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指南
分享高考、中高、成考、自考、教育资讯、学校相关攻略。
发布时间: 2024-07-11 11:26:34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受谁影响最深:
黑格尔。
唯物辩证法: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的哲学原理。它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其基本思想是概念的辩证发展。它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并企图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猜测到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吸取了其中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体系,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受黑格尔的影响最深。黑格尔指出:世界历史的进程由心灵“正、反、合”的“对反、重复、超越”原则支配,这是辩证法。
费尔巴哈则提出“唯物质才是真实”的世界观,这是唯物主义。马克思结合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学说而创造出“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哲学中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理论 。
基本特征:
唯物辩证法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另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对立统一:
唯物辩证法指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由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组合而成。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统一思想来自黑格尔。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受黑格尔的影响最深。黑格尔指出:世界历史的进程由心灵“正、反、合”的“对反、重复、超越”原则支配,这是辩证法。
费尔巴哈则提出“唯物质才是真实”的世界观,这是唯物主义。马克思结合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学说而创造出“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哲学中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理论 。
扩展资料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属性具有质和量两个属性。量是指衡量事物处在的某种状态的数量或具体形式;质是指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变是事物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的变化,是一种飞跃,往往表现为突变。
质量互变规律,即从量变到质变,是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事物,在其每次由一种性质变化到另一种性质的过程中,总是由微小的变化(即量变)慢慢积累开始,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事物由一个性质变化到另一个性质(即质变)。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经过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推动事物无限地发展下去。因此说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受到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其中对马克思影响最大的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但这两位哲学家的理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马克思结合当时的社会实践,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辩证法思想,并对之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唯物主义思想,并克服了它的形而上学性、机械性与不彻底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具体是指:
1、社会实践和阶级条件
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继在西欧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为科学地提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奠定了社会历史前提。与此同时,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和阶级对抗越来越尖锐起来。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
2、自然科学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自然科学和发达的大工业一起变革了自然界,为人们正确地揭示自然规律、结束对自然界的幼稚态度、打破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创造了条件。
马克思主义是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并加以改造和发展的结果。其中,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是以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为代表的。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且进一步加以改造,创建了唯物主义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吸取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建了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把辩证唯物主义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完成哲学上的一次真正革命。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重大贡献,是创立了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学说中的合理部分,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法国空想*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学说,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出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和主张。马克思、恩格斯又批判地吸取了空想*者的积极主张,阐明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建设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创立了科学*。
马克思基本原理的唯物辩证法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它的应用主要是辩证逻辑的三大定律:对立统一定律、量变质变定律和否定之否定定律。毛泽东说这三大定律都可以在事物的对立统一的核心规律范畴内加以解释。
唯物辩证法 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
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扩展资料
起源:
黑格尔指出:世界历史的进程由心灵“正、反、合”的“对反、重复、超越”原则支配,这是辩证法。费尔巴哈则提出“唯物质才是真实”的世界观,这是唯物主义。马克思结合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学说而创造出“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哲学中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理论 。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的哲学原理。它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物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