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这件小事
没有花边,也没有哗众取宠,有的只是我对教育的观察和思考。
发布时间: 2025-04-08 04:25:26
中国古典诗词中"悲秋"主题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历代诗人创作了大量经典悲秋诗作,主要可分为三类:
一、个人身世之悲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将漂泊之痛与秋景结合
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以鬼魅意象抒怀才不遇
陆游《悲秋》"病后支离不自持",借秋写晚年凄凉
二、时序物候之叹
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柳永"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八声甘州》)
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苏幕遮》)
三、家国离乱之哀
杜甫《悲秋》"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关联战乱
刘细君《悲秋歌》"远托异国兮乌孙王"写和亲之痛
赵孟頫"鄂王坟上草离离"借秋景寄故国之思
艺术特色:多采用枯荷、西风、寒蝉等意象,善用"萧瑟""摇落"等楚辞语汇。苏轼《点绛唇》"不用悲秋"、刘禹锡"秋日胜春朝"等作品则反其道而行,形成有趣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