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求艺 学历 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趋势 怎么看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05日 10:59

【2025年出国留学、雅思、托福、小语种、留学考试】专业咨询 >>

您好!我是刘老师,请问您想了解出国留学、语言考试吗?

点击咨询

出国留学趋势 怎么看

出国留学趋势 怎么看

2018年出国留学又有新趋势,想要出国留学的小伙伴们一定要注意啦,知晓留学环境新变化,方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留学之路上发展得更好。下面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这六大新趋势。

趋势一:留学市场稳速增长,归国就业创业日趋普遍留学生回国就业、创业的现象日趋普遍,这来自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主流留学国家及地区签证政策的不断收紧,增加了留学生毕业后在海外工作的难度。其次,留学生“海归潮”的涌现跟中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以及友好的创业环境紧密相连。最受“海归”青睐的创业城市前五名依次为: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武汉。这五个城市几乎吸引了半数的创业“海归”,不过众多二线特色城市也逐渐成为吸引“海归”创业的新发力点。

趋势二:留学想法萌生早,高中阶段比例日趋增高能够尽早适应国外教育环境是高中及以下阶段的学生和家长选择出国留学的主要原因。在选择出国读高中的留学生中,大部分都是在初中阶段就萌生了就读国外高中的想法,并开始为此不懈努力。从计划攻读的阶段来看,低龄留学趋势仍在延续。在留学生中,研究生数量增长已然停滞,本科生数量则保持稳健增长,高中及以下的留学生数量增速最快。留学低龄化,一方面得益于家长的眼界及经济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低龄留学相关的教育产业(如国际学校、留学申请机构、培训教育机构等)的兴起,以及国外教育资源透明度的增加,也为低龄留学滋养了丰厚的土壤。

趋势三:美英加澳等英语系国家仍受中国学生青睐根据中国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留学人员增速放缓,留学生数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截至2017年,中国仍然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家最主要的留学生源国。这些国家凭借在教育上的投入以及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依然是中国学生最主要的留学目的地。

趋势四:留学生对国家的选择也逐渐变得分散和多元虽然美国、英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热门留学国家依然是留学的主流国家,但从占比上看,留学国家的选择渐趋分散和多元化。

趋势五:留学群体逐渐从兴趣爱好和深造方向选择专业留学生专业选择方面依然以商科、理科和文科为主,这些专业的人才在就业市场需求量大、就业面广、受欢迎程度高。尽管近两年来留学群体对于商科的选择渐趋理性,但以FAME(金融、会计、管理、经济学)四大专业为代表的商科,仍然稳居最受中国留学生欢迎学科榜首。但是工科、社会学科和艺术类学科近几年开始增多,学生不再单纯从就业角度选择专业,开始转向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深造方向等。

趋势六:留学群体动机变得更注重留学阅历及专业深造从选择出国留学的规划和学习阶段来看,低龄化趋势明显。早计划、早准备、早申请成为主流。随着出国留学的低龄化,留学群体不再是绝对的以就业为导向,而逐渐注重生活教学环境、留学经历及专业领域的深造。留学除了给学生带来学历上的提升、学术水平上的丰富之外,更多的是对学生自身阅历的提升、自我的磨砺和语言能力的锻炼。

