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求艺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赞美彬县的诗歌

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2-10-28 14:18:01

1. 谁推荐一篇赞美彬县发展的散文或诗给我,速求,谢谢了

一、彬县大佛寺

丝路明珠数大佛,五窟文史统旅歌。

待到寰球定名日,无价之宝更超卓。

二、水帘灯山

图像五幅历万磨,元宵点亮天下绝。

海市蜃楼落春海,石韵火魂映银螺。

三、北宋彬塔

阁塔千载见南山,挺秀凝重现悠然。

开元古建何处去,宋风劲拂上巅尖。

四、姜嫄墓

姜嫄圣母懿德长,诞生后稷播谷香。

永眠蒲谷开首墓,光照周族传古芳。

五、公刘墓

定居教民务稼穑,树德变俗立豳国、

周墓蟠龙震千里,枕山控水伟名焯。

六、古公城

历尽沧桑天作证,白土原畔埋古痕!

自豳徙岐灭殷业,成在周原起在彬。

七、侍郎湖

林海宝珠侍郎湖,水秀山青入画图。

亭台巧布路环绕,纤尘不染仙境殊。

八、龟蛇山

龟蛇竞胜成玄武,石林组组著天书。

赏罢漂流泾水上,欢情似水再添舒。

九、东湖

彬淳之交有东湖,水光山色与月浮。

最是荷风吹净境,夏花满湖心不俗。

十、石龙窝

十龙徙宁九龙川,仅剩龙窝险壁悬。

大坎西长失湖梦,纷飞雨瀑望东泉。

2. 关于歌颂彬县的作文

从县城坐车出发,沿312国道走了约20公里,就看见了这座创建于唐贞观二年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大佛寺。全寺以大佛为主而建,主要由大佛洞、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洞四部分构成,有大小洞窟130多处,大小造像1980多尊。在众多佛像中,我最喜欢的是大佛窟主像——阿弥陀佛。这尊佛像方面垂耳,袒胸披衣,螺髻罩顶,两耳垂肩,月眉风眼,鼻直口阔,仰观金光灿灿的风腴面态,慈祥中透出威严, 威严中又现慈祥,虔诚凝观。大佛左臂搭膝,右臂上弯,左指自然朝下,右指微微前曲。大佛身高24米,肩宽13米,手掌宽4.5米,手指高2米,光指甲盖就要高50厘米, 4个壮小伙在大佛的手上打牌还觉得宽敞呢!

大佛寺还有个动人的传说了,相传大佛建成不久,对面的泾河突发大水,庄稼被淹,屋舍塌毁,百姓们没有办法,只好去求佛祖保佑。佛祖见状,大发慈悲,施展法术,他用无名指轻点一下,泾河的水立刻退了下去,但当它的手收回时,河水又猛涨起来,为了使泾河的水不再泛滥,大佛就将这只手指永远的伸了出去。从此,人们非常感恩大佛,便将每年农历的三月八日定为了庙会,十里八乡的人前来祭拜大佛。

3. 赞美家乡彬县新变化的征文1200

我的家乡彬县,位于陕甘两省交界之处,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素有“丝路明珠”之称。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彬县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家乡的历史古迹闻名遐迩,位于彬县城西十公里的西兰路旁,寺窟始凿于北朝,大规模开凿于唐初,贞观二年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指挥的彬州浅水原大战和五龙阪大战中阵亡将士而建,起名应福寺。北宋改名庆寿寺。明以来俗称大佛寺,以阿弥陀佛造像高大精美而得名。

大佛寺因山起刹,雕石成像,分为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四部分,曾被清代学者毕沅誉为“关中第一奇观”。

彬县的文化底蕴浓厚,戏剧演出历史久远,至明清大盛。时村村有戏楼,多处有庙会,逢会有大戏。剧种以秦腔为主,兼有眉户、弦板、道情等。至民国初期,北极镇六甲村的“六民社”、县城的“三民社”等演出戏班及皮影、木偶戏在城乡演出。戏剧演出多在庙会、祈雨、丰收庆典等场合。

