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2-11-18 10:36:01
《秋柳四章》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参差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第一联。赋柳:说秋天“涓涓凉露”要结成霜的时候,万千柳条正随风飘拂于池塘的岸边水上。《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刘禹锡《杨柳枝词》:“千条金缕万丝。”比兴:李兆元《旧笺》:“此为福王(弘光帝)作也。首句虚写南都将亡之象,次句比福王之不能自振也。”郑鸿《析解》:“次章专指弘光君臣也。首二句言君既昏庸,臣下虽多,半是阿谀苟容之辈,纯是一派衰颓气象。”
第二联。赋柳:以“青荷”、“黄竹”作衬托。何良俊《世说补》:“江从简少时有文情,作《采荷讽》以刺何敬容曰:‘欲持荷作柱,荷弱不胜梁。欲持荷作镜,荷暗本无光。”陈后主《三妇艳》:“中妇临妆台”。古乐府《黄竹子》:“江干黄竹子,可作女儿箱。一船使两桨,送儿还故乡。”这两句所用典故,与柳无直接关系,突兀插入,好象生硬凑合,也是为人诟病的主要例子,其实作用很为奥妙。比兴:李兆元《旧笺》:“三四句指马(士英)、阮(大铖)辈,言辅助之无人也。莲为君子花,而但余青荷,有群小在位、君子消亡之意。中妇镜,刺其昏暗不能补益君德也。竹亦应有劲节,而无如竟成黄竹,只可供女儿箱之用,刺其以声色奉君也。在朝之臣若此,南都安得不亡乎?”郑鸿《析解》,第三句略同学说;第四句则云:“盖指弘光帝征歌选舞之事。当时下诏选民间美女,供奉内廷,令校尉大事搜索。民间一闻此讯,朝议婚而暮已嫁,有投水自尽者。”此外,还可以有它义可解,如说中妇欲照,只有无光的青荷之镜;女儿随身,只剩粗陋的黄竹之箱。江浦舟中,仓皇逃命,正写出战乱中民间妇女一片遭乱的凄凉情况。
第三联。赋柳:说昔人著名的种柳之地,不但风景不常,更是人事全非。《精华录》注引《资治通鉴》,谓隋炀帝“自板渚(在今河南孟县)引河人汴,又自大梁引汴入泗,达于淮;又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江。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琅琊,即诗《序》所用桓温对柳感慨的典故。古乐府《琅琊王歌》:“琅琊复琅琊,琅琊大道王”。比兴:李兆元《旧笺》:“第五句以隋堤水比之,盖以福王征歌选舞,有类隋炀帝耳。第六句初看似节取桓温北伐之事,叹南明马、阮辈,并桓温之弗如。然温在琅琊,不过为内史,何以遽用‘大道王’语,虽曰借用(按,王氏此句自注:‘借用乐府语,桓宣武曾为琅琊’),不宜不伦若此。按《晋书》,琅琊王睿,生于洛阳,南渡后为晋中兴之主;福王亦生于洛阳,立于南都,而一年遽亡。较之琅琊,其始相类,其终大不相侔。则知先生所谓借用者,虽因宣武而借用乐府语,而用晋琅琊以例福王也。且晋五王渡江,而琅琊中兴,号称东晋。明季亦有五王,无一能中兴者,句中‘不见’,寄兴深矣。”郑鸿《析解》:“五句言弘光自河南失守,出奔淮庆,转徙淮上,马士英、徐鸿基等迎立南都,未及一年,遂至丧灭,是板渚之水依然,而沧桑已变矣。”又云:“六句以晋元帝形容之”,略同李说。
结联。赋柳:说洛阳杨柳,更不堪闻问。永丰坊,在洛阳。白居易《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目无人属啊谁?”比兴:明福王世袭地在洛阳,弘光帝由崧之父常洵,在洛阳被李自成农民军所杀。李兆元《旧笺》:“末二句用找补法,言南都之事已不堪回首,谁复向洛阳始封之地而致其凭吊乎?”郑鸿《析解》:“弘光不思讨赋,为父报仇,而日事荒淫,未几失国,千古恨事。洛阳昔虽繁华,然丧乱之后,亦只有故宫禾黍而已。若过其地,岂堪含情重问旧时风景哉!”若谓写“歌伎”,则起联谓战乱中一切娇躯弱质的女性,同受流离之苦。次联谓歌伎出身微贱,也一样遭受此苦。三联谓歌伎所托身的藩王,也已灭亡。结联谓藩王旧日封地的洛阳已荒凉残破,不堪回首。
王士祯(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
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清初杰出的诗人、文学家。
有大量名篇传世,其写景诗文,尤为人称道,所作“绿杨城郭是扬州”一句,被当时许多名画家作为画题入画。康熙皇帝称其“诗文兼优”,“博学善诗文”。
王士祯一生著述达500余种,作诗4000余首,主要有《渔洋山人精华录》、《蚕尾集》、杂俎类笔记《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居易录》、《渔洋文略》、《渔洋诗集》、《带经堂集》、《感旧集》、《五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431353938代诗话》、《精华录训篆》、《蚕尾集》等数十种。王士祯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
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转为苍劲。
擅长各体,尤工七绝。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
康熙朝书画家宋荦称王士祯“书法高秀似晋人“。近人称其书法为“诗人之书”。
博学好古,又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清初诗人王士祯,是继司空图、严羽之后倡导神韵理论的又一大家, 是“神韵说”的集大成者。