2016年中国留学生现状大概情况?面对高等教育日益开放化、多元化、国际化,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于国内传统教育方式的引导,以高中生,大学生为主流的很大部分人都纷纷选择“出国留学”这一方式来提升自我。国外领先的教学质量、开放的教学环境、多元的民族文化都是学生选择留学的因素。其中,人民币的升值也是不得不提到的一个诱因。一、人民币升值加温留学热 据2014年教育机构数据调查显示,有80%的大学生都有出国意愿。这表明出国留学仍然是大学生的主流选择。其中有很重要的原因是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现今的留学成本早已不比往日的遥不可及,再者,大学生的泛化导致国内就业竞争激烈不断,出现人多岗位少的现象,不少高校毕业生趁机选择到国外留学深造,增加自身竞争力,躲避就业“寒冬”,因此出国留学热才会不断加温。二、出国意向人群家庭条件较好 在大学生中,有出国意向的人其父母均有稳定收入,并且以城市人口居多。这说明虽然出国留学的大前景很好,但微观到个人,依旧与其家庭经济情况以及思想观念密不可分。在选择不想出国的大学生中,留学费用是阻碍他们走出去的关键,另外联系学校,签证,准备一些必要的生活费,买生活用品都需要客观的费用,承受能力不足使一些同学望而却步。三、出国留学群体多数选择美国 虽然美国留学费用较其他国家高,但仍然是留学的首选之地,占据调查人数的一半;其次是英国占30%,其他地区占21%。可见中国学生在留学目的地的选择上依然倾向于欧美国家。美国历史虽短,但其学府林立,学术氛围浓重,大学教育水平极高,并且拥有先进的教育资源。四、留学生九成选择归国 调查显示,90%的大学生表示会在留学后归国,但也有10%的留学生不愿意回国。面对部分人出国留学后不归国的现象,一方面是国外较高生活品质的吸引,另一方面,尤其对一部分技术人员来说,国外拥有中国远远不及的科研团队和研究环境,因此,开阔视野和国外较好的学习条件成为大学生选择出国的主要原因。五、出国留学的利与弊 留学利弊的问题,在此次调查中引起大家相对强烈的兴趣。56%的大学生认为出国对自己未来发展很有好处,17%认为出国更像是一种面子工程,剩下的一部分人则表示出国留学是利弊相交的,主要看出国的目的以及在国外的生活状态。有些学生出国后经常逃课,疯狂购物,严重耽误学习以及浪费金钱。但宏观而言,国外学校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能够提供比国内更好的机会,更好地接触自己的专业,这对将来的就业有极大帮助,因此大多国内企业偏爱留学归国的人才。

中国留学市场有哪些新变化?

9月28日,在中共十九大召开前夕,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以“从数据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为主题,用数据解读5年来中国教育的新变化。其中,在教育交流方面,教育部给出的数据显示,直至2016年,中国已与世界上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也从2012年的40万人,上升到了2016年度的54.5万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另外,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3万人次留学人员在华学习,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留学市场的最大变化来自于留学生群体自身的改变。九十年代的留学生以出国读研为主,而近一二十年来,出国读本科,甚至是高中的群体越来越多,在年龄上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尽管在总量上,研究生群体的比例依然占据首位,中学留学群体的人数已在不断攀升。美国国土安全局及美国教育协会(IIE)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学生赴美就读本科、研究生仍为大宗,本科留学生人数在去年首次超过研究生,但两者增速皆在放缓。相比之下,选择就读高中的人数近10年来增长强劲。当然,在留学费用高门槛的条件约束下,低龄留学群体主要集中于开始在中国社会中逐渐崭露头角的中产阶层内部。

除了年龄结构的改变外,留学市场的消费主体对留学机构的需求与过去有了相当大的区别。他们选择留学机构的目的,除了出国深造、获得一纸洋文凭外,开始更多地关注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从简单“镀金”转向务实致用。与此同时,留学生家长整体素质的提升也在改变留学市场中的消费需求。

国家对留学机构的松绑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留学领域的竞争将更趋近于市场化,这对于许多新兴留学机构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但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从长远来看,只有那些拥有精准定位及权威实力的留学机构才能真正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在未来的留学市场内,挑战注定与机遇并存。

出国留学人数趋势

2022年出国留学人数趋势如下:

根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2)》,2019年,中国在海外高等教育机构留学的学生共1061511人,稳居全球首位。全球化智库秘书长、报告主编苗绿说,随着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局势变化,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呈现更多元的发展趋势。“2019年到2020年中国依然是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有接近100余万的学生在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就读。一方面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依然在增长,未来可能更多的留学生会转向欧洲及亚洲国家。”

相关数据显示,对报考研究生阶段的中国留学生而言,生命科学、工程学和物理科学等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最受欢迎;此外,选择商科、法律等实用性社科专业的留学生人数也有所增加。

