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说教育
分享教育动态,关注孩子成长
发布时间: 2024-07-07 12:39:10
题文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写出下列诗歌中反映的基本史实。
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⑵“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⑶“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⑴隋朝开凿大运河
⑵日本遣唐使来华
⑶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
⑷宋代传统节日元旦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的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歌颂的是隋朝开通大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但日后,他却经常乘船沿着大运河到江南游玩,导致隋朝灭亡。
(2)本题主要考查日本遣唐使来华的史实。“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中的晁衡是当时日本一位高僧,他随日本遣唐使来长安,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他与唐朝高僧鉴一样,都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3)本题主要考查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的史实。“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忆昔》这首诗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人口众多、粮食丰收、仓库充实、社会安定的情景。
(4)本题主要考查宋代传统节日元旦。“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宋代王安石的诗《元日》,这首诗描述了宋代人过春节的情景,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元旦前几天,人们打扫庭户,除夕夜祭祖、迎神供佛、挂职年画、贴“桃符”、守岁,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大街上还有各种演出。
考点
据牛求艺专家说,试题“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写出下列.....”主要考查你对 [南北方统一与隋朝的建立 ]考点的理解。
南北方统一与隋朝的建立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589年,他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
开皇之治:
隋文帝杨坚所统治的开皇年间,史称“开皇之治”。隋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开国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完成了统一大业,并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巩固了统一,强化了中央集权。开创了一个繁荣安定的社会局面。他总结了历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的教训,倡导并且力行节俭,使得节俭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隋朝灭亡:
隋炀帝的暴政,使得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之天灾严重,民不聊生。百姓被迫起而反抗。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发动起义,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其中,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在农民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风雨飘摇。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的特点:
短暂而繁荣
秦朝和隋朝的对比:
1、相同点:
(1)结束了分裂,完成了国家的统一:隋灭陈完成统一,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2)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并被后世所沿用:秦代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度。
(3)都有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秦代万里长城,隋代的大运河。
(4)都因为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推翻,二世而亡。
(5)都为后继王朝提供了经验教训,奠定了后世王朝繁盛的基础。汉代统治者吸收秦亡教训,注重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政治上汉承秦制,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唐代统治者吸收隋亡教训,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与民休息,政治上继承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出现了“贞观之治”。
2、不同点:
(1)取得政权和统一的方式不同:秦始皇是王位继承取得政权,横扫六国而完成统一;隋朝是杨坚代周建立政权,灭陈完成统一。
(2)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秦朝是封建社会的初期,隋朝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
(3)治国的重点不同,影响不同。秦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法家思想治国;隋朝学习儒家,以儒家为思想治国。
(4)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不同:秦代“焚书坑儒”,隋代“科举制”大量选拔庶族人才。
隋朝的政策:
隋朝的疆域:
隋朝对的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
1.完成统一,结束分裂,为唐代和以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2.继承了均田制,租调制,为唐代沿用并且革新,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继承发展了府兵制,并为唐代做沿用完善。
3.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后世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
4.隋末暴政为后代王朝的统治者提供教训,为“贞观之治”奠定基础。
5.隋朝政治经济繁荣强盛,开启了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