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杂谈
百科知识大全,人生百味杂谈。
发布时间: 2025-04-08 05:38:25
“画堂蟋蟀怨清夜”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七律《感秋》,全句通过秋夜意象抒写家国忧思与人生慨叹,以下是详细解析:
《感秋》
西风繁杵捣征衣,客子关情正此时。
万事从初聊复尔,百年强半欲何之?画堂蟋蟀怨清夜,金井梧桐辞故枝。一枕凄凉眠不得,呼灯起作感秋诗。
“画堂蟋蟀”
画堂:华美厅堂,象征诗人曾居官的生活环境。
蟋蟀鸣怨:以虫声拟人化,将秋夜凄清转化为对时局的隐忧(蟋蟀又名“促织”,暗喻时光催人、国事紧迫)。
“清夜”
双关秋夜的清凉与心境的孤寂,与杜甫“清夜沉沉动春酌”异曲同工,强化了诗人辗转难眠的压抑感。
此诗作于淳熙二年(1175年),陆游53岁任职四川时。诗中融合了三种悲情:
家国之痛:以“征衣”“客子”暗指北伐无望;
人生之叹:“百年强半”感慨年华虚度;
自然之哀:梧桐落叶、蟋蟀夜鸣,烘托生命凋零的苍凉。
对仗工巧
“画堂蟋蟀”对“金井梧桐”,空间(堂-井)与生物(虫-树)交织,形成立体秋景图。
情感递进
从“怨清夜”的含蓄到“呼灯作诗”的直抒,体现陆游“悲中见壮”的诗风。
注:此句与李商隐《清夜怨》“画楼终日闭”的闺怨不同,陆游借蟋蟀之鸣注入士大夫的宏大忧患,展现了南宋爱国诗的典型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