逃到美国就能改变孩子教育吗当那么多家长把中国的教育批评得一无是处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根本没有想清楚什么是教育、要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就一味的批评,或者直接"逃离"。但是,当这些抱有"逃离"心态的家长到了美国后,他们在国内遇到的问题在美国仍然能遇到。
逃离到美国就能培养出孩子的创造性吗?
"如果把美国的高中教育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绝对不会是减负而是增负。"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上,作为演讲嘉宾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院长饶毅,对众多校长谈起了中美两国高中教育的对比。
这些年来,中国的教育所受的批评颇多,最为集中的无非是中国的教育扼杀孩子的创造性、学生负担太重。距离高考最近的高中生更是苦不堪言。因此,不少"有追求"的家长选择让孩子逃离中国的"应试教育"。在他们看来,美国的中学活动多于学业、轻松多于压力、愉快多于焦虑……
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而且年龄越来越小。近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了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据统计,近年来出国读本科及以下学历人数增长迅猛,且低龄化趋势明显。以最大生源输入国美国为例,2005年至2006年,仅有65名中国中学生前往美国私立高中读书,而2012年至2013学年,美国私立高中已有23795名中国学生。也就是说,7年时间,这一数字剧增365倍。
"逃离"到美国就能让孩子既拥有轻松的学业也能培养创造性吗?
如果说创造性的培养是个过程,我们很难短时间判断这种"逃离"是否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那么,学业负担则马上就能比较出来。
饶毅正好有两个孩子:女儿在美国完成了学业,儿子在国内上高中,虽然都说儿子的课业负担重,但是在饶毅看来,曾经在美国上高中的女儿并不比儿子轻松,他觉得当年的女儿更辛苦。
美国的高中生的书包也很沉
饶毅介绍,在美国读书,学生的负担不仅仅来自课本、教材,"学生们的阅读和写作的量是非常大的,英文的主要著作都是学生的阅读范围。"饶毅说。
有一项2009年实施的调查显示,美国大学生每周的阅读量是500~800页。如此大的阅读量,如果没有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的训练,完成起来会相当痛苦。
"五年级的美国小学生也是一本一本地在读大部头的小说。"最近,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一个沙龙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向蓓莉介绍了美国一所蓝带小学(美国为达到一定标准的小学授予的称号)英语课(相当于我们语文课)的情况。
"到了高中,学生的阅读范围已经非常大了,不仅读文学性强的小说,还有很多科普作品,有些作品甚至非常高深。"饶毅说。一次他突然发现女儿正在阅读一本有关科学哲学的书,叫《科学革命的结构》。饶毅说他很难想象高中生能读这样的书。
如果,跟国内的高中生相比,美国高中生的阅读量可能会高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都说中国学生的书包重,其实美国的高中生的书包也很沉。
北师大三帆中学朝阳学校书记、执行校长李建文在美国一所中学进行深入考察时发现,"美国学生的书包特别沉,课本特别厚。我特意在一个山上拍了几张照片,前面两个学生背着书包,腰都弓起来了。"
教科书之所以重,是"因为内容多"。饶毅说,美国的历史书就非常厚,讲得非常细,比如欧洲史中,一个不知名的小公主在哪一年遇害都记载得清清楚楚,"没有人能把历史书背下来。中国的历史写得很简约,适合记忆和背诵,但是有时留下来的那几句话因为没有上下文的故事,反而影响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饶毅说。
为了"挑战性选择" 美国高中生作业写到夜里12点
很多人觉得美国的课业负担轻源自美国的不少课程是分层的。比如数学,如果你对自己没有太高的要求,或者对数学不感兴趣,完全可以选择难度较低的内容学习。据国内一些留学机构人士介绍,美国有些高中下午3∶05下课,当天有课的老师可以布置作业,作业是分级的,级别较低的,不仅难度低而且作业量也会更少。
但是,如果一个学生在整个高中过程中总是选择那些容易的课程,最终即使他取得了一个不错的SAT成绩,将来也无法进入更好的大学深造。
从5岁起便在美国上学、哈佛毕业后曾担任过哈佛亚裔招生协调人、现在中国工作的王可介绍,美国的大学在选择学生时,不仅看学生提供的SAT成绩,而且要参考高中4年所有的考试成绩,同时还要看一个学生平时所选课程的难易程度。其实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做"有挑战性的选择"。
王可说,假如有两个学生摆在哈佛考官面前,一个是纽约精英高中的学生,另外一个来自小地方,父亲可能是蓝领。这两个学生的成绩一样,课外活动等其他方面也差不多。那么怎么比呢?"这就要看谁更能抓住所处环境提供的机会。比如那个在精英高中的学生,他的学校会给他提供很多门有挑战性的课程,比如是15门,这个孩子选择了4门。而另一个学生的学校可能只能提供两三门这样的课程,但他都选修了。最后,哈佛可能会留下后面这个孩子。"因为,他更善于接受挑战,更善于抓住机会。
