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留学应该学习什么?1自理能力: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留学生出国留学时多会选择住家和住校,这都需要学生自己料理衣食住行,自我照顾。有的留学生不会洗衣做饭、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自理能力差。一旦出现状况,他们首先打越洋电话跟自己的父母抱怨、求助。有的小留学生没有正确把握自己在“第二个家”里的位置而与住家相处不好。事实上,住家把留学生看成家庭的成员,留学生可在开饭前帮房东摆好餐具,帮着给花园浇水,打扫卫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遵守房东的家规,会让自己的留学生活更安全和快乐。建议出国前的一段时间,家长应该有意识地锻炼一下孩子,让他们自己动脑、自己动手、亲自处理生活的琐事并参与留学相关事务的处理。
2理财能力:教孩子理财,引导孩子消费
许多留学生都不太会管理自己的财务,在没人监管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过度消费的现象,因此,家长需要适当地帮助孩子做好理财规划。另一方面是财产安全问题,有时一不小心就会被不法分子通过不同渠道和手段敲诈勒索或盗取钱财。家长应及时了解孩子的资金状况,并帮助孩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和财产损失。在出国前,家长可与孩子一起讨论每一笔消费。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在得到尊重理解的同时,也学会如何合理支配自己的金钱,慢慢改正尚未完善的消费价值观。在消费问题上,家长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最好不要一开始就予以否定,而是要主动跟孩子沟通消费的原因。建议家长可以通过网络,大概了解当地的物价水平,估算孩子花费的额度,从而跟孩子共同制定出每月的相应花销限制。
3情绪管理:教会孩子自我情绪调适现在的孩子在父母羽翼的庇护下没有经过人生风浪的考验。独自在外生活和学习,这样的经验是前所未有的,没有心理方面的准备会引起种种心理问题而影响学业,因此在出国留学前,家长要教会孩子自我情绪调适,帮助孩子有意识地塑造良好人格。一般来说,积极、乐观、外向的人更能适应环境,在陌生环境中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完成学业。出国后家长也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心理和思想健康。近年来,很多事例表明,低龄留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健康已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安全事项。建议家长与子女能够保持定期的联系和沟通,了解他们在海外的学习生活状况、思想、心态和情绪上的变化,并积极地在各种问题上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其中包括在国外学习方法的调整与适应、树立正确文明的人生价值观和恋爱婚姻观,以及为人处事的方式等。
4语言能力: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
去国外读书,是需要用当地国家的语言上课、写作业、交论文、生活、工作的。如果语言能力不过关,去了无法听懂课、看懂书,无法正常与别人交流,那么,这个留学无疑是失败的,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无形的压抑和打击。国外的学校虽是宽进严出,但是留学前的课业准备非常重要。到国外羞于开口,不如在国内过口语关,准备充分,成本又低。很多家长和学生有一个普遍的心理,觉得孩子在国内的英语基础较差,所以早点去了国外就一定能够通过语言关。也有很多人以为,学外语就应该到国外学,学得快,而且发音也正确。但实际情况是,中国学生在接受了长时间的传统填鸭式、应试型教育之后,有很多人不具备良好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实践勇气,更没有达到对外语的运用自如,如果马上出国留学,难免听不懂课、张不开嘴,进而陷入学习的恶性循环当中。高中生在出国留学之前,应该到专业的语言培训机构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特别是口语部分。使自己一踏出国门就可以和不同国度的老师、同学们畅通交流,互相促进。中国留学生在伦敦每礼拜天去教堂做礼拜吗?不用必须去。每个礼拜日都去教堂做礼拜的教徒信仰的宗教是基督教,该宗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寺庙是佛教的代表建筑,是佛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现在有很多中国人也是每周6去教堂,教会。去赞美,崇拜主,唯一的真神。到一个地方,就应尊重感受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即使觉得某种习俗自认为是不可理喻或难以接受的,也应敞开心扉去了解去尊重。