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求艺 初中学习 > 初中历史题库

“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不断进取、和平交往、交流合作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010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5周年,某校举行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

题文

“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不断进取、和平交往、交流合作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010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5周年,某校举行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问:
(1)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哪个朝代?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由于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才导致了中国与世界的日益隔离?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应该得益于实行了什么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史使人明智”,这段对外交往的历史,划你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朝代:明朝。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历史意义: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2)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改革开放或对外开放。
(3)启示:①从改革开放方面来谈。如:改革开放,国运昌;政策封闭,国运衰。或借鉴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政策等。②从郑和精神方面来谈。如:开拓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敢为天下先等。③从国家谋求发展和强盛方面来谈。如:要善于学习别国的文明成果,不要妄自尊大;要建立开放的对外关系,不能固步自封。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牛求艺专家说,试题““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不断进取.....”主要考查你对 [郑和下西洋 ]考点的理解。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下西洋:
1、背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积极遣使到亚非各地,促进中外交流。
2、目的:(1)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2)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为宫廷购回奢侈品。
3、经过: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郑和下西洋历史评价:
1、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2、其规模、航行时间、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市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早半个世纪;
3、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4、局限性;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因而不计经济效益,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长久。
废止了远洋航行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都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下西洋的隐藏目的: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出了宣扬国威,加强联系外,还有一个隐藏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1402年,朱棣率军攻下南京城。南京陷落时,“宫中起火,帝(建文)不知所终”。有的说“建文帝为僧遁去”。《明史·郑和传》则直截了当地说:“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许立群在《中国史话·三宝太监下西洋》一节中写道:“永乐皇帝派郑和航海的目的是寻找建文帝,因为永乐篡了建文帝的帝位后,建文帝失踪了,永乐怕他逃到国外,将来回来复辟,所以派人去找他。”其他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吴晗的《明初对外政策与郑和下西洋》等也认为,郑和下西洋除了经济方面因素以外,还带着皇上的秘密使命,这秘密使命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温馨提示:
本文【“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不断进取、和平交往、交流合作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010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5周年,某校举行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由作者教育微观察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5 牛求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