4. 赞美泾阳的诗歌90字

泾阳呢,这里有名山,这里有古迹,这里有名人,这里更有闻名全国的绿色营养无公害蔬菜西北供应基地-----云阳蔬菜基地,这是一个被国家给予特别关注的地方,面对外面的朋友我常常调侃,你们那里多好多好,总之美誉再好也没有我们这里好,美食有可以提上日程的蘘荷是一道泾阳的特产,冒着热气刚出锅的美食,谁不馋的流口水,金黄的皮,蘸上蒜水,想想都不可思议。

如果说名酒“泾阳特”,那更有的说了,有副对联是这样写到的,喝了泾阳特---上联,谁都不认识谁---下联,横批---泾阳特,美哉,聊哉,酒逢知己千杯少啊,有荤有素,有酒,更有说不完的泾阳趣事,你不来泾阳还能怎么样。泾阳有很多景点,安吴青训班,文庙,泾阳塔(全国第一高砖塔),中国的地理性标志---大地原点,红军的聚集誓师地云阳,酿酒葡萄基地口镇蒋路,堪称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汉阳陵博物苑,还有包含在内的泾阳八景,可可谓数不胜数。

(八大奇景:睢城古渡、文川秀色、谷口晚烟、文塔晓钟、嵯峨(峤帽)灵云、仲山晴岚、瀛洲春草、龙陂丛绿)文韵悠长如风景秀色连绵。渭河、泾河是两条养育两岸百姓的母亲河,水草丰美,奇观易现,泾渭分明大家应该听说过吧,我认为“素有清浊两相宜,自是两袖清廉”很有为政警示意义,让人不禁想尽快一览奇观。

自小就喝两条河的水长大,吃两条河灌溉的庄稼产的粮食富足,对这片土地有着特别的感情,在那芳菲金黄的九月我做了一名酸腐的中文系学生,而现在又在九月回家在这片土地上挥洒青春,激扬文字。在大学我尽量的去一览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不想自是年少,难以领略中国文化国学的博大精深,略知皮毛啊!而此心高气傲,性情怪癖,常思生活之美,自我天生为乐天一派,对生活这坛美酒,品的自在,自得其乐,想之,在如此美妙的土地之上,尽享其美名,不为其贡献余力,汗颜心虚。

最近在思考着很多,在历史中如何才能不被忘却,就理性和感性较起真来,理性产生科学、真理、法律,而感性产生美术、音乐、诗歌,我却深深的感觉除过那些感性、理性就像一个二维空间中的永不相交的平行线,而就于两条线之间的是什么呢?思考良久终得顿悟,噢,是情感,是不能忘怀的恩情,,是触发内心共鸣最原始的亲情,是具有烙印的情感,是泾渭分明、不分明相交在一起的故土情,感恩之情,割舍不断的,是不能忘却的感情。这个地方有着睿智的人才,有着诗情画意的文人,有着如花美眷的姑娘,有着享誉盛名的古迹名胜,有着适宜居住养人的气候,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是真理,我就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默默地奋斗着。

能量、德行、魅力、敬业、知识是我在这片土地上悟出的价值取向,有了这些,我在生活中有了无数的目标,有了无穷的战斗力,要在他们身上学到那些优点,让自己变得强大,再去做更大的贡献,我钦佩他们身上有着那样优秀的品质元素,有我学不完的成就,我在他们身上学到了自我成就感的源泉,我很自豪,我会追随他们,勇往直前,因为他们在为这片土地做着贡献如我至亲父母般,没有谁不会感恩父母给我们生命,父母大地给我们健壮和睿智的大脑。看太阳初升,一轮红日穿过密林腾空而起,从塔的棱角青灰锈迹左面到右面更显出神秘,那一缕弧度温暖,清晰可见如记忆,昭示生命的不息,我们和红日一样守护这片神奇的土地,听着奔腾的河水,继往开来迎接如日中天的发展机遇,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回报我的父母。

