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2-12-15 11:06:04
neau是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EAU),简称为“东北农大”
东北农业大学排名
东北农业大学
学校里面的环境很好好,学校面积很大,占地7400+亩,从南门走到北门,近3公里,要花半小时,所以没有自行车尽量坐校车吧。宿舍很暖,冬天室内有的时候还需要开窗户。东农有8个食堂,南区有南一、食街、南二、饺子园、棘园、清真馆、北区有北三,北四食堂,特别地好吃,还实惠(5-13块肉菜素菜搭配)。在哈尔滨的高校里流传着“学在工大,吃在农大”这样一句话,很多别的大学的小伙伴和其他教师会慕名而来农大专门吃饺子,农大的“饺子园”是哈尔滨各大高校的一个特色。
优势专业:金融学。该专业旨在适应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下的银行类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政府和企业组织对金融技术与金融管理人才的需要,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培养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掌握金融部门相关业务的操作技能,熟悉金融政策法规,并有较好的外语与计算机操作水平,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银行、证券、信托、投资、保险等金融机构和政府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各类企业。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就业率为82.48%,硕士就业率为92.38%。
东北农业大学的邮编是150030。
东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农、工、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省部共建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入选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学校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知名教育家、哈尔滨市第一任市长刘达为学校第一任院长。
建校以来,先后隶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国家高等教育部、国家农业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198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
扩展资料:
一、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386人,其中教授311人、副教授47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837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65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14人(含青年拔尖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9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委员1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7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8人、讲座教授3人,青年“龙江学者”2人,博士生导师228人,省部级教学团队5个。
二、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个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群(二级学科),10个黑龙江省级一级重点学科。
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北农业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官网-学院简介
是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东北农业大学(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EAU),简称为“东北农大“”,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农、工、理、经、管等多学科发展的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扩展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386人,其中教授311人、副教授47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837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65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14人(含青年拔尖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9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委员1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7人,“龙江学者”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本人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曾经是电气与信息学院的一名物联网专业学生。
东农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NEAU),简称为“东农”,是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211”学府,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198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
其专业设置如图所示,东农是一所重视农业,但综合性发展的学校,在历经了70年峥嵘岁月后,发展得越来越好,不但修缮了校园,而且还招收了许多优秀的老师和学生。可谓是哈尔滨市比较出名的院校了。
本人可能对全校学院的了解并不透彻,但是我对电气与信息学院还是能介绍一番的。电气与信息学院原属于工程学院,主要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电气工程专业,是一个比较有发展潜力的学院,老师尽职尽责,学生积极上进,总的来说学习的氛围很浓。当然,不敢说电信学院能代表整个东农,但是电信作为东农的一部分,确确实实可以体现出东农重视科学实践教育,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培养好的学生,为社会做出贡献。
东农特色:
作为一个东农学子,我极力推荐学弟学妹们加入东农大家庭,不光是因为它是“211”“双一流”学府,还因为它浓厚的学风、亲切的师长、好吃的食堂、美丽的风景,还有数不清的温暖故事。
还记得我初入东农,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不远千里去求学,在人生地不熟的哈尔滨,其实挺容易产生不适应的心情,但是东北人的热情着实治好了我的“社恐”,不论是打车的师父,还是学校帮忙引路的学长学姐,包括导员和任课老师,都给了我充足的安全感,他们的热情和温暖真的帮助我快速融入了大学的新环境。
而且2020年我们学校迎来了70周年校庆,那场景是非常壮观的,为此,我们学校将原来的一片试验田变成了后稷园,包括一个湖,还有好多亭子,环境是非常优美的。而且农业大学的花草树木是非常多的,一到春天就有各种樱花、杏花、草莓花争相开放,当然我们夏天还在校园里摘黄杏、草莓、山丁子等,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而且原来的校门也被更换了,比原来更加气派。在我毕业的这一年间,学校还发生了很多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脏乱差的南区校外一条街变得更加整洁,学校外也终于通了地铁,交通变得十分方便,而学校内也发生了很多很多改变,除了原来的饺子园、棘园、南区第一食堂、南区第二食堂、南区美食街、北区第三食堂、北区第四食堂外,还加入了新的面园,真可谓“吃在东农”,这个品牌还是比较出名的,我上了大学也因为伙食这么好而长胖了20斤。
听闻现在我校还有很多品牌注入,“MINISO”、小月亮、瑞幸咖啡等,所以不光学校外比较繁华,学校内也是非常繁华的。
当然,在东农最大的收获是我遇到了良师益友,在我们电气与信息学院,有很多优秀的老师,而且那届的同学也非常友爱。我最欣赏的一位导师是张喜海导师,他是我们物联网专业的负责人,也是我们学院的院长,张老师为人随和,待学生犹如待自己的亲孩子,是我遇见过的最负责任的老师。我跟随张老师进入了他的实验室,老师让他的研究生带我们本科生,当时我受到了很多研究生师哥师姐的照顾,我觉得一个学校好不好,首先要看这个学校的老师好不好,所以这也是我推荐东农的一个原因。
最后,附上一张我之前在东农照的照片,作为一名东农学子,深刻铭记“博学笃行 明德亲民”的校训,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是东农人,永远为东农骄傲,也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东农的骄傲。
2020年,东北农业大学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901-1000名。
东北农业大学(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EAU),简称为“东北农大”,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共建高校。
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省属特色高水平大学,“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东北农业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专任教师1417人,其中教授333人、副教授48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12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09人。现有“万人计划”入选者15人(含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委员12人。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7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8人、讲座教授3人,青年“龙江学者”2人,博士生导师228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东北农业大学
根据全国985和211大学名单可知:东北农业大学是211大学,但不是985大学。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黑龙江有4所211大学,1所985大学,目前985和211大学建设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
东北农业大学(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EAU),简称为“东北农大”,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省属特色高水平大学,“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学校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先后隶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国家高等教育部、国家农业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198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496.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3.1万平方米;设有16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拥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5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487人,全日制在校生31107人,其中研究生6436人、本科生24340人、外国留学生251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16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开设75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专任教师1417人,其中教授333人、副教授48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12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09人。现有“万人计划”入选者15人(含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委员1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7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8人、讲座教授3人,青年“龙江学者”2人,博士生导师228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植物学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胡宝忠)、兽医临床教学团队(2008年,王洪斌)
