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求艺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核桃诗经

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2-10-16 16:48:01

1. 有关“核桃”的诗句有哪些

有关“核桃”的诗句有:

1.《咏核桃》清代 乾隆

原文:掌上旋明月,时光欲倒流。周身气血涌,何年是白头。

译文:手掌上把玩着核桃,时光好像会倒流一样。身体四周气血回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白头。

2.《上元竹枝词》清代 符曾

原文: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译文: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3.《和田核桃王》作者:无名氏

原文:核桃大树古风悠,虬干苍皮绿叶稠。纵使中空人上下,犹能挂果满枝头。

译文:核桃长成大树,风悠悠的吹着,树根、树皮干的略显苍凉,核桃树叶绿油油的,十分稠密。即使中间没有的核桃已经被人们上下打空,仍然有很多核桃挂满枝头。

扩展资料

核桃的主要价值:

一、营养价值:核桃营养价值丰富,有“万岁子”“长寿果”“养生之宝”的美誉。核桃中86%的脂肪是不饱和脂肪酸,核桃富含铜、镁、钾、维生素B6、叶酸和维生素B1,也含有纤维、磷、烟酸、铁、维生素B2和泛酸。每50克核桃中,水分占3.6%,另含蛋白质7.2克、脂肪31克和碳水化合物9.2克。

二、药用价值:味甘、性平,温,无毒,微苦,微涩。核桃味甘、性温,入肾、肺、大肠经。可补肾、固精强腰、温肺定喘、润肠通便。主治:肾虚喘嗽、腰痛;(核中木质隔层)味苦、性温;补肾,涩精。破血祛瘀:用于血滞经闭、血瘀腹痛、蓄血发狂、跌打瘀能等病症。

润燥滑肠:用于肠燥便秘的大便难解。本品苦泄散瘀,入肝经血分,有较强的活血调经、祛瘀生新之功,适于血分瘀滞较重者。此外,兼有润肠、止咳之功。

三、食疗价值:

(一)减少患抑郁症几率。核桃中富含丰富的ω-3脂肪酸,可以减少患抑郁症、注意力缺失多动症(ADHD)、癌症和老年痴呆症等的几率。

(二)减少患乳腺癌的风险。每天食用2盎司约60g的核桃,患乳腺癌和肿瘤的几率要小。

(三)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每周坚持食用5次坚果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近30%。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有益于胰岛素分解。

(四)减除压力。核桃中的核桃油具有减除血液静压的作用,饮食习惯的改变能更好的帮助我们身体应对外界压力。

(五)核桃黑发,秋冬季吃核桃是最佳时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核桃

2. 诗经是怎样的一部诗歌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集,收录西周 初一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 三百》。

先秦称《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 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沿用至今。《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 “风”包括“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歌谣,有诗 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分 “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 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 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

《史记》说:“诗三百篇,夫子皆弦歌之。”但在 长期的流传中,乐曲和舞蹈已^传,只剩下诗 文了。

3. <<;诗经分为三部分,哪部分最重要

体例分类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雅、颂三类。①风。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 ; 《 国风 》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思想内容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

4. 诗经里风雅颂这三部分里,他们的特点和区别是什么

风。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墉、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5. 《诗经》为什么被称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们读到的这些优美的诗句来自于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约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各地民间歌谣,反映了各地的风土人情,集中反映了西周时期平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国风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是《诗经》中的精华。“雅”是周代统治者在举行重大典礼和朝会时的音乐,其主要功能是宣扬周王朝统治的仁德和对百官平民的教化之功。

“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小雅》中有一些内容诞生于春秋时代政治衰乱时期,因而也有对黑暗现实的揭露与批判,具备一定的思想价值。“颂”是周代贵族们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内容一般是对祖先和神明的颂扬与赞美,对远古时代的一些历史风貌有所涉及。

在艺术风格上,《诗经》善于运用简朴的语言生动地描摹事物,以朴素 的生活画面反映社会现实,语言准确、优美,不仅富有形象性,而且多为 四句或六句的对句,读来朗朗上口,很有旋律感和艺术感染力。《诗经》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对我国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国 诗歌艺术的起点,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 重要符号。

6. 诗经里的<;式微>;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

《诗经·邶风·式微》译注 题解:役夫怨恨劳役没有休止。

式微,式微1! 胡不归? 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 译 文 天黑了,天黑了, 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 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 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 何以还在泥浆中! 关于本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二说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乏史实佐证。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君主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

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

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从此诗所用韵部分析,前章用微韵、鱼韵,后章为微韵、侵韵,这些韵部都较适合表达哀远沉痛的情绪。

诗人的随情用韵,使诗情藉着韵脚所体现的感情基调获得了充分的强调。所以方玉润评此诗云:“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未许粗心人卤莽读过。

《诗经原始》)。

温馨提示:
本文【核桃诗经】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5 牛求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