就让我们一起努力高唱青春之歌,挥洒无悔的汗水吧,你还等什么呢?。

5. 关于"美丽彬县"的征文,600字~800字

中国从来就有“百万大佛之国”的称呼。更是有着名的“三十

大佛”,而彬县大佛就是其中之一。

我来到了位于陕西省彬县的彬县大佛窟。

彬县大佛,他可能无法和乐山大佛的雄伟相匹敌,也无法和灵

山大佛的金碧辉煌相媲美,甚至,他的眼部以下的金漆都脱落了。

但他仍然屹立在彬县这片土地上,他遭受过日军的侵袭,遭受过“

文革”的批斗,但在这一次次变故中,他顽强的站着。

穿过“明镜台”,越过“水屏阁”,大佛就出现在我面前,面

部的创伤不能掩饰他昔日的华丽,我仍可以从大佛的雕工和残缺的

色彩看出他曾经的辉煌。

彬县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面大佛,层层相见。”

俯瞰大佛,你会看到大佛的愠色,是愤怒的神色。看得越久,

你越能感受大佛的愤怒,是一种纯净发自人内心的愤怒。在高台,

你会感受到自己对神佛的不敬,内心会充满敬意。

当我走下石阶,我和大佛正视,大佛的脸上已不再是愠色,而

是变成了严肃的神情,注视着来往的众人。山间的山泉,山脚的薄

雾,水溅落的声音,薄雾的迷离,都消失不见了,眼前,只是佛,

心中满是严肃之情。在平台,你又会感受到严谨。

让人最津津乐道,是仰望,下了石阶,抬头仰望,你会看到如

清水般甘甜的笑容,淡而不涩,雅而不彩,平平淡淡,,却透出一

股慈悲,一股让人心灵温暖的笑容,感染着我的心,空中,适时的

飘来一阵悦耳的音乐,婉转动人,配合佛像的微笑,让人沉醉。好

似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感受到了一片清淡

的气息,那股微笑,让每个远道而来的旅人内心受到治疗,是一种

慈悲,是一种鼓舞,更是一种安慰。

不时仰望,一缕日光投射下来,照在大佛胸前的平台上,反射

到大佛脸上,好似天光,沐浴着大佛,也沐浴着我的心。那永远的

微笑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婉转而又动人,让人离不开视线,悠扬

的乐声依然,烘托出一片神圣而又祥和的环境,叹为观止。除了淡

雅,只是淡雅,那一缕微笑不知鼓舞了多少人,那微笑,永恒。

不管看多久,我总能从那微笑中看到慈祥,好似警示我们善的

重要,而善,最重要。

晚上,那缕轻柔的月光有又恰时的到来了,依然是佛面,在阴

柔的灯光下,发出层层神光,犹如银光护体,看着大佛,每个人都

会感受颇多。

在低台,你会领悟到善良的真谛,诚实对人,诚信待人……

我钦佩古人的智慧,能创造如此的胜景,还是那缕微笑,还是

那缕光,可能从百年前就在那里了,却不知感染了多少人。

与其怒、严相比,人更需要一颗善良的心

6. 有关敬老的诗歌

养老院 作者:陶喆 倘若这个大院—— 是一株玄妙的苍树 它的每条枝上—— 终将落下一叶孤舟 在暴风雨夜—— 它不被波涛吞没 风平浪静时—— 海浪也不来推它 它只是静止的浮在 静静的回忆的海面 ——磋砣 当三月艳阳高照 游戏在沙漠的蝎子 遇上仙人掌的温柔, 它们的相逢—— 沐浴在炎炎烈日 而在这个世界上 一切终归时间统治 它几百年的臣服 ——在炎炎烈日 一瞬而逝的相逢 摘得永恒的皇冠 当年轻的眼睛 亲吻她的皱纹 她低下前额的衰老 令人欣羡的容貌 神伤透过发香 你会看到—— 她曾拥有怎样的美丽 对我来说——衰老 是灵魂的跳跃 是投向天堂的翅膀 像小鸟一样优雅 翻开云层的帐单 爱情只付出孤独 而这孤独的一页 不比一片羽毛更重。

