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2-09-01 05:00:01
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的诗句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描写木兰不畏征途遥远,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诗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概述木兰征战十年,终于凯旋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描写木兰辞官不就而毅然还乡的诗句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6、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7、描写木兰离家越远思亲越切的诗句:“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8、运用比喻讴歌赞颂木兰谨慎、机敏的诗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诗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1、木兰操办急切而又井然有序的诗句:“东市买俊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2、描写军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3、表明木兰不贪图功名利禄,热爱家乡、亲人的诗句:“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这篇课文,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写木兰回家后恢复女儿装束的句子:“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不太知道你说的是哪个,就全给写上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闻 通: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帖 通:贴;惊忙 一作:惶;惶 火伴 通:伙)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天池是个美丽的地方,它可是女将军——花木兰的故乡。
走copy进大门就来到鱼跃龙潭。鱼跃龙潭里有两个年逾古稀的风车,好像两个巨大的轮子。
池里的水静得像一面镜子,清得都可以看见池底。池上有个棕色的桥,那桥是木头做的,中间还有几个坑,走的时候你们一定很怕自己摔下去。
过了鱼跃龙潭就到了百大峡谷。大峡谷的树既茂盛又高大,还有许多千姿百态的石头,几千块石头没有哪两块花纹是一样的,在大峡谷那可以听见泉水在叮咚地唱歌,还有树叶沙沙响,像正在为泉水伴奏。
接下来就来到了大瀑布了,看见那壮观的大瀑布谁不会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呢?瀑布那哗哗的响声,和在你身边悄悄拂过的风,使人神清气度爽。
登上了木兰天池向下看,山下的树木,人和房屋小得像玩具,山顶上有一片湖,湖周围栽满了树。湖对面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知片葱绿,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座用琉璃瓦做的房顶,原来是一座闪闪发光的寺庙。
下山的路上有个山洞,洞里是乌黑一片,像个鬼屋。在里面走,还有很多大胆的人在学鬼叫狼嚎,走过山洞,后面就是索道,那索道道和滑滑梯一样,一路滑下来,快得很。
木兰天池还有许多景点,大家有空就来玩一玩吧。
木兰天池景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长轩岭镇石门山、木兰生态旅游区西部,东与木兰山、木兰湖毗邻,是国家5A级景区,也是国家森林公园。
木兰天池,相传是木兰将军的外婆家,是木兰将军小时候生活、习武的地方。距武汉市城区中心61公里。
传说据县志记载,古代有位叫朱异的千户长,住在山北的双龙镇,因年逾半百无后,常登木兰山求嗣,后来生了一个女儿取山名木兰,木兰山上的祈嗣顶相传是木兰父亲求子的地方。木兰殿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代,殿里的三尊大的塑像代表木兰的三个阶段,这是她当将军时的形象,这是她从军前的形象,这是她从军时的形象。
木兰天池风景区相传木兰18岁那年,羌胡侵犯边关,木兰父亲连接12道兵书,但老将军年老体弱,木兰削发女扮男装。12年后,木兰已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将军了,唐太宗要封他为昭烈将军,木兰请求回到父母身边,尽女儿的孝心,远近的乡亲们为木兰的事迹所感动,在木兰山刻了木兰将军坊。
木兰山的石雕都采用了本地的石料绿帘石镌刻而成。“唐木兰将军坊”高5米、宽9米,下刻二龙戏珠的浮雕,双凤在上,双龙在下真是寓意很深的佳作,也是尊重女子气节的真实写照。
坐落在海拔520米的千尺峰上的玉皇阁,始建于唐代,阁高10米,相传是木兰将军凯旋归朝后,朝廷赐冠的地方,整个建筑没用片瓦寸木,都用大小石块交错干彻而成。棋盘石状太极,凌空耸立在峭壁之颠,传说木兰将军解甲归乡后,时常到这块巨石上同道人下棋。
这块巨石叫下马石,相传是木兰将军下马的地方。木兰之争木兰山南陡崖间有一泓碧水,这就是木兰天池,相传木兰小时候经常到天池旁舞剑挥刀,操练十分刻苦认真。
在中国,有5个地区都把木兰说成是自己家乡的英雄。木兰将军的丰功伟绩和她作为一个女子能代父从军,历代都有替父参军、替夫参军、替兄参军,所以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故乡有这么一个名人,感到无上的荣光。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女子不入史,所以木兰到底是什么地方的人已无从考察,唐代大诗人杜牧曾游木兰山,并赋诗一首: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赞颂了木兰女扮男装,奔赴沙场英勇杀敌的高风亮节和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自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问世之日起,木兰从军的故事在神州大地已广为流传,甚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上千年过去了,《木兰辞》的作者早已不知是何人了,但她的作品却一直流传至今,并被编进中学语文课本,被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传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