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求艺 文化学习

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的关系

晏殊和晏几道两人是父子关系,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子,因同是北宋的著名词人,世人将两人称为二晏,晏殊为“大晏”,晏几道为“小晏”。晏殊因掀开了宋初令词创作的新篇章,被后人称为“倚声家之初祖”。晏几道以词著称,是婉约派的重要人物。

这对父子是北宋有名的词人,他们的词继承了晚唐五代的光荣传统,并且还积极推动了词的发展,将五代诗词的那种典雅清秀的风格传承了下去,同时又避免了男欢女爱、风花雪月的弊端,可以称之为改良派了。但是父子俩的词风格其实是不太一样的,父亲晏殊当过宰相,写出来的词都很典雅华丽,与他身份相符,儿子晏几道则仕途失意,没有当什么大官,一生穷困潦倒,他的词当中多了几分忧愁和感伤,这是两人词的最大区别。

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并称二晏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之间是父子关系,晏殊是晏几道的父亲。

【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一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晏几道简介】

晏几道(1038年一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北宋的著名词人晏殊和晏几道是什么关系

导语:北宋的两个著名词人晏殊和晏几道是是父子. 晏几道是晏殊第七子。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诗人大全,欢迎大家参考!

1、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上承南唐而洗却铅华,媚中求雅,对宋词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晏殊的词集是《珠玉词》,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被称为“天然奇偶”。

2、晏殊与晏几道的关系

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晏几道(1038年-1110年),字叔原,号小山,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晏几道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有《小山词》传世。

北宋诗人晏殊与晏几道并称二燕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北宋诗人晏殊与晏几道并称“二晏”,他们之间是父子关系。

1、晏殊是北宋时期著名神童,以神童见召,赐进士出身,授秘书省校字。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

2、晏几道:北宋著名词人。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

北宋二晏的关系是啥

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并称“二晏”,他们之间是(父子)关系。

北宋词人晏殊与其子晏几道,以其相映生辉的艺术成就影响了一代词风,被词话家们并称为“二晏”, 是中国历史上少数著名的父子文学家。

晏殊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晏词造语工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一一。有胡亦堂辑《晏元献遗文》一卷。

晏几道 (约1040~1112),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属南昌进贤)人 。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干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

相关说明

晏殊、晏几道父子沿袭唐末五代词风,词作内容较为狭窄,多写流连光景、离情别绪等传统题材,风格以闲雅清婉为主,但又各有特色。

晏殊官至宰相,志满意得,其词作多为家会宴游的消遣,词中之愁只是春花秋月的闲愁;词风清新委婉。

晏几道虽出身于官宦大家,却官阶卑微,后又家道衰败贫苦落魄,其词作较为真实地抒发了一个没落公子的哀愁之情;词风感伤凄楚。晏殊“工于造语”,晏几道却“善于言情”。

晏殊和晏几道什么关系

晏殊跟晏几道是父子关系。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晏殊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扩展资料

晏殊和晏几道,被称为“两晏”,上启南唐五代之花间传统,下开宋词之婉约先河。“晏氏父子,具足追配李氏父子云”,说的就是二晏继承李璟、李煜的花间风格。

二晏这对父子因为际遇不同、性格各异,在各自诗词中又有不同的特色。形式上,大晏工整华丽,小晏清新自然;内容上,大晏保守端庄,小晏则直率深情。大晏、小晏的《珠玉词》和《小山词》正如其名,一个雍容华贵,一个清新深情。

小晏的《减字木兰花》和大晏的《破阵子》都写的是重游故地、不见故人,这一重合可能也说明大晏、小晏都不是薄情之人,都是感情细腻、把感情保存于心的人。但是,两人在表达感情时的情态不同,鲜明地展示出了两个人的不同性格。

一个人的时候,最宜相思。小晏和大晏的这两首词分别写作于春季和秋季。小晏的《减字木兰花》里,想到她,便想到当年那些无忧的欢愉时光,也不知不觉走到了两个人携手曾走过无数次的小道。

至今清楚地记得两个人在这条路上第一次牵手时的悸动、一起谈天说地时的畅快和一起共话未来时的甜蜜。再次回到这个地方,却发现这儿早已是绿杨夹道,郁郁葱葱,全然不是当年寂寥的寒酸样子。而这才发现自己的身边也不再有那个她了。跟着春风,又走到了那一簇繁花满树中。

这儿倒是没有改变,可是过去的旧景总是触发自己的那些欢愉记忆,每想起一条就挑疼一根心弦。一个人看遍秋日飞花,可这花终究是日日凋零,一日不如一日。而一个人的酒喝着喝着就醉了,醉酒趔趄前行、无人照料,这和着许多旧恨又压在了人的心头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晏殊

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并称为二晏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是父子关系,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是北宋词坛第一位江西籍领袖,也是宋词婉约派的一代宗师。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晏几道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扩展资料

晏殊有八个儿子,只有四子晏崇在官场上较为显达,其余子女都无法重现晏殊的辉煌。晏殊去世后,包括晏几道在内的几个未成年子女由其长媳张氏抚养长大。尽管有嫂子的教导,可晏几道这公子哥从小就叛逆,特别鄙视科举考试,像极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以往经常有人误传,晏家在晏殊死后家道中落。实际上,晏殊去世时,他的女婿富弼还在朝中担任要职,欧阳修等门生故吏也都在京城为官,晏家依旧是地位显赫的豪门。至少在三十岁之前,晏几道都拥有丰厚的物质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晏殊

百度百科—晏几道

温馨提示:
本文【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的关系】由作者文化知识趣说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5 牛求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