正是因为这个"有挑战性的选择",让很多美国的高中生纷纷选择那些难度更高的课程。
有人做了这样的统计,美国开设AP课程(美国大学理事会提供的在高中授课的大学课程,简单说来就是美国大学先修课程)的高中占美国高中的70%。因此,不少高中生每天写作业要到夜里12点以后。
再加上大量的阅读,在美国读个高中绝没有传说中那么轻松。
追求"专业性" 课外活动很辛苦
众所周知,美国大学在挑选学生时,不仅看学习成绩同时也要看学生的活动能力。
不过这个课外活动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
饶毅介绍,女儿高中时是学校排球队的队长,同时还是划艇队的队员,"他们非常辛苦,即使是冬天也要自己扛着船出去,还得穿着短袖。"
追求"专业性"是美国学校对待课外活动的一贯传统,没有谁在课外活动"走过场"。
王可说自己小时候有一个理想就是长大后能做一名儿科医生。所以高中时选择到医院当志愿者,"我每个星期六要在医院做4~6个小时的辅助工作。"王可说,无论你选择做什么,都必须认真做好,甚至达到专业水平,很多大学在考察一个学生时"看的不是量,而是你做的质量"。
学业上要进行"有挑战性的选择",课外活动上要"追求专业性",所以,熬夜对很多美国的高中生来说并不少见。
饶毅记得,女儿高二时成了学校排球队的队长,为了让球队一直保持高昂的士气,要做很多事情,同时还要到外地去参加比赛。"为了保证能在每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经常是打完比赛别人都睡了,她还躲在厕所里做功课。"
"其实,有时教育中的问题原因并不在教育而在文化。"饶毅说。
曾经有一位朋友向饶毅咨询自己的孩子应该学什么专业,"他和他的儿子都是数学天才,却在纠结该不该学金融。"饶毅说,还是有一些功利的东西在作怪。
当那么多家长把中国的教育批评得一无是处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根本没有想清楚什么是教育、要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就一味的批评,或者直接"逃离"。但是,当这些抱有"逃离"心态的家长到了美国后,他们在国内遇到的问题在美国仍然能遇到。"社会变了,环境变了,但是文化没有变,所以该遇到的问题还会出现。"饶毅说。
以上摘自饶毅,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科学博士、 哈佛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博士后,曾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美国扩大对中国留学生的招生比例了吗是的。
美国的学生签证政策正在逐年放开,2011年1月19日中美双方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声明,美方在声明中承诺将继续为中国赴美留学生提供签证便利。2011年11月14日,根据每年由国际教育协会与美国国务院教育及文化局合作发布的开放门户报告,美国学院和大学中的中国学生数量在2010——2011学年增长了23%,达到15万人,中国继续保持赴美留学第一生源的地位。
专家说,美国各个高校,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文理学校,对中国本科生越来越重视,且在中国招收赴美读本科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过去,考生递交材料后可能要等上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现在部分学校审查时间大大缩短。但是对于中国学生的标准却提高了:
1、录取标准提高 审核严格
美国名校对考生申请材料的审核越来越严格,尤其对亚洲考生的材料审核更为严格。这是因为他们发现有个别考生的材料中会有水分,还发现部分推荐信是考生自己写的。所以,他们加大了审查力度和难度,如推荐信要求在线提交。以前,考生只要将写好的推荐信单独或连同申请材料一起邮寄到学校即可。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要求考生直接提供推荐教授的姓名、电子邮件、联系方式等。学校会向推荐教授邮箱发邮件,要求教授本人把推荐信在线提交。
2、语言要求越来越高
未来美国院校对考生英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很多院校对托福口试有单独的分数要求。面试考生人数不断增加,尤其是美国排名前50位的名校,招生官会看考生的基本口语状况。考生在备考托福、SAT(被称为美国高考(微博))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英语交流能力,这也是现在美国院校在录取时的一个新变化。
3、奖学金申请越来越难
申请美国院校的奖学金越来越难,因为美国人发现,中国很多家庭有支付能力,能够负担起孩子在美国的学费和生活费。如果考生特别优秀,却是穷孩子,获取奖学金的可能性很大。争取奖学金对本科和研究生来说各有不同。本科申请主要是看考生的托福成绩、个性和独特性。硕士申请特别看重考生的学术潜力,包括有没有论文发表和实验室经历,同时还有考生的课题研究情况。
成功申请美国名校的关键就是早规划、早准备,而托福和SAT成绩只是其中一部分,在校平均成绩也很重要。美国院校录取考生不看某一次成绩,而是考生几年的成绩是否都较优秀。

温馨提示:
本文【出国留学趋势 怎么看】由作者学历说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5 牛求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