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指南
分享高考、中高、成考、自考、教育资讯、学校相关攻略。
发布时间: 2024-07-11 11:26:27
苏武(前140年前 -前60年), 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 。苏武在汉武帝时担任郎官。
苏武的行动,表现了他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坚韧不拔、一身正气的性格特点。表现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质。作为汉朝的外交使节,匈奴用审讯逼迫他,用死刑来恐吓他,都不能使他屈服;卫律用荣华富贵引诱他,也不能使他动心;用流放北海放羊来折磨他,也不能令他改节。
牧羊北海:
苏武到了北海,没有供应粮食,只能掘野鼠所储藏的果实吃。苏武拄著汉节牧羊,起居都拿着,以致节上毛全部脱落。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到北海打猎。苏武会编打猎的网,矫正 ,于靬王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物。三年多过后,于靬王大病,赐苏武马匹、牲畜、服匿、穹庐。于靬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冬天,丁灵人盗走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再度穷困。
苏武在汉朝时,与李陵都担任侍中的官职。武帝天汉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后单于派李陵去北海,为苏武设酒宴和歌舞。李陵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和子卿你交情深厚,所以让我来劝说你,他真心你能成为匈奴的臣子。你到死也不能归汉,白白在没有人的地方让自己受苦,即使坚守信义又有谁能看见呢?先前长君做奉车都尉,随从圣驾至雍的棫阳宫,皇帝扶辇下除,撞到柱子折断车辕,被指控为大不敬,伏剑自刎,皇帝赐钱二百万作为丧葬费。孺卿随从圣驾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把驸马推到河里淹死了。宦骑逃亡,皇帝下诏让孺卿追捕,没抓到,孺卿惶恐服毒 。我来的时候,你的母亲已不幸去世,我送葬至阳陵。你的妻子年少,听说已经改嫁了。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重你离家至今已经十几年了,是不是还活着也不知道。人生如朝露一般短,为什么要让自己受这么久的苦呢!我刚投降的时候,也痛苦的像发疯一样,恨自己背叛了汉朝,加上被收留在保宫里。你不想投降的心情,难道比得过我当初?况且陛下年龄大了,法令无常,大臣们没有犯罪就被灭族的有数十家,连自身安全都无法保证,你还顾得上别人么?请听从我的建议,不要再说别的了。”
苏武说:“我们苏家父子没有什么功劳,都是因为陛下才能位列将帅,获爵封侯,兄弟为近臣,我一直都想肝脑涂地来报答他的恩情。现在能够杀身报恩,即使是上刀山下油锅,也觉得快乐。臣子事奉君主,就如同儿子事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就听从我的话吧!”苏武说:“我早就已经死了!右校王如果一定要让我投降,就请请停下今日的欢宴,我直接死在你面前!”李陵见苏武如此真诚,喟然长叹道:“真是义士啊!我和卫律的罪过上通于天!”说著流下眼泪浸湿了衣襟,决别苏武而去。
后李陵又到北海,对苏武说:“区脱地区捕得云中的活口,说太守以下的吏民都穿着白衣,说皇帝驾崩了。”苏武听了向南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数月之久。
(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 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3)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1、苏武性格特点
苏武的行动,表现了他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坚韧不拔、一身正气的性格特点。
2、人物简介
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出使匈奴苏武被扣
单于劝降苏武拒降
扣留北国汉国难归
名将李陵会见苏武
苏武的性格特征: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 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答案:
提示:
1.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心耿耿、大义凛然的爱国志士的形象。
卫律——凶残、强横、无耻的叛徒。
李陵——良知未泯、内心充满矛盾与痛苦的降将。
2.一是苏武与副使张胜的对照,二是苏武与叛徒卫律的对照,三是苏武与降将李陵的对照。
3.苏武自刺后,被置地坎煴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息,充满悲壮色彩。被幽置大窖、断绝饮食,卧而啮雪,与旃毛并咽,困苦中愈显苏武的性格坚强。牧羊北海,掘鼠食为食,仗节操持,节旄尽落,其历久而不变的节操更令人敬仰。
4.为下文的情节发展(苏武一行人因事被留匈奴)作铺垫。
5.突出苏武的民族气节、爱国精神。
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与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是苏武的主要特征
1.正当苏武将要回国之际,匈奴内部发生了谋反事件,副使张胜卷入之一变乱事故之中,当听到张胜报告后,他立即说:“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之后他又对常惠说:“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可见他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从来不考虑个人的安危.
2.当苏武被幽囚时,卫律来劝降,先是威胁,然后又是“举剑拟之”,苏武不为所动.再是利诱,苏武仍不屑一顾,置之不理.三是逼迫,苏武立即给一以一顿痛骂,骂其“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等等,可谓义正严词,气壮山河.表现了苏武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一淫的崇高气节.
3、苏武在匈奴十九年,可谓艰苦备尝.但他仍“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可见强烈的爱国心正是他战胜困难,顽强活下来得动力,表现了他坚忍不拔的爱国意志.
苏武传》成功塑造了苏武这一坚定爱国者的形象,苏武被匈奴扣押十九年而不改其节操。表现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质。作为汉朝的外交使节,匈奴用审讯逼迫他,用死刑来恐吓他,都不能使他屈服;卫律用荣华富贵引诱他,也不能使他动心;用流放北海放羊来折磨他,也不能令他改节。特别是在经历了北海长期贫困寂寞的生活后,仍然面对李陵的劝降不为所动,特别能见出苏武的气节。
形象塑造:
(1)选取典型事件来突出人物性格。如卫律通降、北海牧羊,李陵劝降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地将人物性格展现出来。
(2)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卫律举剑欲刺武,作者用“武不动”三字,就把苏武作为一个大国使节的威仪表现出来了。再如写苏武北海牧羊“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的细节,刻画苏武性格的坚定,十分传神。
(3)苏武形象的塑造,也是在一系列人物的对比中完成的。如张胜的怕死,李陵的因个人恩怨而不顾大义,都反衬出苏武的视死如归,正气凛然。
(4)运用个性化的语言,生动体现了作为一个汉朝的使者,那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汉朝的自信
是一个宁折不弯、宁死不屈和富贵不能淫的爱国代表人物。
留居匈奴持节不屈彰显民族气节,被匈奴扣押后,以高官厚禄,种种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劝其背叛汉朝,然而苏武始终没有屈服,在苦寒之地坚守十九年后,最终得以回归祖国。
人物故事
当时由于汉朝与匈奴作战频仍,为了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于是汉武帝派遣苏武出使匈奴。然而匈奴背信弃义,将苏武扣押,并且软禁了起来,希望苏武为匈奴所用。然而苏武作为汉朝的中郎将,持节出使,不忘初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气节,在匈奴的威逼利诱之下,誓死不从。
苏武在贝加尔湖牧羊了整整十九年,不忘气节,最后被隆重地迎接回了长安。苏武回到长安之后,受到了汉朝皇帝隆重的嘉奖。苏武牧羊这个故事,赞颂了苏武保持初心,坚守气节的高尚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