国家级教学名师:王洪斌等
“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王洪斌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向文胜、付强、刘忠华、姜毓君、张颖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向文胜、张颖
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向文胜、张颖、付强、刘忠华、姜毓君、王相晶、韩英鹏
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杨德光、向文胜、张颖、张淑珍
黑龙江省级教学团队:应用化学教学团队(2009,,叶非)、农科数学课程群教学团队
(2010,孟军)、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教学团队(2009,赵奎军)、土地资源管理教学团队(2010,雷国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2008)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重点专业30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黑龙江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项目2项(涵盖8个专业),黑龙江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6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物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学、生物技术、农业水利工程、园艺、动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拔尖创新型):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林经济管理
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复合应用型):农学、园艺、农业水利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乳品工程“3+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动物科学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农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乳品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东北农业大学-润盈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兰西县种猪场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绥化大豆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大宗蔬菜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兰西生猪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西甜瓜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精品课程:兽医外科学、动物生物化学
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保险与生活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乳与健康、生命教育(1~7讲)、大豆与人类健康(1~5讲)等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动物生物化学、兽医外科学
教学成果
2017年,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个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群(二级学科),10个黑龙江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畜牧学、作物学、兽医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学、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草学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乳品工业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市食品产业研究院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畜牧学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基础兽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二级学科):蔬菜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临床兽医学
农业部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群:新型农业装备制造产业、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
黑龙江省级一级重点学科: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园艺学、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
学位授予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畜牧学、作物学、兽医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草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专业学位博士点:兽医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畜牧学、作物学、兽医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草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植物保护、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专业学位硕士点:工程(生物工程)、兽医、工商管理(MBA)、会计(MPACC)、农业(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推广、农业资源利用)、金融等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区域试验站,3个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2个农业部科研基地,设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是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首批建设院校之一。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寒地小浆果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创新团队:乳酸菌代谢调控与发酵剂制造技术、大豆遗传育种与分子设计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寒地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生理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北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鸡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区域试验站:农业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
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东北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东北地区
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东北科学观测实验站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农业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级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北方寒地现代农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动物疾病防控技术与制剂创制、北方寒地园艺作物遗传育种与设施栽培重点实验室、牧草种质资源与育种重点实验室、小浆果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高寒地区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实验动物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监控重点实验室、北方寒地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寒地农业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寒地风景园林植物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饲料营养重点实验室、生物乳业重点实验室、动物群发性疾病监测和防治重点实验室、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寒地作物品种改良与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寒地黑土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寒地蔬菜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功能基因重点实验室、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其他省部级研究中心: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乳品标准化中心、全国乳品信息中心、农业部农业生物基因检测中心、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黑龙江省农业生物基因检测中心、黑龙江省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省乳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黑龙江省优势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研发平台
研究成果
截至2019年3月,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32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19年3月,学校主办的期刊有:《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中国马铃薯》《饲料博览》《中国乳品工业》《乳品与人类》《农业经济与管理》《大豆科技》。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并被CABI、CA、CSCD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曾获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等奖项。
馆藏资源
据2019年4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数据显示,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有各类文献资源200余万册,其中印刷版文献140余万册,电子图书66万余册。印刷本文献中含中外文图书近120万册,中外文学术期刊及报纸2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0个。订阅中外文学术期刊刊及报纸2000余种。馆藏中有文渊阁版《四库全书》一套,《续修四库全书》一套。馆藏文献已经形成以学校重点学科和研究型文献为主,电子文献资源覆盖相关学科的馆藏体系。先后购买清华同方、北京万方和重庆维普等中文数据库,Agricola、FSTA、EBSC0、Springer、CA等外文数据库,购买书生、超星电子图书66万册,自建了“大豆”、“奶牛乳业”、“学位论文”等特色数据库。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设有教育部赴俄留学培训基地,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大学校长论坛中方秘书处单位,先后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的60多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联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