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那点儿小事
15年一线教育实践者揭秘家长VS学生的教育大战解析往届学生如何玩儿着...
发布时间: 2024-07-08 23:40:16
题文
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A.匈奴贵族B.契丹贵族C.党项贵族D.女真贵族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D
解析
这诗句出自岳飞的《满江红》,当时岳飞击敌即将胜利,解救被俘的两位前皇帝。报国壮志即将实现,却被执政皇帝召回不让继续攻敌,悲愤之下写了这首诗。那两句就是他壮志的体现,胡就是指北方的人,匈奴就是女真贵族,他们经常侵犯宋朝,岳飞想击破他们,解除他们对宋的威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还可以改为:浙江杭州西子湖畔有座岳王庙,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A.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B.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C.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D.岳飞被投降派杀害
考点
据培训啦专家说,试题“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主要考查你对 [辽、宋、夏的和战,澶渊之盟 ]考点的理解。
辽、宋、夏的和战,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宋辽形势图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大挫辽军锐气。于是,双方议和。最终议定: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双方维持旧疆,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各守边界;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宋朝“守内虚外”政策的必然产物,宋朝的妥协使辽国得到很多好处。但是,“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出现了平稳的局面。
宋与辽的和战:
宋太宗统一中原和南方后,为了夺取幽云十六州,亲自率兵向辽进攻。宋军包围了幽州城,并在高粱河向辽的援军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负伤中箭仓惶逃走。
雍熙三年(986年),宋军趁着辽朝内部矛盾重重,宋太宗再度分兵三路进行北伐,东路军以曹彬为统帅,中路军以田重进为统帅;西路军以潘美为统帅,。结果,出了中路军全身而退外,其余均被歼灭。从此宋朝放弃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计划,开始采取消极防御的措施。
1004年,契丹军队大举南下,双方在澶州议和,双方维持旧疆,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各守边界;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
澶渊之盟后,宋辽的对峙局面形成。在一个世纪中,双方基本维持了和平的局面。宋辽边疆的安定,双方贸易兴旺,使者往来不断,加强了汉族和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宋与西夏的和战:
元昊称帝都,与宋朝不断交兵,双方损失都很严重,于是元昊请和。1044年,双方订立和议: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送每年给西夏岁币;重开边境贸易。
从此以后,宋夏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的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檀渊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