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建学院在哪
学院坐落于素有“京津走廊”之称的河北省廊坊市
北京城建学院是2003年4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实施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兼办中等职业教育。学院由原北京市三所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北京市工业学校、农业学校、财贸学校)合并组建而成。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4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实施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兼办中等职业教育。学院由原廊坊市三所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廊坊市工业学校、农业学校、财贸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廊坊市工业学校始建于1972年,历经两次易址更名,于1987年定名为廊坊市工业学校;农业学校始建于1957年,时称天津专区农业技术学校,后经历天津专区稻作学院、天津农学院、天津农业专科学校等阶段,1986年迁址廊坊更名为北京市农业学校;财贸学校始建于1964年,原名为河北省天津专区商业职业学校,三易校址后于1976年迁至廊坊,1989年定名为廊坊市财贸学校。
从北京站到北京城市建设学校坐公交怎么走
北京城市建设学校 在 水碓子东路15号
公交线路:729路,全程约8.3公里
1、从北京站步行约190米,到达北京站前街站
2、乘坐729路,经过9站, 到达甜水园北里站
3、步行约650米,到达北京城市建设学校
北京城市建设学校的学历在学信网上查询不到
您好,北京城市建设学校的学历在学信网上查询不到的主要原因是“北京城市建设学院”的学校名称目前不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请谨慎辨别!报考前可以到教育部官网查询具有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资料来源:互动百科)
中国技校排名榜大全
中国技校排名榜如下:
全国排名前十的技校: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上海市交通学校、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烟台高级技工学校)、三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是北京市属公办高职院校。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1981年,学校改建为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是北京市属公办高职院校。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1981年,学校改建为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才总公司物探局职工大学、北京市立信会计职工大学、北京财政学校和北京城市建设学校先后并入。
2003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2019年,为进一步深化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服务通州区和北三县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学校依托燕京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廊坊校区。
上海市交通学校:
上海市交通学校创建于 1960 年,是一所培养汽车、物流、船舶等交通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全日制重点中专学校。学校是上海市文明单位。2018 年 11 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近年来学校已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 项,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 1项、二等奖 2项,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北京职业技术学校有哪些?要详细点的…
北京职业学校有以下:
1、十大专科学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北京市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畔,占地807亩,是北京职教园区所在地。
2、十大专科学校: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市属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首都文明单位和北京高校平安校园示范校。
朝阳有什么技校
北京市城乡建设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北苑羊坊甲2号 100012 84922581
北京铁路机械学校 朝阳区八里桥 100024 51839049
北京水利水电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里1号 100024 65762428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5号 100016 64312725
北京市计算机工业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东坝红松园北里甲一号 100018 65492193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北京朝阳区花家地南街6号 100102 64771154
北京市对外贸易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6号 100029 4496051
北京城市建设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水碓子东路15号 100026 85982068
北京市医药器械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北苑六号院 100012 84924242
北京市第二轻工业学校 朝外红领巾公园路8号 100025 85820828
北京市纺织工业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东里6号 100025 85987420
北京市化工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垡头西里二区30号 100023 67382788
北京艺术设计学院中专部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8号 100029 84647644
北京邮电工业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将台路2号 100016 64313861
北京市汽车工业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甜水园甲1号 100026 65002117
北京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芍药居甲1号 100029 84612856
北京市塑料工业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德外双泉堡科荟西路甲2号 100085 64874207
北京有哪些中专
北京市2004年具有招收初中毕业生资格的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学校名单
东城区
1 北京市东城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2 北京市财经学校 3 北京市美术职业学校 4 北京外国语学校 5 北京市私立绿洲职业高中 6 北京市东城区古城职业高中
西城区
7 北京市外事服务职业高中 8 北京市实用美术职业学校 9 北京市西城区电子电器职业高中 10 北京市西城区汽车维修职业学校 崇文区 11 北京现代职业学校 12 北京市崇文区电子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13 北京酒店管理职业学校 宣武区 14 北京市宣武区第一职业学校 15 北京市宣武区第二职业学校 16 北京市宣武区第三职业学校 朝阳区 17 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 18 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 19 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原北京市将台路中学) 20 北京市民族职业高中 21 北京市新源里职业高中 2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 23 北京市金融商贸职业技术学校 24 北京市东方职业学校 25 北京市朝阳区职业技术学校 海淀区 26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 27 北京市海淀区外语电子职业高中 28 北京市海淀区艺术职业学校 29 北京市花园路职业高中 30 北京市远大职业高中 31 北京市军乐艺术学校 32 北京市残疾人职业高中 33 北京市盲人学校 丰台区 34 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35 北京市洋桥职业学校 36 北京市丰台区城市园林建设学校 37 北京新桥外国语学校 石景山区 38 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 39 北京市古城旅游服务职业高中 40 北京市盛
北京建筑大学新生在哪个校区及新生开学报到时间
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是一所具有鲜明建筑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等学校。