2、我自豪地告诉大家, 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 是寒冬里的一把火; 是沙漠中的一泓泉; 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 需要谈心时,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 需要关心时的一句亲切慰问。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 才能远离孤独, 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 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敬老,爱老,助老。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让我们在新世纪高举敬老爱老的旗帜, 献出我们全部的爱心与孝心, 抛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观念, 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条件, 让世界处处阳光灿烂,爱心闪烁!

3、牵起手,我们同一片蓝天下走, 抬头仰望星空,有你们留下的汗水和泪水. 俯首看着地,那金黄的麦子是你们宝贝, 就象我们, 舍不得放下,舍不得捧起. 看看身边的爷爷奶奶, 微笑之下藏着的皱纹什么时候又深了又多了. 想想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让一个位,撑一把伞,换一个灿烂的微笑, 天空会多一颗闪亮的星星!

7. 谁有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汉家寨那一刻的影音资料

我不知道汉家寨,但我知道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周至县南依秦岭,北濒渭水,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9′-108°37′,北纬33°42′-34°14′。总面积2956平方千米/2974平方千米。

总人口63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二曲镇,邮编:710400。

代码:610124。区号:029。

周至在尧舜代时,即为古骆国,夏属古雍州,商称郝国,周秦之际,置之内史,地属京畿,汉武置县,即名周至,相沿至今。《元和郡县图志》称:“山曲曰盩,水曲曰厔。

陕西盩厔县,其地山环水复,因名‘盩厔’。”如今更名“周至”,简则简矣,而其“山环水复”之义顿失,岂非大谬不然?解读“盩厔” /nr.asp?leaf_id=266 ○毛敏毅 查新华字典,“盩厔”为专用县名,在陕西省,即今“周至县”。

《元和郡县志》说“山曲曰盩,水曲曰厔”,这种说法对“盩厔”的意思是一种曲解。疑当时作者没有得到“盩厔”之名真实证据而以此地山好水好,来解读“盩厔”二字。

今天为了探索“周至”历史源流,还“周至”一个本来面目,我们又把“盩厔”请出来同大家见面。一、盩字出现在典籍史书中的记载 《旅鼎》青铜器载:公在“盩”这个地方的军营赐给旅十串贝,旅用来作父亲的祭器。

《害夫簋》有铭文124字,其中有盩先王宗室字样。纵说周至县名 ——有关“盩厔”的来历的考证 周至原名“盩厔”,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以同音字“周至”所代替。

“盩厔”二字十分古老,历史与文化含义也十分厚重,只是远隔时日被历史完全淡出,由此而发生的误解与歧说都在情理之中。要说清“盩厔”来历,还得从早周、西周的相关史料和近代以来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说起,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

公元前12世纪,周太王古公亶父不受北方戎狄的侵扰,迫使他在商王武乙元年(-1147)率族人从豳地,今彬县、旬邑一带迁徙到“岐山之阳,渭水之将”的周原地区。周原以渭河一衣带水,分北原与南原,竹峪南原及其周边都是他的领地。

古公利用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扩展疆域,发展农业,建立姬姓方国,准备实力实施灭商大业。《诗经》中就有“后稷之孙,实为太王。

居岐之阳,实始翦商”的记载。古公经营周原有50年左右,在南原留下的足迹挂一漏万,有这几件: 一是建造祭祀父辈先王诸盩的宗庙。

《诗经》中有“古公亶父,掏复掏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的记述。“盩庙”曾是早周和西周早期王室贵胄祭祀祖先的地方。

