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白话
关注高考,关注大学,关注就业,关注教育新事态
发布时间: 2025-04-08 03:17:35
“晨出”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现结合文献资料解析如下:
指行星或恒星在日出前刚出现于东方地平线的现象,中国古代称为“晨出东方”,现代天文学称“偕日升”(heliacal rising)。如金星作为“启明星”时即属此现象。
时段界定
广义指清晨时段(5:00-6:30),狭义特指日出前后,如张九龄诗“晨兴步北林”描写拂晓活动。
古代作息
与“点卯”制度相关,官员需在卯时(5:00-7:00)到岗应卯,平民则“晨入庖舍”开始劳作。
空间意境
常与“林月”“孤云”等意象组合,如张九龄诗通过“晨出郡舍”场景营造超然物外的意境。
情感载体
既可表现恬淡(如张九龄“萧散一开襟”),亦可隐喻政治抱负(如王安石“闻说鸡鸣见日升”)。
甲骨文“晨”字原为手持农具“辰”耕作之象,金文加“止”强调行动,后演变为从“日”的今体,体现农耕文明“日出而作”的传统。
注:现代使用多取时间义(如“晨出暮归”),天文义仅见于专业文献。理解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如张九龄诗中的“晨出”实为“晨起”之意。