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07日 13:46
我本科在意大利读的,如果当时选择继续申请意大利的研究生,我可能都不需要来汉艺,把本科的作品稍微改改就成。
但是,既然已经在意大利待了这么多年,有深造的机会,我为什么不换个地方感受不一样的艺术氛围呢?
所以我选择伦敦,选择皇艺,要选就选世界第一。
在意大利学艺术对我影响很深
我本科在意大利的欧洲设计学院(IED)学习Fashion Design。意大利嘛,大家都知道,高级成衣做得很好,鞋靴皮具专业也是行业内首屈一指。我们学校的特色是从大二开始选择具体的设计方向,如男装、女装、鞋包配饰等,我选了配饰作为细分专业,课程涉及鞋靴、箱包、眼镜、小皮具等。我最喜欢鞋靴设计,申请皇艺也选了这个方向。
我是用高考和艺考成绩申请的欧洲设计学院,正好赶上了意大利的图兰朵计划,意大利语在国内考到A2就可以参加这个计划。大学里的中国人很少,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完全融入了当地的节奏,跟外国同学交流很多。
威尼斯的凶猛海鸥
我们学校的课程设置还是很全面的。大一上一些软件课、手绘课打基础;大二逐渐侧重专业课;大三呢就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性和前沿视角。像我在本科阶段接触的时尚包容性与适应性、美学、艺术符号学都对我申请硕士帮助很大,最后我也是基于本科阶段的积累写了Study Proposal。
打版课认真做笔记
我本科学校的背景还是蛮强的嘛,一毕业就收到了安踏的offer,但我那会正在隔离,突然多了很多空闲时间,让我去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果也足以支撑我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但是越是深入了解艺术的内核,越是发现自己对于艺术领域外延的求知欲很强。家里人也是非常支持我继续读书的,顺理成章地我就开始准备继续出国读研究生。(对了,我还是个四年的专业代购,我的ig是_CHANGXIAOYU_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加我~)
买买买的小票~
我想伦敦的艺术氛围应该更前卫吧
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艺术设计行业是世界标杆了,但就像我开头说的,已经在意大利待了这么多年了,虽然承认那里的艺术氛围相当浓厚,但继续在意学习我的视野可能会囿于既定的模式。
INDESIGN崩溃日常
伦敦在我看来是先锋实验性艺术的发源地和聚集地。不管是Vivienne Westwood、Alexander McQueen这样的主流设计师,还是很多underground艺术文化群体,都是从伦敦起源的。所以我选择去英国读研也是为了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突破原本的舒适圈,尝试在设计中加入更大胆,更有个人色彩的元素。
除开排名,我选择皇艺是因为皇艺会赋予我更多的可能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皇艺的鞋靴设计是包含在配饰设计里的,也就是说,会和其他方向如箱包、眼镜、可穿戴配饰等专业的同学一起上课。其实艺术都是共通的,我自己兴趣很广泛,愿意了解各行各业的动向。就像在汉艺学习的这几个月,我就收获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也给我的设计带来很多启发。
硕士毕业后我应该会在国外实习工作。我自己还是蛮理性的,在没有经验和资源的情况下创立自己的品牌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我更希望进入奢侈品品牌去学习,因为这些品牌提供给设计师足够的空间去进行创作。比如新一季的灵感来源是沙漠,那么公司可能会提供足够的物质支持让设计师去沙漠寻找灵感。
放空自己
我想要做一个不内卷的人,静下心来做设计。而这在国内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中国市场太讲究效率,但效率太高不一定是好事。
舍近求远,我从南方来北京汉艺上课
其实相比于距离,我更在意老师的水平和上课体验。所以去年十月份我专门从扬州来北京汉艺听了侯老师的试听课,当下就敲定了在汉艺做作品集。
在汉艺上线下课能认识不同专业的学生,自习的氛围也好,线下课有些小问题老师帮忙拿主意很快就定了,但是线上的话可能会有沟通的延迟 。
一些不喜欢却又不得不做的材料实验
申皇艺的四个项目,其中两个是在本科阶段做的,汉艺的老师帮忙筛选改进,做一些取舍,使它更符合英国院校的要求,包括增加更多的一手调研,使我的项目更完整,更能体现出我独立的思考能力等等。我这个人比较纠结,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就像宝贝一样,舍不得删,但汉艺的老师就很果断,会直接告诉我,这些都不要哈哈哈。事实证明,老师的意见很奏效。
其中一个项目“人间仙境(江南园林)”算是做得非常得心应手的。因为我是扬州人,我的家乡有很多园林,扬州盐商,漆器这些历史文化符号也非常多。再加上我爸是盆景艺术家,他也爱收藏一些盆景和古董,可以说我是在艺术的熏陶下长大,更喜欢江南式含蓄的审美。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任何艺术形式做到极致,能够和我产生共鸣的,我都喜欢。
另一个本科阶段的项目是关于时尚包容性的。这是受到我本科一些跨性别者同学的启发。这些同学平时在选择服装和配饰时会受到很多限制,比如有些生理性别是男,心理性别是女的同学,他们就会按照女生的方式打扮自己,但女鞋的尺码最大也就到40码,女鞋的鞋楦也不符合男性脚部结构,所以他们面临的问题一是买不到合适的码数,二是穿起来会不舒服。
全班一起参观意大利鞋楦厂
我做的改进是在码数和鞋楦(鞋子的灵魂)上,不再区分男鞋和女鞋,模糊了鞋靴设计中的性别界限。我希望我的设计更具包容度,能被更多的人选择,同时我也希望我的设计理念能够通过成品与穿戴者沟通并产生共鸣。
在汉艺做的两个项目,我选择突破自己的舒适圈。本科的项目大部分与中国元素有关,虽然很擅长,但考虑到皇艺等英国院校更青睐对社会话题敏感度高的学生,所以我选择做了动物实验和战争的主题。
其实谈到动物实验难免会联想到一些令人不适的画面,这也是我在一手调研时不可避免的部分。但我不太希望我的设计流于表面,比如说在鞋子上加一些动物的元素例如豹纹,或者肤浅地模拟动物身上的伤口,用这样直白浅显的方式去表达对动物实验的质疑。我更侧重于医疗器械对于动物的影响,最后拍成片的时候我也要求模特模拟出动物被折磨、被囚禁的状态。
动物实验
战争题材在艺术领域是老生常谈了,所以我以“被战争摧毁的文物”为突破口,通过表现战争对文物的伤害,呼吁大众反思战争对于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
被战争摧毁的文物
在这两个项目中,汉艺不仅在设计方面给予我很多帮助,排版上也教给我很多新的知识。我在学术上是相对严谨的人,我希望我作品集的最终呈现是理性的,循序渐进的,而不是天马行空的。排版老师刑老师在这一点上非常能够get到我的点,她帮我梳理清了我的排版逻辑,包括对细节的把控。
虽然我申请的比较晚,但是我一直跟着自己的节奏走,加上汉艺的老师也给了我很多信心,会具体地告诉我走哪一步,怎么走,所以申请季这一路走来,我基本没有破防和焦虑的时候。我想这也是来汉艺的原因之一,有专业的老师陪着,心里稳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