学校始建于1936年的北平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科,70多年来,历经高工建专、中专和大学三个发展阶段。解放初期为北京工业学校土木科,1952年为北京建筑专科学校(时任北京市副市长、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兼任校长),1953年更名为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1958年升格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61年改为北京建筑工程学校,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时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82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高校,1986年获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2年“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成为博士人才培养单位。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获批设立“建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签署共建协议,学校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5月,学校“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获批“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学校有西城和大兴两个校区。西城校区占地12.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2万平方米;大兴校区占地50.1万平方米,一、二期工程30万平方米已全部竣工启用,三期工程正在积极推进。目前,学校正按照“大兴校区建成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城校区建成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基地”的“两高”发展布局目标加快推进两校区建设。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52.9万册、电子图书122万册,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46个,与住建部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是全国建筑类图书种类最为齐全的高校。
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体系完备。学校现有10个学院和2个基础教学单位,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现有3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程、自动化。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5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有1个硕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点,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点和8个工程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点。拥有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与设计。在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学科评估中,建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名列第9名,城乡规划学名列第12名,风景园林学名列第15名。
学校名师荟萃、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55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4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7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75人,教授103人,博士生导师27人。拥有*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北京学者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长城学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9人,教育部、住建部专业指导和评估委员会委员9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省部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获得者、高层次人才、学术创新人才、科技新星、青年拔尖人才55名,教育部创新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学术创新团队、管理创新团队26个。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在近三届北京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教学成果奖21项,其中一等奖8项。学校是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高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土建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10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另有3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19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和首都高校“挑战杯”等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36项。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培育精英良才。现有各类在校生12461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757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850人,成人教育学生2916人,留学生120人,已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和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6万多名优秀毕业生,他们参与了北京60年来重大城市建设工程,成为国家和首都城市建设系统的骨干力量。校友中涌现出了被称为“当代鲁班”的李瑞环,核工业基地建设的奠基人赵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在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桂生、沈小克、张宇、罗玲、胡越、包琦玮、高士国,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毕业生全员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进入“全国高校就业50强”行列。
学校坚持科技兴校,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学校始终坚持科技兴校,不断强化面向需求办学的特色,形成了建筑遗产保护、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及地下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现代城市测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为代表的若干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和创新团队。学校现有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城市测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等2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社科基地。近五年以来,在研各类科研项目1900余项,其中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9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8项,其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共11项,2010、2011、2012连续三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奖,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科技服务经费连续8年过亿,达到2.8亿元。学校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具有建筑行业特色的大学科技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工作首批试点的2所高校之一。
学校面向国际,办学形式多样。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战略,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41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获评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首都高校平安校园示范校”、“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北京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北京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正按照“提质、转型、升级”的基本发展策略,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依法治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以首善标准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上层次、上水平,向着“到2036年建校100周年之际把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创新型大学”的宏伟目标奋进。
(以上数据截止到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