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知识乐生活
小常识带你一起快乐生活
发布时间: 2025-04-08 04:55:09
《离骚》的“附文”通常指诗篇末尾的“乱曰”部分(“乱”为楚辞体例的结束语),其核心功能与意义如下:
收束全诗
“乱曰”是《离骚》的尾声,以“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开篇,通过简练的语言概括前文的政治失意与理想破灭,形成情感高潮。
形式特殊
不同于正文的铺陈,“乱曰”句式更短促,如“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以决绝之语强化悲剧感,体现楚辞“卒章显志”的特点。
政治抉择
附文明确表达“宁赴湘流”的殉国决心,呼应前文“虽九死其犹未悔”,将个人命运与楚国存亡绑定,凸显屈原的忠贞。
文化象征
“彭咸”是殷商贤臣,投水明志,屈原以此自喻,将“附文”转化为一种精神仪式,奠定中国士人“以身殉道”的传统。
作者真伪
部分学者认为“乱曰”可能为后世整理者所加,但主流观点仍视其为屈原原作,因情感脉络与全文一致。
翻译差异
现代译本中,有将“乱”译为“尾声”(如许渊冲版),亦有保留“乱曰”原字以强调楚文化特色。
结论:《离骚》附文并非简单附录,而是全诗的精神结晶,以悲壮收笔强化了屈原的爱国人格与浪漫主义文风的双重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