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2-12-15 17:11:35
涉密人员保密管理主要包括分类管理、上岗审查培训、出境管理 、脱密期管理。涉密职位又称涉密岗位,是国家保密局和省保密局核准备案的保密要害部门和要害岗位。
进入涉密岗位的人员,单位人事部门应当会同保密工作机构进行审查和培训;按照涉密程度对涉密岗位和涉密人员的涉密等级做出界定; 加强涉密人员在上岗、在岗、离岗的保密教育和管理。涉密人员在社会交往中,要洁身自好,以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胁迫,导致泄密。涉密人员不要携带涉密笔记本电脑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和涉密文件、资料等外出,确因工作需要携带时,要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并妥善管理。
涉密人员发表文章﹑著作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凡涉及本系统﹑本单位业务工作或对是否涉及国家秘密界限不清的,应当事先经本机关、单位或上级机关、单位审定。涉密人员拟向境外新闻出版机构提供报道,出版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军事等方面内容的,应当事先报本单位或上级机关、单位进行保密审查。向境外投递稿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十条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我国保密管理的本质特征是党管保密。
坚持党管保密,关键是贯彻落实保密工作方针政策,这就需要依靠制度和法治进行转化,需要依靠制度和法治来具体实现。因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等特征。
保密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是由国家秘密的重要性决定的。国家秘密一旦泄露,必将直接危害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和文化安全,直接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只有加强对国家秘密的保护,才能切实维护好国家安全和利益。
保密工作的性质
1、政治性。
保密工作的政治性。首先表现在阶级性上。我国的保密工作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具有预防和打击窃密泄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作用。其次表现在它的根本任务上。革命战争时期,保密工作为夺取政权、保障革命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和平建设时期,保密工作为国家政权巩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保安工作为保障、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2、群众性。
保密工作的群众性是由国家秘密产生、运行、分布形态特征所决定的。国家秘密分布在国家各个行业领域的各项工作中,保密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相连,与涉密的业务工作是—种融合关系,与特定的人群紧密相连,体现在特定人群的职能活动之中,这就决定了保密工作是—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
3、防御性。
保密是相对于窃密、泄密而存在的,所采取的―初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防范国家秘密被泄露、被窃取。保密工作的防御性,决定或影响着保密工作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必须建立在以预防为主、积极防范的基础上。
经常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开发应用先进的保密科学技术,开展经常性严格的保密监督检查等,都是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4、专业性。
保密工作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文化、教育、政法等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机关单位保密工作人员来说,既需要精通保密知识,也需要通晓本行业业务知识,将保密工作结合业务工作一起做好。
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而言,不仅要精通保密法律、保密管理等本职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和把握各个行业领域国家秘密事项范围和分布形态,以及各行业领域保密工作的基本特点、规律和原则,掌握、吸收并充分运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最新知识和成果。
我国保密管理的本质特征是党管保密。
坚持党管保密,关键是贯彻落实保密工作方针政策,这就需要依靠制度和法治进行转化,需要依靠制度和法治来具体实现。因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等特征。
实现国家秘密的有效治理,只有靠制度办事,遵循法治方式,才能建立国家秘密治理的长效机制。
保密工作需要注意:
1、要遵守保密法规,不将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泄露给无关人员。
2、要遵守上网规定,不将涉密计算机或涉密移动介质接入互联网。
3、要注意信息安全,不用非涉密信息设备存贮处理传输国家秘密。
4、要注意通讯安全,不用非保密移动电话普通电话谈论国家秘密。
5、要做到公私分明,不携带涉密载体探亲访友或至工作无关场所。
6、要遵守保密制度,不携带涉密载体回家或在家中处理国家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