年代 与江南的汉人政权对抗
五胡乱华是个历史时期,用平定二字似乎欠妥,应该用终结比较恰当。
终结北方这个乱世的是鲜卑族的拓跋焘,即北魏太武帝。
统一华夏就比较难了,是百余年后的杨坚,借助篡位谋取了北周的主导权,灭掉了南陈,结束了南北朝,混一乾坤。(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后来变为北齐,西魏变为北周,杨坚篡位时北周已经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
冉闵只是五胡乱华中期的一个枭雄,原为石虎养子,在石虎死后自立门户,在北方于慕容鲜卑争雄。对胡人进行大规模的复仇性屠杀。他代表了北方民族矛盾激化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