据扶风齐村出土的《簋》记载,周厉王12年,王曾率文臣武将、社会贤达来“盩先王宗室”搞过一次规模较大的祭祀活动。诸盩宗庙遗址,在今竹峪乡西盂村东约300米处、今称殿子疙瘩的地方,据有关方面考证,汉唐时代有过修葺。

现在这里古宫殿遗址象迹也十分明显。因诸盩宗室及其地域是古公纪念生父诸盩的地方,我们就有理由质疑,竹峪之“竹”是“诸”之误。

二是开凿石门,打通南原进出南山的通道。“石门”,硬是在石山上开凿了一个石洞,在铁器尚不发达的早周,古公精神难能可贵。

《周至县志》记载:周至很早就有“周亶王,入泥峪,凿石门”的传说。泥峪石门遗址尚在。

南原一带还有“周亶王,占龙脉,这里将出三石(音担)六斗菜子颗的官”的传说。三是古公从岐周北原向南原移民。

地名是历史的脚步声。至今南原一带的许多村落名称虽说不无偶合之处,而与北原村落名称有不少相似或者相同。

四是文王姬昌在这里创业时,建有姬亶庙。姬亶庙实为古公亶父庙,在今竹峪乡姬亶庙村北50米处的高地之上,该村至今仍有亶(今讹为“淡”)姓和姬姓后裔祖祖辈辈在这里居住。

姬亶庙是古公亶父在这里足迹、功业的综合含概,是历史、文化的凝固与彰显。而历史文化的悄然流失也是一件憾事。

本人在这里考察时,就村名来历曾询问过一村民,得到的回答却令人失望:甘肃麦客在这里吃了一顿鸡蛋面,这个村名就叫起来了。多么轻松,又多么悲凉! 诸盩庙、姬亶庙相距不远,都是建在沟壑旁的梁皮之上,庙基高抬,座南向北,背靠秦岭,俯拾渭水。

站在庙台向北远眺,南原、北原巍伟对峙而呼应;盩庙、宗庙相向辉映而矗立;豳地邈邈,周原历历,云蒸霞蔚,莽莽苍苍,天高物阜,虎踞龙盘。古公死后儿子季历继位,不久被商王文丁杀害,后由季历子姬昌继位。

文王在位50年,对竹峪南原情有独钟,在这里继续移民,发展农业,壮大国力。南原东端另名昌公原,据说是以文王尊讳而命名。

文王在昌公原下勘址移民还留有美妙的传说。相传文王踏勘地形时雪地黄昏,前面隐现一人,连喊几声无有应答,近前一看“哦,原来是个哑柏!”哑柏其名便从此鹊起(据《周至县志》)。

哑柏其名的鹊起,对姬昌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他在竹峪南原结识了一位具有非凡政治、军事才能的南宫适。南宫适,文王四友之一,《论语•微子》中就有:“周有八士:伯达、伯适……”的记载,伯适即南宫适。

南宫适后来掌握周王室军旅大权,为周王朝的崛起和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文王后裔,为了缅怀祖先在这里的丰功伟绩,曾在南原原区诸盩庙、姬亶庙西侧姬家沟村北约500米、姬家嘴建有文王庙。

文王庙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南宫。

8. 形容自己自作多情的诗句有哪些

1、《苏幕遮·怀旧》宋代:范仲淹 原文: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译文: 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

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2、《清诗纪事》 清代:钱仲联 原文: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译文:本来把心全部奉献给了明月,可是明月并不在意,却独独照耀那没有直觉的沟渠。落花有意与流水一起,但是流水却不在意落花。

3、《点绛唇·闺思》宋代:李清照 原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译文: 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4、《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 原文: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5、《蝶恋花·春景》宋代:苏轼 原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译文: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431343065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温馨提示:
本文【赞美彬县的诗歌】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5 牛求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