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笔记
爱读书,爱学习,做一个好好读书的人
发布时间: 2025-04-08 03:20:41
您提到的诗句出自西楚霸王项羽的绝命诗《垓下歌》,创作于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兵败之际。该诗以四句楚辞体凝练展现了英雄末路的复杂情感: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在汉军十面埋伏、兵少粮尽的绝境中,面对爱驹乌骓与宠姬虞姬所作。诗中"至"应为"致"之误,全篇实为英雄对天时、命运与挚爱的终极叩问。
英雄气概与命运悖论
"力拔山"展现项羽旷世武力(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军事奇迹),而"时不利"则暗含其将失败归咎于天命的偏执,折射出个人英雄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双重悲剧意象
"骓不逝"(战马停滞)象征军事溃败,"虞兮奈若何"则流露对爱人生死的无措。据《史记》载,虞姬随后和歌自刎,使此诗成为生死诀别的千古绝唱。
楚辞体典范
每句以"兮"字连接情绪顿挫,开创了英雄悲歌的抒情范式,直接影响后世如李清照"至今思项羽"的咏史书写。
人格精神的诗化
《垓下歌》将项羽的骁勇、自负、深情浓缩为23字,其"不肯过江东"的决绝,通过诗歌完成悲剧英雄的形象定格。
该诗现收录于《史记·项羽本纪》,拼音标注为:
lì bá shān xī qì gài shì,shí bù lì xī zhuī bù shì...(全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