王渔洋标举的“神韵说”“有两层含义 : 一是指诗歌艺术风格上,“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两种风格并举而又侧重于古淡闲远一格。二是指在某一首诗歌中追求“与诗的高度统一,重在诗的内在品质”,韵则偏重诗的外在风貌。
扩展资料: 王士祯名扬天下,官位也不断迁升,成为清初文坛公认的盟主,一时间,诗坛新人到京城求名师,往往首先拜见王士祯。士祯以诗文为一代宗师,其诗多抒写个人情怀,清新蕴藉、刻画工整,早年作品清丽华赡,中年后转为清淡苍劲。
散文、填词也很出色。擅长各体,尤工七律。
与朱彝尊齐名,时称“朱王”。他提出的神韵诗论,渊源于唐司空图“自然”、“含蓄”和宋严羽“妙语”、“兴趣”之说,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作诗要诀。
所传诗文中,有不少题咏济南风物,记叙济南掌故之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士祯。
家是王维《杂诗》中“来日绮床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
家是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
家是马致远《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
家是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缕缕愁思。
家是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那撩人的夜曲。
家是张继《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夜半歌声。
家是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似箭归心。
家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答: 位于大明湖东南岸的秋柳园,是为纪念清代诗人王士祯而恢复重建的。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黄中明 摄秋柳园街的“秋柳人家”秋柳园秋柳诗社□本报记者 任晓斐 现代人提起大明湖首先想到的是《还珠格格》里的夏雨荷,琼瑶虚构的剧情中,夏雨荷以及后来她与乾隆的女儿夏紫薇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皆通的才女。但在历史上,大明湖畔并没有夏雨荷这样一位才女,倒是有过一位叫王士祯的才子。
昨天,记者来到王士祯及他的“秋柳诗社”同仁经常聚集写诗的大明湖畔秋柳园街。300多年过去,王士祯故居虽然已经在岁月长河中湮没,但作为名人价值体现的另外一种形式,他的名字却如诗的意象一般,与“大明湖八景”之一的“秋柳含烟”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为名人故居保护提供了另一种新思路。
故居以景点形式传承 今成大明湖八景之一 昨日的泉城艳阳高照,大明湖景区新区内游人如织。从南门进入景区一直向东走,一块刻有“秋柳含烟”字样的奇石格外引人注意。
作为“大明湖八景”之一,它的组成元素中包括秋柳园、秋柳诗社、天心水面亭三大景点。历经300多年的风雨,秋柳园馆舍业已湮没。
2009年,随着大明湖的扩建,包括秋柳园街在内的多条老街被拆除,如学院街、阁子前、后、西街,司家码头等。但因为王士祯,新建的大明湖景区新区内,秋柳园街、秋柳诗社及天心水面亭得以重建,成为大明湖的一处景点,名人故居也以景点的形式得以传承下来。
秋柳诗社门前,一尊铜像立在右侧,清代男性装扮,右手举起,左手拿书本,貌似在沉吟作诗。在他左脚边,一块翻开的书本形石碑上是关于王士祯的介绍,“此雕像为其初游济南时才华横溢、踌躇满志的形象。”
而在秋柳诗社大门上方,悬挂着秋柳园的匾额,两边分别挂着“尚书天北斗”“司寇鲁东家”的楹联,这是清代钱名世赠王渔洋的一副联,此联由现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书丹。工作人员介绍,秋柳园位于大明湖东南岸,为纪念清代神韵派诗人王士祯而恢复重建,2009年于原址之上恢复建成,占地17500平方米,包括天心水面亭、秋柳诗社、谭艺轩、信古斋、镜亭、瑶榭、秋柳人家等景点,是一组纪念性仿古园林建筑。
进门左右两侧为碑廊,为王士祯诗词和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袁士硕撰写的“秋柳园记”。正对大门处,是一座两层建筑,一层为精远堂,里面放置着王士祯像及生平介绍。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王士祯22岁考取进士,这里还放置着一份康熙为王士祯御封圣旨的复印件。二层就是曾经闻名天下的秋柳诗社。
对联分别由魏启后和欧阳中石书写。园子的左右侧还有廉志轩、谭艺轩、镜亭等建筑,但陈设的物品并不多,且多为仿制品。
园子外面的天心水面亭据说是王士祯吟诗会友之地,那脍炙人口的“秋柳四首”即在此亭信口拈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慈母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思念之诗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一作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一作事)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