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求艺 精选问答

雾什么月什么明

百科密码

专注趣味科普人文百科

发布时间: 2025-04-08 05:29:34

精选回答

古典诗词中"雾"与"月"的意象组合常见以下三种表达范式:

一、雾掩月明(突出朦胧美)

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以"失""迷"二字构成互文,雾月交融中展现迷离意境。

杨万里《宿长林》

"雾月撩人白,风灯恼客青"

通过颜色对比(白雾青灯),强化月光穿透雾气的视觉层次。

二、雾散月明(强调澄澈感)

范仲淹《苏幕遮》

"雾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水色两相和"

描写雾消后月光朗照、天水一色的空明景象。

郑巢《楚城秋夕》

"寒江浸雾月,晓角满城霜"

"浸"字暗示雾气渐淡,月影渐清的过程。

三、雾月同辉(营造奇幻感)

晏几道《采桑子》

"雾中月,花中影"

用短句并置形成蒙太奇效果,突出虚实相生的意境。

佚名诗作

"薄雾晓残月,怎奈月下许酒无人酌"

通过"残月"与"薄雾"的弱光叠加,渲染孤寂氛围。

这些诗句中,"雾"与"月"的互动关系实为诗人情感的外化:或喻人生迷茫(如秦观),或抒澄明心境(如范仲淹),或表孤寂惆怅(如晏几道)。需注意"雾月"在晨昏不同时段的意象差异——晨雾多配残月(清冷),夜雾常伴满月(朦胧)。

温馨提示:
本答案【雾什么月什么明】由作者百科密码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5 牛求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