敞开的心扉,就是打开另一个自己未知世界的大门。想想就是紧张却又激动的事情。家长为何送孩子入美国教会学校?在选择学校时,很多家长开始把目光投向教会学校。原因是华人教会除了可以给初到美国的人一些照顾,也逐渐成为了华人的社交场所。另外,华人家长认为,在教会学校的宗教道德熏陶下,孩子沾染一些不良习惯的可能性会减少。原文摘编如下: 美国放宽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审查,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大批涌入美国,留学生的年龄也逐渐降低,从过去多是读研究生博士到后来读本科再到如今读高中初中。尽管关于小留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一再被讨论,但家长们仍然趋之若鹜。美国的私立学校,招收国际学生以弥补资金不足,不单是何乐而不为,对有的学校来说已经是不得不为了。小留学生进入美国的中小学,在公立学校受到限制,一般来说只能读一年就必须转入私立学校。美国的顶尖私立中学,尽管欢迎国际学生,但也有名额限制,因此很多家长转向普通私立学校,其中教会学校开始受到青睐。在美国,宗教信仰十分普遍,信徒在人口中的比率之高,远远超过欧洲发达国家。在欧洲许多国家例如英国、德国,以天主教、基督教为例,做礼拜时大都以老年教徒为主,中年人不多,年轻人就更少了。反观在美国,各个年龄段的教徒都有,教会成为美国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受此影响,美国华人信教的人数和教会组织之多,是其他国家华人移民所不曾见的。华人的宗教信仰,一部分和文化背景有关,例如信仰佛教,很大一部分则是受主流社会影响而加入基督教。移民后才加入宗教组织,是华人移民的一个特殊现象,尤其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很多新移民或初到美国,人生地不熟,困难很多,通过亲友介绍进入教会,得到很多关怀帮助,尤其在精神上。因此华人教会和主流社会的教会有很大不同——华人教会不仅仅是宗教场所,还是华人社会的社交场所,这种特殊的性质,使华人教会在华人信众中有较大吸引力,华人教会也能在某些时候显示很大的力量。例如,加州华人教会在反对同性恋婚姻时表现出来的组织和号召能力,很多从来不关心政治、不投票的华人选民,在教会的号召下出来踊跃投票,引人瞩目。重视教育是华人的特点,重视下一代的道德教育也是如此,很多华人教会都办有中文班才艺班以吸引孩子,家长们也愿意把孩子送进教会,觉得孩子在宗教道德的熏陶下不容易学坏,这种观点经过华人教徒口口相传,很多国内的家长也受到影响。出国留学前孩子应该掌握哪些生活技能?已经拿到通知,准备出国之前,孩子生活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要有强的生活能力,好的生活习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生活方面,做饭和开车是必备的基本技能,这些在国内上大学是不需要的,但是出国是必须的。大二以后孩子就必须自己租房,自己做饭,所以一定教会孩子做饭,掌握基本的烹调技术、搭配规则,学会对着菜谱做菜,最好能在国内操练一个暑假。我周围的孩子,几乎都是出来才学做饭,有一个孩子前半年做出来的菜,自己都吃不下去,做了半年,倒了半年,后来终于练出来了,现在成了烹饪高手。好的烹调技术不仅是自己愉快生活的保证,还为你的社交增加砝码(这里学生集会都是每人带一个菜,不可能都去下馆子)。美国是一个安在车轮上的国家,没有车寸步难行,出国前学会开车,出去后容易拿到驾照,但不用花钱在国内拿驾照。驾照考试只要没有过可以一直考,直到考过,只是考过了才交钱,10刀就可以拿到驾照了。在英国留学,有个当地华人邀请我去参加他们教会的party,该不该去大多数的正规教会的人还是比较善良的,你可以选择继续参加教会,他们有些当地人参加,以至于后来你可能会因为他们的热情或者希望练口语而继续参加教会活动。
但是一般来说,这种热情的宗教崇拜带来的后果也是很困扰的,之后他们可能会一直要求你带朋友去参加活动之类的。初到一个地方,如果是单独赴约的话,还是推荐要慎重一点。毕竟小心为上。出国留学之前学些什么技能比较有用?在美国,大学生的生活非常独立,很多学生从大二开始就自己在校外租房住,可以说衣食住行都要自己搞定。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技能,看似平常却是必需。并不是每个孩子在走向成人的时候自动就学会了。当孩子在身边时家长如果不能培养孩子熟练掌握这些本领,那么孩子出国留学以后,就会表现出生活自理能力差,影响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生活中真的有许多高中生不懂得如何让脏衣服“变成”折叠整齐的干净衣服,因为他们的妈妈完全包办了这一切。不同颜色的衣服洗的时候要分开、如何操作洗衣机和烘干机(不同的衣料需要不同的设定)、如何折叠熨烫衣服等等,这些最好在离开家之前学会。在国外留学的时光,教会了你什么?在国内生活时,总有人教你一句话:“沉默是金!”"安安分分"……久而久之,我变得得过且过。留学后,我开始学会争取,懂得argue,开始懂得捍卫自己的权益。我曾经和白人争论、也曾经和黑人争论……即便是如此,作为一名亚裔,我们仍然在美国受到歧视。在争取权益的道路上,我们依然道路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